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调

时间:2017-11-25来源: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地区或单位:钟祥市

梁山调流传于钟祥及周边的荆门市东宝区、沙洋、京山、宜城、随州、天门等县市区。梁山调来源于巴楚扬歌,发自川东北梁山(今梁平)县一带流行的灯戏曲调之“胖筒筒调”。清乾隆年间梁山调传入湖北钟祥及荆门市东宝区,与当地的民歌和其它戏曲声腔相融合后,形成了行当较为完整、声腔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在江汉平原一带传承至今。

梁山调是板腔体系的地方戏曲剧种,声腔为“咿咿腔”,板式有一句唱词分别由上下两句唱腔演唱的慢速板式,一句腔唱一句词的中速板式,以及赶八板、横板、大字板、小字板等,唱腔板式丰富,结构严谨。梁山调的主奏乐器是瓮胡,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的配置乐器为笙、三弦、低胡、唢呐、竹笛等,武场的配置乐器为大锣、小锣、马锣、钹、板鼓、堂鼓、战鼓、夹板、梆子等。表演行当分生、旦、净、丑四大类。男女分腔为旋式变化,自成风格。其演出剧目大多为生活对子戏和折子戏,有《描容》、《打芦花》、《芦林会》、《朱氏割肝》、《胡迪骂罗》等80余个。

附件:

上一篇

  • 花鼓戏

         东路花鼓戏,又称东腔、迓戏、东路子,起源于鄂东的麻城、罗田、蕲春、英山等县,由200年前流传于民间的“哦嗬腔”逐步发展演变而成。该剧种在发展过程中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