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

时间:2017-11-25来源: 武汉市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它流行于湖北,远及湘、豫、川、陕、粤、皖、赣、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首创皮黄合流,丰富发展了板式变化体音乐的表现功能。其文场曲牌有400余首,包括唢呐、笛子、丝弦三类。伴奏乐器有胡琴、二胡、月琴、三弦、笛子、琵琶、唢呐、板鼓、锣、钹等,并夹用马锣的“川打”。汉剧剧目丰富,号称“八百出”,现尚存650余出,其中较流行的约300多出,主要取材于历史演义和传说故事,代表性剧目有《双尽忠》、《两狼山》、《生死板》、《审陶大》、《合银牌》、《斩李虎》、《宇宙锋》、《闹金阶》、《哭祖庙》、《打花鼓》等。

汉剧的行当较为完整,分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十大行。各行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序,对兄弟剧种行当的丰富和发展有较大影响。汉剧在发展中先后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尤其是解放后形成的吴(天保)派和陈(伯华)派表演艺术代表了汉剧发展的高峰,在全国影响很大。

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汉剧为京剧的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对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研究戏曲音乐板式变化体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和进行艺术创新的资源。

附件:

上一篇

  • 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指流行于湖北省中南部的潜江、天门、仙桃、监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京山等市县的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江汉平原南依长江,中贯...

下一篇

  • 提琴戏

         提琴戏是崇阳县别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是在鄂东南、湘北、赣北等地区流传的梁山调与崇阳民间音乐结合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其主要唱腔的风格与湘北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