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體 |登录|注册

文字解读

以“六个坚持”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以“六个坚持”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2024-09-02 22:00 天津日报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引擎,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七个聚焦”之一,并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这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深刻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谁来领导、为谁而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问题,使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图景更加可视可感、可望可期。在新的时代坐标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然要求把“六个坚持”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遵循,使文化改革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高扬人民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系统性,不断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新优势,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篇。

一、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确保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锚定目标行稳致远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明深厚、人数众多的国度进行文化改造,是一项历史性难题。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政党,从成立时就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使命,致力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史。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等各方面,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政治保证。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坚强定力、强大合力,才能行稳致远、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偏离航向、脱离轨道、丧失灵魂。

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道路、呈现方式和基本形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新征程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各方面和阶段,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定海神针”作用。要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决定》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既当促进派、又当实干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坚强堡垒。

二、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航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营养的精神食粮

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规定,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价值航标。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才能使文化改革发展获得不竭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改革,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满足感显著增强。从百年前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到新时代自信自强、平视世界,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由内而外焕然一新,全社会充满向美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变化的是阶段性目标,不变的是人民性坐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根基。新征程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锚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要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推动我国文艺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跃升。要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适应“文博热”“考古热”“非遗热”,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三、以坚持守正创新为重要方法原则,奏响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的文化乐章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如何让中华文脉弦歌不辍,让中华文明辉光日新,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答题”。守正,才能根深;创新,才能叶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文化改革,创造性提出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文化主体性,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同春雷唤醒大地、久旱等来甘霖,中华文明在守正创新中延绵不绝、别开生面,实现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演绎出一曲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相互交织的交响乐,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

文脉贯通,斯文在兹。守正与创新的和鸣,激荡起新时代中国“郁郁乎文哉”的勃发景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动力。新征程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推出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让中华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要筑牢“守正”这个根基,守住根和魂、本和源、旗和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要把牢“创新”这个关键,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用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四、以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为路径遵循,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坚定的党和国家意志,加强制度建设是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推进文化领域制度建设,是巩固和增强中国制度的文化优势的必然需要,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文化改革,从《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构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文化领域一系列制度相继建立健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石。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原则,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长效路径。新征程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更加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和巩固制度、完善和发展制度、遵守和执行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制度支撑。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继续深化文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坚决破除制约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充满活力的文化制度体系,推动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新优势,确保以文化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国家文化治理效能。

五、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法治保障,不断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文化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确保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高效顺畅运行,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文化领域法律法规建设,把党关于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用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领域法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文化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党内法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成绩显著,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夯实法治基础。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原则,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新征程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统一,实现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法治化保障文化繁荣发展。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审查,推动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和学生守则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社会主流价值;推动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立法,维护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推动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立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推动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化立法,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推动完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党内法规体系,提升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依法执政水平。

六、以坚持系统观念为基本工作方法,汇聚起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强大合力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工作方法。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又涉及微观运行机制创新;既要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相衔接,又要充分体现文化领域改革特殊要求,只有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改革的整体联动、优化创新,才能确保改革有力有序、行稳致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文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文化改革发展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把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原则,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新征程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将系统观念贯穿始终,通过抓重点带全面,抓条线带整体,汇聚各方面力量形成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强大合力。要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把握好物质和精神、传统和现代、公平和效率、事业和产业、文化和旅游、自立和互鉴等关系,推动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为经济、产业和产品等注入更多文化内涵。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教育、体育等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让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内容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作者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2024年度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社科规划课题“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2024DXXTYB006)阶段性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