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體 |登录|注册

文字解读

把握机遇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把握机遇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2024-09-11 22:10 经济日报

服务贸易是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和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就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创新提升服务贸易,作出安排部署。这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更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提供了方向指引。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合作深入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恢复全球经济活力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我国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支撑。

有效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24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为349646亿元,同比增长4.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6%。服务业与服务贸易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有利于提升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供条件,有利于我国服务企业适应国际规则标准、用好全球网络渠道,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球优质要素资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先进管理模式等,加快推进服务业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制造业,而且体系完整、创新能力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增长动能。创新提升服务贸易,进一步扩大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知识产权、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将有力支撑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促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积极扩大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性服务进口,将使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多高品质服务,促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不断巩固和增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服务贸易实现量质齐增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试点示范平台建设,营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对于引领贸易结构升级、支撑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服务消费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高增长态势,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65754.3亿元,其中出口26856.6亿元、进口38897.7亿元。2024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在服务和货物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达14.5%,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旅行、运输等传统服务快速增长。上半年旅行服务进出口9617亿元,同比增长47.7%,是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运输服务进出口9258亿元,同比增长4.2%。旅行、运输两大传统服务部门发展态势良好,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动力强、韧性足。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潜力持续释放,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作用凸显。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具有可使用数字化方式跨境交付的特点,又称为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近年来,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数字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大规模高素质人才、世界一流数字基础设施奠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雄厚基础,为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我国产业加快结构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扩大对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服务进口的需求。2024年上半年,知识产权使用费和其他商业服务都是增长较快的领域。

服务贸易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积极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随着企业全球服务能力增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升级、向知识密集型领域不断拓展,尤其是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网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互联网营销、管理咨询、工程机械维修维护等高附加值服务外包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这些都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持续加快。

破解难题加快创新发展

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实力增强,还面临一些难题。主要表现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以及对外投资的协同性不足,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还有待提升,服务业开放不足仍是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需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促进人才、资金、技术成果、数据等资源要素跨境流动。要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创新发展,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融合,支持金融保险、研发设计、信息技术、商务服务、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国际化发展,打造新的服务贸易增长点。

一是推动形成开放创新生态。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全面推动产业变革,不仅催生了智能制造、共享制造、绿色制造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而且催生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全球协同研发设计、远程维护维修、数字营销等服务贸易新业态。应以技术创新引领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平台支撑、数据驱动、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开放创新生态,依托数字化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大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主导行业标准的龙头企业,提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水平和能力。

二是提升服务贸易数字化水平。积极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趋势,支持数字经济领域平台企业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融合,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规模,推动旅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依托我国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增强数据算力、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数字支付的全球服务能力,丰富远程跨境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应用场景。推动服务外包交付模式创新,提高承接高附加值业务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在软件与信息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维护维修等生产性服务外包领域重点发力。

三是以协同发展提高服务贸易综合效益。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以及对外投资协同并进,有利于释放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也有利于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整体质量。应发挥我国货物贸易规模体量优势,带动相关金融保险、贸易结算、跨境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服务贸易,促进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发展,提升贸易价值链整体增值水平,支持电商平台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提升贸易效率和普惠贸易水平。依托制造业境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技术服务、金融保险等相关生产性服务走出去,扩大境外商业存在规模,为企业境外生产活动提供系统服务。

四是稳步推进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扩大制度型开放将为吸引全球优质企业、技术、人才营造良好环境。下一步,需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经贸安排中服务贸易开放承诺和相关规则,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服务贸易领域改革。推动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增强管理能力,提升电信、物流、医疗、文化、教育、专业咨询等服务业开放水平。有效发挥对外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作用,在跨境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完善跨境服务贸易全链条监管、建立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相关机制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