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體 |登录|注册

三峡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展开展

三峡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展开展

2021-07-21 09:45 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1日   第 12 版)

本报武汉7月20日电  (记者范昊天)“永远的三峡——三峡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展”日前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以三峡工程为背景,以葛洲坝、三峡、后三峡3个阶段为时间轴,从重庆、湖北两个库区来呈现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全过程,搭建三峡文物保护的数字化展示平台。

据悉,三峡大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文物保护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为配合三峡大坝的建设,从1993年至2007年,300多家单位、7000多位文物保护工作者、10万名群众参与,三峡文物保护工程在63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抢救了1128处文物点,其中地下文物764处、地面文物364处,湖北库区341处、重庆库区787处,总发掘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出土文物超过25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万余件套。

地下地上文物的考古发掘,完整地建立了三峡地区距今70万年至明清时期的文化序列,保留了三峡地区的人文景观,为后三峡的利用和开发奠定了基础,成为后续大型文物保护工程的范式。

展览共分为“世纪三峡”“考古三峡”“守望三峡”“传承三峡”等6部分,将主题创意、空间设计与数字展示技术相融合,采用分众化展览理念,用多种数字技术展示了中堡岛、巴东宋代县衙等重要考古发掘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