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丝竹
申报地区或单位:宜昌市夷陵区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宜昌民间器乐艺术的代表体裁。它主要流行于宜昌市夷陵区的鸦鹊岭、龙泉,并以鸦鹊岭为中心,辐射毗邻的枝江、宜都、当阳等县市。
宜昌丝竹具有悠久的历史。北宋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对当地民风民俗作了“腊市鱼盐朝暂合,淫祠箫鼓岁无休”的描述;著名文学家苏轼也留有“庙前行人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的诗句。据清《东湖县志》(东湖相当于今夷陵区)载,宜昌风俗一般在“元宵张灯……鼓乐笙箫,遍游街市”。现存的丝竹艺人已经七代传承,近200年。
宜昌丝竹在民间长期演奏于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之中,主奏乐器为丝弦和竹管。曲牌有明显的丝竹曲牌特点,有以“一曲生五曲、五曲生七调”的曲牌派生法,同时还以起调毕曲音构成主导乐句贯穿全曲。目前已收集到宜昌丝竹六十余首乐曲,常见曲目有《水龙吟》、《戏球》、《小起堂》、《小开门》、《客丧》等。
宜昌丝竹曲调优美,表现细腻,加上打击乐轻敲细打,往往给人以典雅、清新之感。其旋律则较为华丽,板式也较为规范,曲牌、小调与本地民歌交融形成特有的风格。
乐班是宜昌丝竹传承的主体,仅鸦鹊岭一镇就有六十多个乐班,七百余人。宜昌丝竹的传承活动亦以乐班为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