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体 |登录|注册

到省博感受 音乐文物 “和”的魅力

百余件先秦乐器 亮相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

2022-05-18 08:51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通讯员黄敏)“乐者,天地之和也。”和,作为音乐的本质力量,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国传统和谐观形成的心理基础。

由国家文物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7省(市)15家文博机构协办的“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展,5月18日亮相湖北省博物馆。

此展是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重要活动之一,5月1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提前探展。展览共展出116件展品,其中不乏著名的贾湖骨笛、崇阳铜鼓、秦公镈等,也有跨湖桥骨哨、石峁口簧、楚季编钟等重要音乐考古新发现。

中国博协乐器专委会秘书长张翔称,音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和谐观形成的心理基础。远古至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的生成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具有教化民众、维系秩序的社会功能,承载了华夏儿女的情感与希冀。早期乐器与音乐的发展,见证了古代社会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认识和探索。展览系统呈现了早期乐器的品种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到繁,制作技艺日渐成熟,音乐性能臻于完善的发展过程。从乐器之“和”到制度之“和”、观念之“和”,展览借助音乐文物展现了礼乐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策展人魏冕介绍,展览在内容上,设立“神人以和”“既和且平”“以和邦国”“和而不同”和“天地同和”五个单元,展示了礼乐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特征,见证礼乐制度的滥觞与成熟。在展示方式上,展览力求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示乐器、音乐,通过视频、音频还原乐器的原生语境,使观众身临其境地领略几千年前的声音,还将采用非遗表演形式与文物展览结合,反映中国传统音乐生生不息的绵延力量。

本次展览展期为3个月,主办方将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讲座,将乐器背后的技术、文化理念传播给公众。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湖北是音乐文物大省,被称为“华夏正音”的曾侯乙编钟,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代表,近年考古新发现出土的诸多音乐文物,进一步揭示礼乐制度的发展与演进。湖北省博物馆是国际音乐考古的“圣地”,近年围绕音乐文物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交流活动。此次借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举办此次展览,旨在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和音乐文物的力量。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贾湖骨笛

距今8000至7000年,河南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能吹奏出许多音高。贾湖骨笛大多出土于墓主股骨附近,同墓出土的还有带原始刻划符号的龟甲、陶、石、骨质器等,显示墓主地位较高。

石家河陶铃

新石器时代,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器身刻划花纹,叩之即发双音。铃的发明一般认为受到花朵启示,是后世铜铃、铜钟的雏形。

崇阳铜鼓

商代,湖北崇阳白霓河边发现,

湖北省博物馆藏。

一次浑铸而成,击之声音浑厚,音色丰富悦耳,表现力强。应为实用器,或与祭天礼地的仪式有关。

象纹庸

商代晚期,

湖南宁乡师古寨山顶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正鼓部饰兽面纹,侧鼓饰有象纹。

曾侯

编钟

西周早期,

湖北随州叶家山出土

随州博物馆藏

由一件镈钟和四件甬钟组成,其中两件甬钟上的小鸟纹标志侧鼓音得到应用。这套编钟从低音徵(sol)开始的四声音列,是“五正声”(宫、商、角、徵、羽)的源头。

秦公

春秋早期,

陕西宝鸡杨家沟太公庙窖藏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铭文记载了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分封至岐山以西建立封国的事件。

第六届(2021年度)

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

六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

特别奖

湖北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英雄城市•百年荣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武汉专题展(武汉革命博物馆)

石勒功垂——襄阳市石窟寺和摩崖石刻调查成果展

(襄阳市博物馆)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鄂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鄂州市博物馆)

精品奖

武汉戏曲大码头——武汉戏曲历史文化特展(武汉博物馆)

舰证强军•中国百年名舰展(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

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珞珞如石——万林艺术博物馆基本陈列(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西南有巴国——三峡区域巴文化特展(宜昌博物馆)

大别山红旗不倒——黄冈现代革命史陈列(黄冈市博物馆)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