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艺术(呜音喇叭)
申报地区或单位:南漳县
呜音喇叭现主要盛行于南漳县巡检镇峡口以及与保康县接壤地区,其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它原为楚国宫廷音乐,后流入民间,约有传统曲牌一百多种,被音乐史学界称为楚乐的“活化石”。
呜音喇叭的主奏乐器有长号、喇叭、边鼓、凸锣、大钹、小镲、勾锣等。呜音喇叭在曲牌演奏的应用上严格遵守传统程式,在不同场合演奏不同曲牌,所谓“进门不吹叶叶落,出门不吹上山坡”。其常用曲牌分喜调和悲调两类,〔娶亲调〕、〔虎报头〕、〔何仙姑〕等喜调用于喜事,〔上山坡〕、〔叶叶落〕、〔普天落〕等悲调用于丧事。巫音喇叭的音调多为徵调式。
巫音喇叭的乐谱,全凭历代乐师口耳相传,且传内不传外。20世纪80年代,湖北的专家学者曾对巫音喇叭进行过挖掘整理。目前活跃在峡口一带的巫音喇叭班仅存5个,演奏者不足60人,其中刘氏家庭班已传承6代,在与南漳接壤的荆门、远安、保康县一带颇有影响。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