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Media Attention

节庆丨中元寄哀思,灯下忆故人

时间:2024-08-18来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因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故又称“七月半”“七月望”,还可称为“盂兰盆会”“瓜节”“施孤”“亡人节”等,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它将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的鬼月鬼节习俗集于一身,绵延1500余年,传播至东亚很多国家,至今仍长盛不衰,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寄托,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与生活。

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和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分别于2011年、2014年和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元节最重要的节俗,是燃放河灯。河灯也叫“荷灯”“荷花灯”,人们在荷花灯底座上安放灯盏或蜡烛,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夜晚月明风清之际放于江河湖水之中。

七月半,酷暑尚未离开,初秋刚刚来临,日间酷热难当,夜晚清风徐至,明月当空,人们举着灯火闪烁的荷花灯,纷纷来到河畔湖边,放灯赏月,避暑乘凉,这不仅具有照冥拯孤、超度亡灵的意义,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自然,享受生活的具有浓郁审美意味的生活方式。

香港潮人举行的盂兰胜会是祭祀祖先及阴曹无祀孤魂的祭祀活动,始办于香港铜锣湾的公和堂,后来香港各地区都效法举行,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有佛家和道家两种仪式,宗旨和形式至今已融汇贯通,异曲同工。

香港的盂兰胜会规模宏大、仪俗繁杂。每年从阴历七月初一开始,人们在不同小区搭起大棚,用于放置祭品、举行祭拜仪式、演出潮剧、宣读经文等。此外还包含福物竞投、吃平安米、撒花及壮观的潮州大锣鼓游行等多种内容,热闹非凡。

资源河灯节源起于资江水道的航运,由中元节而来,是祭祀先祖的一种仪式,也是对遇难河工、水手、放排工的悼念行为。它记录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记载着资江水道河工的生存状况,也记载了这条水道的航运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资源河灯节的放河灯包括祭祖、制灯、放灯、许愿等一系列民俗行为,既有中元节的民俗特点,又融合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特征。如今,资源河灯已由放“敬神灯”“莲花灯”“粽子灯”发展到放“龙灯”“宫灯”等各式河灯,增添了观赏趣味。

莱芜中元节习俗依托莱芜地区的村落共同体和家族组织传承,以祭祀祖先为主题,以孝亲和家庭团聚为特征,当地人也称为“七月十五请家堂”。民众在节日当天举行“请家堂”“送家堂”“家庭聚餐”等活动,祭祖仪式核心包括“请”“供”“拜”“送”“聚”五个环节。

中元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先人的缅怀与敬意,通过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让后人铭记祖先的功绩和恩德,强化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家族的精神和传统代代相传。中元节是民众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号,蕴含着对生死的思考和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以及对社会和谐的追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在突出其积极正向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方面,融合现代文明思想,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中使之更好的保护传承。

附件:

上一篇

下一篇

  • 立秋: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又称为“交秋”,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