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体 |登录|注册

荆楚名都荆州(纪南,江陵)[荆襄古都群]

2015-02-05 00:00 《话说古都群》

 

 三楚明星市,十代帝王都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省辖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汉平原的中心城市。五代一来,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在豫陕之间,荆州西空巴羮,北接襄汉,襟带江湖,指臂吴粤,是中原沟通岭南的要冲,号为“东南重镇”,“亦都会也”。历代建都于长江中下游的政权多建都于此,有春秋迄五代共有十代政权建都,其中楚是大国,强国,东晋和南朝都拥有中国南部半壁江河,故荆州的古都地位较高,仅次于“七大古都”,是荆楚名都。

 在1600余年间,荆州的建都有楚,南北朝和五代三段高潮。楚原建都于丹阳(见淅川条),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继位后“始都郢”,建城于纪山之南,故名纪南;楚人惯性称都城为“郢”,故又名纪郢。经过300余年的发展,此时楚已稳固地控制江汉平原,成为大国和强国,荆州一开始就是大国都城,是当时南方最大的都会。春秋中期楚国北上争霸,争得中原许多小国的追随,灭国达50余个之多差不多将汉水以北的姬姓小国吞并殆尽,故史书说:“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周顷王六年(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楚国进入全盛时期,庄王率师北伐陆浑之戒,“观兵周郊”,还敢于向周王“向鼎之轻重”;大败晋师于必;包围宋都五个月等,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晚期,楚国长期内乱,楚平王杀大臣伍奢,其子伍子婿奔吴,说吴伐楚。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军攻入郢都,迫楚昭王逃至云梦泽并向秦求救,次年;秦楚军击败吴军,昭王还都纪郢,但因惧伍进攻旋迁都鄢郢(见宜城条);又说是迁鄀(郊鄀,鄀中,见下条),直到昭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1年)才回到纪郢。春秋末到战国初,楚国势力向今渝,黔,鲁,皖扩展。楚声王用吴起变法,楚国重新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战国后期在秦国日益富强的同时,楚国却走向衰落。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先后攻入鄢郢与纪郢,尽毁都城,史称“白起拔郢”,楚顷襄王只得北逃城阳(见信阳条),楚在纪南城建都历二十王近400年,秦汉均置江陵县为南郢县。西汉初曾在此封有两代临江王,但为时不长。荆州建都的第二个高潮始自东晋,终于南北朝,先后有晋安帝。齐和帝,梁孝元帝短期移都于此,这几个朝代领域广大,荆州成为当时中国南方仅次于健建康(今南京)的第二政治中心。恭帝元年(公元前554年),西魏破江陵城,梁孝元帝自焚,荆州遭受一次浩劫。西魏人走后扶植一个萧梁宗室建立后的小朝廷,存在33年。隋末唐初又有萧铣重建的梁国,则存在仅3年。唐代设江陵县为荆州治,是当时中国南方重镇,唐肃宗时在公元760年及762年曾亮度设为南都江陵府,是唐代五都之一。荆州建都的 最后高潮在五代,五代十国中的荆南(南平)国就在荆州。唐哀宗天佑三年(公元906年)朱温以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高氏从此有荆州。后来后梁曾封季兴为渤海王,后唐封之为南平王。荆南地域狭小,但经济颇为繁荣,是诸大国间的缓冲国。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宋师南下取道荆南攻湖南朗州政权(见常德条),荆南末主高继冲仓惶出迎,兵未血刃即纳地归降,共历五主57年。宋设江陵府。明清置荆州府。建文帝曾迁封辽王于此,历八王180年。古代长江中游政治,经济中心多在荆州,近代平汉及粤汉铁路(今京广线)通车,武汉取代了荆州的地位,但荆州仍属富庶之区,工农业颇为发达,号称“三楚明星城市”。公元1949年设沙市市。公元1994年合江陵与沙市为荆沙市。公元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

 建都史简表:

 

古都名

地理位置

历史时期

建都国名

起止年底

年限

备注

纪郢(纪南)

荆州北楚纪南故城

春秋

689—506

183

楚文王建,历十一王,吴军入郢

纪郢(纪南)

荆州北楚纪南故城

春秋战国

491—278

213

昭王还都,历十王,白起拔郢

江陵

荆州故城

临江王

206—202

4

项羽封共敖,灭于西汉

江陵

荆州故城

临江王

155—153

2

封留阏,无嗣国除

荆州,江陵

荆州故城

东晋

404---405

1

安帝临时迁此,后回建康

荆州,江陵

荆州故城

南北朝

500---502

2

和帝临时迁此,灭于萧梁

荆州,江陵

荆州故城

南北朝

552—554

2

孝元帝建,灭于西魏

荆州,江陵

荆州故城

南北朝

西梁

554—587

33

萧詧建,历三帝,灭于隋

荆州,江陵

荆州故城

后梁

618---621

3

萧铣迁来,灭于唐

南都江陵府

荆州故城

760762

---

别都,唐五都之一

江陵府

荆州故城

五代

南平(荆南)

906—963

57

高季兴建,历五主,灭于北宋

  荆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中有楚纪南故城.荆州古城墙,八岭山及纪山古墓群,荆州三观,万寿宝塔等
 

楚纪南故城    在荆州北纪南镇。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3588米,周长15506米,面积16平方公里,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都城之一。劣土城墙高3—5米,最高7.6米,宽30—40米,大部分仍矗立在地表,可见墙身及内外护坡,城外绕护城河。有三条河道穿如城内,这是楚都特点之一。城周开9门,其中陆门7,水门2。城内探出劣土建筑台基84座,主要集中于城中部偏东南的宫城内。最大台基长130米,宽100米,高6米。城内还发现大量居址,水井,手工业作坊个墓葬,其中水井有400余口,水井与居址多集中于城东北龙桥河西岸,在哪里还发现多座制陶作坊,显然该地是城市最繁华的地区,另外还在城南发现铸铜作坊遗址。

 

荆州古城墙    在荆州老城。战国时在此筑渚宫,秦汉在江边丘陵建城故名江陵,自西汉起先后九代政权都城。两千余年来,故城范围有改变,但位置基本未变,因此,从现有墙体上可以看到上千年的铭文砖和至少6000年历史的完整墙体。保存今天的城墙重修于清代,城墙,城门,护城河及城内街巷基本完整,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古城墙之一。城址平面近椭圆形,东西长3750米,南北宽1200米,周长9300米,面积4.47平方公里。城墙用砖石砌筑,厚10米,高9米,四周开6道门:大东门(寅宾门)上建宾阳楼,小东门(公安门)上建望江楼,南门(南纪门)上建曲江楼,西门(安澜门)上建九阳楼,大北门(拱极门)上建景龙楼,小北门(远安门)上建朝总楼。沿城墙偶垛口4567个,敌台24座。城外护城河十分宽大,已建设成环城绿化带。城内大北门三义街及大东门张居正街辟为仿古步行街。荆州故城名胜古迹甚多,开发又较好,即使一个大公园,又是一个大博物馆。

  

荆州楚墓群    荆州是楚国强盛时期的统治中心,遗存楚墓不下3000座,多分布于城西北八岭山,城北纪山,城东北长湖南岸。八岭山有大墓20余座,重要的是望山12号墓和马山墓;纪山也有大墓20余座,重要的是包山大墓。大墓均为上有封土,下为土坑竖穴。墓室中有多重棺椁的贵族墓,随葬品极为丰富,出土文物达万余件,珍贵文物有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虎脚鸟架鼓、升鼎、鐎壶、金币“郢爱”、漆木器、丝织品和几百枚竹简。但楚王陵尚未发掘。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