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體 |登录|注册

馆长说丨湖北美术馆

馆长说丨湖北美术馆

2020-11-17 09:36 学习强国
MB1568036/2020-158085 旅游;文化
发布机构 学习强国 发文日期 2020-11-17
有 效 性 有效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云看展、云看戏、云旅游......

因为疫情,大家在家解锁了不少“云”玩法。这些线上体验也将继续成为大家生活方式的一种。

如果您已经将展览作品在线上浏览了个遍。那么不妨跟着我们,将“云看展”从二维升级到三维。

“小康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湖北9+1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公教活动之“馆长说”正式上线。

现场看展也未必有机会享受到的超级VIP待遇。十大艺术机构馆长亲自给大家导览、讲解。


讲解人:湖北美术馆馆长 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概况

湖北美术馆是由政府投资管理,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为满足公众文化艺术需求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以“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兼顾历史、重在当代”为办馆理念,是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务等职能于一体的造型艺术博物馆。2007年11月6日开馆,2008年10月30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成为国内首家免费开放的省级美术馆。2011年被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评为首批九大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

湖北美术馆位于武汉市武昌东湖之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与湖北省博物馆相毗邻,是省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占地面积15318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馆内有12个展厅,包括1个影像展厅,展区面积约700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2000余米,可同时或分别举办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展览。设有一个固定陈列展“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四个品牌三年展:“大漆世界——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美术文献》三年展”“中国姿态——中国雕塑三年展”,以及“20世纪湖北美术家”“@武汉”“三官殿1号艺术展”“学院空间”等展览项目。在收藏方面,形成漆艺、工业版画、雕塑、水彩、当代艺术与20世纪湖北美术专题六大收藏特色,目前馆藏作品约5400件,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漆艺等16个门类。在公共教育方面,围绕展览和馆藏资源,形成“听涛讲坛”“玩美主义·儿童工坊”“书友交流会”“荆楚匠心”“美在民间——民•艺•坊”志愿者服务等品牌项目。

作品欣赏

钟孺乾《昼·夜》

钟孺乾 《昼·夜》 中国画 136×136cm 1992年

该作品为双联画,一昼一夜,紧密并置,以上部日月圆缺运行作为形式联结,呈现军旅题材绘画中少有的诗意。海防巡逻今已被现代方式取代,留下此类题材作为时代之印记。是为纪念延安座谈会讲话五十周年而作,也是作者最后一张军事题材及写实类型的工笔画,最初在武汉展览馆展出,后参加湖北省美展,并于2010年参加湖北美术馆“回顾与展望——湖北中国画艺术展”。

徐勇民《草木莽莽》

徐勇民 《草木莽莽》 中国画 190×247cm 2018年

作者选用柔韧的生宣纸,施以暗含草木形色丰富变化的沉着的玫瑰色调,藉锐利的山形轮廓勾勒,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景致。自然给予艺术模仿的标本,艺术以其超越物性的形象反馈自然以活力。草木莽莽间,古人所思所见与今人所见所思是相似的。作者以大块的瑰丽色彩反复琢磨刻画与传统水墨画表现形式形成强烈对比,力图突破水墨画的表现边界。

王心耀《中国风No.5》

王心耀 《中国风No.5》 油画 185×185cm 2014年

《中国风》系列作品,是运用中国写意精神,独立创作的主题绘画。《中国风》采用综合艺术语言,表达了极其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作者釆用水墨没骨法的团块,同时探索油画中刮、洒、喷等技法,运用绘画肌理来表现中国文化特有的意境和气质,及中国写意绘画的气韵、风骨、民族精神的浩然之气,表现出意象中的自然景观,回荡着一股“天地万物中,万物在我心中”的大气磅礴之势,激荡起每个人心中的家园情怀。

武石《最后一根钢梁》

武石 《最后一根钢梁》版画 81×53cm 1957年

作品《最后一根钢梁》用木刻这一中国传统并独具韵味的艺术形式表现武汉长江大桥竣工的伟大壮举,描绘安装大桥上最后一根钢梁的场景,以图记史、图史相彰,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经典而载入美术史册。1959年莫斯科造型艺术出版社出版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美术作品明信片集(共30张),这幅作品就在其中。

宋恩厚《又是一炉优质钢》

宋恩厚 《又是一炉优质钢》 版画 21×25cm 1959年

该作品创作于1959年,这一年,武钢一号平炉出钢,武钢生产步入快速发展期。作品描绘了一位钢铁工人面对火红钢水,欣然微笑的情景,成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上的标志性图像。曾参加1961年“全国工农美展”,1985年日本首次“中国工人版画展”,1999年以色列“中国木刻五十年”展览;1964年作为《长江文艺》封面刊发;1974年2月刊载于《人民画报》版画选刊。

张广慧《山地之三》

张广慧 《山地之三》 版画 220×100×2cm 2010年

“山水”几乎是中国人潜意识中的原生概念,是中国人文化中无法磨灭的印迹。而传统是现实的基石,现实又是传统的镜像。艺术家借以机械的、重复的元素表现古代水墨之意境,以传达出对传统山水画的眷恋和反思。在这些元素中选用了古代画论、文章片段以及当下网络博客的铿锵文字进行重叠。形成一种可视而又仿佛不可读的若隐若现的矛盾层次。画面中,出现西方古典油画的马赛克图式。隐喻出“真实”的不可确定性。通过观看画面距离的不同:远,山水画和油画的对比;近,文字和色块间的错落,体现出两种文化的差异性。

许奋《花开的时候》

许奋 《花开的时候》 版画 90×120cm 2014年

艺术家在偶然的机会看到在一堆枯萎的叶子中盛开着的花朵,这使人想到植物世界往往为了生命的繁衍和延续会牺牲掉一切,枯萎自身的叶子来保证开花结果,这样的过程让人思考生命的规律和价值。这成为艺术家创作《花开的时候》的冲动起点。艺术家用自己熟悉的感光平板画语言进行表达,成为对问题思考的图像手段。作品通过8个印版的绘制并进行叠加套版印刷完成。作品《花开的时候》采用油墨、纸本材料。具象而细腻的平板绘制,表现出人们熟悉的对象。多版的套色印刷呈现出画面色彩的极微妙的变化。完成8版的套色印制,本身就反映了该版画作品创作的技术环境和难度。

项金国《江城印象》

项金国 《江城印象》雕塑 38×200×88cm 2008年

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历史沉淀。江城武汉,曾经在一个湖泊汇聚,白鳍豚、中华鲟自由穿梭,鱼、虾、蟹、鳖遍地的洲头之地。现今建成为一个交通东、西、南、北交叉,街道人来人往,高楼林立的中国中心城市,其背后积淀着太多太多的故事。雕塑采用了沉重的堆焊技术,塑造鲟鱼的形象;而上部则采用了现代激光切割技术,借用传统剪纸的艺术元素,叙事般述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今天,更希望提示人们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未来。

陈勇劲《静》

陈勇劲 《静》 水彩 77×95cm 2009年

《静》这件作品是画家从高校毕业后不久画的,最初的想法单一,希望通过一组物件的组合,让宁静成为作品基调,就像英文中“静物”一词的写法—still life,表示安静的生命。在作画过程中,画家使用纸上水彩这种材料,表现出每个对象的质感,通过写实的方式描摹下能够近距离观看的痕迹,将“静”的感受得以呈现的同时,也在细节的处理上提供可以读取的水彩语言。该作品1996年获得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银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