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體 |登录|注册

文字解读

为什么强调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

为什么强调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

2024-09-11 22:15 经济日报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稳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对“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作出部署。在此之前,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目标;2023年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作出具体安排。

为什么要反复强调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如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这一目标?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简言之就是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和产业发展韧性。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就是要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衔接更加有效,打破内外贸割裂的传统格局,使经营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从宏观层面看,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有利于更好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循环流转。内贸和外贸连接生产消费、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国内外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能够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还有利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际经贸规则从以往的边境措施向边境后措施深度拓展。进一步吸引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要素,需要在减少制约要素流动的“边境上”壁垒的同时,重视“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将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等方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体现。

从微观层面看,随着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逐步深入,企业能够更加顺畅地在两个市场之间切换,既能够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够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在减少贸易壁垒和贸易成本的同时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进而稳定外贸基本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内外贸融合发展不够顺畅等短板。主要表现为一体化调控体系不够完善,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够强。必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坚决破除内外贸“两张皮”现象,消除制度性障碍,优化内外贸融合发展环境。

一是促进规则制度衔接融合。在继续破除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领域制度障碍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评价体系和制度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探索完善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推进国际知识产权执法合作。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研究制定认定标准,鼓励各方采信“三同”认证结果,加强“三同”企业和产品信息推介。

二是促进市场渠道对接。既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又支持内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市场对接和推广,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同时支持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拓展企业的国际发展空间。特别是要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展会,促进国内国际市场供采对接,发挥平台交流对接作用,强化生产服务、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等功能,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接轨。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鼓励内外贸企业以合作区为平台开展跨国经营。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内外贸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三是发挥试点作用。进一步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并及时评估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和典型案例。以开放平台为支撑,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加大内外贸一体化相关改革创新力度,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