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体 |登录|注册

高铁背景下的保康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2-01-06 16:53 保康县文化和旅游局

近日,郑万高铁全线贯通近期启动联调联试。预计2022年上半年全线通车。通车后保康出发2小时可以到达重庆、郑州、武汉等邻近城市,保康将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开通背景下的保康旅游,亟待重新审视、系统谋划

一、优势与短板

近年来,随着外部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保康文化旅游发展迎来“高速时代”,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交通优势凸显。目前,保康拥有4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6条省道。保康作为“中心点”,连接神农架、襄阳、十堰、宜昌,形成“一小时旅游圈”郑万高铁开通后,保康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大幅缩短与周边大中城市的空间距离。二是产业基础雄厚。保康是襄阳唯一的全山区县,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森林覆盖率84.09%,空气优良率达98%。保康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国家3A级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滑雪场。茶文化旅游节、蓝莓采摘节、露营帐篷节等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春赏花、夏避暑、秋品叶冬滑雪,四季游客络绎不绝截止2021年11月底,全县接待游客50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2亿元。三是旅游供给不足。目前,保康的旅游产品任仍以生态观光、乡村休闲为主,康养、度假、运动等新兴业态发展还不充分,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特色还不够鲜明,旅游集散、导示、咨询等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二、机遇与挑战

高铁是一把“双刃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则能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发展;反之,就会逆水行舟,缓进则退一是“同城效应”扩大市场半径。郑万高铁开通后沿线城市间的“公交化”运行将大大加强保康与成渝双城经济”“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的联系,扩展保康旅游的市场半径,周末及节假日高铁一日游、过夜游人数有望大幅增加。二是虹吸效应”加剧要素溢出。相对重庆、成都、郑州、武汉等较发达城市,保康属于发展地区,在产业发展、品牌形象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郑万高铁的开通,有可能加速保康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向沿线其他较发达城市流出,对保康文化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构成较大挑战三是遮蔽效应”亟待破冰突围。郑万高铁襄阳至重庆万州段,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保康和沿线的神农架、恩施等地旅游资源类似,空间距离近,区域竞争激烈神农架这一大IP相比,保康文化旅游名气和资源较为逊色。旅游资源等级较高、吸引力强的神农架,极易对旅游吸引力较弱的保康产生强烈的遮蔽效应。

三、破冰与突围

高铁开通为保康文化旅游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必须充分运用“高铁思维”,深入谋划“高铁经济”,积极拥抱“高铁时代”。一是破“思想”之冰。观念不变原地转,思路一变天地宽。要围绕“高铁开通怎么办”进行大讨论,引导部门、乡镇、企业、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从经济、事业两个属性,从目标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区域定位等多个层面重新审视保康文化旅游,将保康打造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荆楚文旅名县”、鄂西旅游服务中心、全国知名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将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打造成为保康“一主多元”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富民兴县的幸福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产业导向,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姿态,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二是突“发展”之围。深入谋划、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以产业确定项目,以项目支撑产业,构建文化旅游产业的“四梁八柱”,让更多的企业群众“端旅游碗、吃旅游饭、发旅游财”。同时,建议按照“生态打底、旅游升级、康养突破”思路突破性发展康养产业,以更大的力度、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在“僵尸项目”化解、“夜游项目”突破、新兴业态发展、医疗服务设施等方面突破,开辟绿色发展的“保康模式”,提炼融合发展的“保康经验”,打造康养旅游的“保康样板”。三是扬“保康”之名。保康”二字,就文化旅游发展而言,自带形象、自带品牌,需要统筹谋划、做实做细“保康”的文章。从产业、环境、美食、健康、设施等多个维度,策划、解读“怎样保康”,进一步开展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积极申报“中国天然氧吧”,努力使保康和广西巴马一样成为养生之都、康养之谷完善旅游集散、咨询、标识等公共服务体系打通高铁、高速、客运站、景区间“最后一公里”完善内部交通体系,推进服务、设施“双提升”。张兆虎 龚明瑞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