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體 |登录|注册

长江评论·本周丨人潮的方向 就是发展的磁场

长江评论·本周丨人潮的方向 就是发展的磁场

2025-04-07 11:41 长江云新闻

都习惯了,每逢节假日,武汉就是爆款。

武汉不断刷新“人气”的上限——单日98万人次铁路客流(4月4日数据)、567架次航班起降、541万地铁客流的“三连破”,勾勒出的不仅是旅游热度,更是一个超大城市的发展活力。

武汉重新定义“网红”的内涵——外交部官方账号转发武汉樱花,“不是花事一场,而是生活本意。”“武汉过早攻略”冲上抖音同城榜,早餐都能吃成跨江马拉松。这座城市证明了自己不仅是网红打卡地,更是生活方式提供者。

武汉不断丰富“宠客”的细节——一碗5块钱的热干面却吃出米其林的满足感,地铁站凌晨一点开门只为一个掉了手机的乘客,网约车司机兼职热心导游……这些用城市角落里的每一个细节构筑的“宠客经济学”,正在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新维度。

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一定是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而跳脱出文旅,从区域发展的规律来看,人潮的方向,一定也是发展的磁场。这个“人”,不只是旅客,而是一种“人才-产业-服务”的增强回路。

从人才看,武汉常住人口超1300万,大街上每10个人就有一名在校大学生,高端人才在哪里,高端产业就在哪里,很少有一座城市同时握有光电子信息、汽车和生命健康三大万亿级产业,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兴和未来产业更是家常便饭。事实上,打开武汉的“经济版图”,18个开发区贡献了七成的GDP和七成的高新技术企业。

而高端产业又不断吸附新的高端人才。中国光谷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70多家科技企业,背后是30万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中国车谷正在打造世界车谷,东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三年内吸引清华、华科等高校的200多个研究团队入驻。

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又不断带动着服务承载力的提升。在江岸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学生落户窗口与企业注册窗口仅隔10米,这种空间设计隐喻着武汉的服务理念——人才需求与产业需求,被整座城市的服务支撑系统,像空气一样紧紧包裹着。

城市竞争的本质是生态系统的竞争。大武汉很大,大武汉还可以更“大”!密码,就藏在每逢节假日摩肩接踵的客流中,就藏在每天地铁里奔涌的百万级人潮中,就藏在夜幕降临无数盏闪烁的灯光里。人才、产业、服务三个齿轮精密咬合,创造出一座城市穿越周期、不断前行的长久动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常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