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体 |登录|注册

为国为民 痴心不改的“怪杰”张难先

2014-09-16 00:00 湖北方志

张难先(1874-1968),号义痴,字难先,谱名辉澧,系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人。但世人皆只称其字。张难先以其漫漫94年的人生路,历经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朝,民国时期是著名的“湖北三怪”之一,其一生的经历可圈可点,颇具传奇色彩。

一、投笔从戎   见危受命

张难先20岁那年,正值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满清朝廷的腐败无能给了他两次大的震动。此时他读《左传》,读到“恩小惠而忘大耻”句,即萌发了种族之见,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04年,30岁的张难先来到武昌,“广结当时豪杰,与胡瑛等人一起投笔从戎,在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营当兵。湖北革命党人从张难先开始,就把目标放在了新军中。据欧阳瑞骅回忆:张难先、胡瑛等人在讨论从事革命的方法时,“佥谓宜从速运动军队入手,遂投八镇工程营充兵士。”张难先的回忆中也明确说明:他与胡瑛等人“俱认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 共同的志趣和理想,让他们二人携手在士兵中进行革命宣传,散发《猛回头》《孙逸仙》和《黄帝魂》等书籍,成为湖北“运动军队”的先行者。当胡瑛告诉张难先,说黄兴准备在慈禧太后七十生辰时在长沙起义的消息时,张难先便说:“吾等须速立机关,准备响应。”于是分途联络军学两界同志,设科学补习所” 。科学补习所是武昌有革命运动机关的开始。

正是因为革命很注重运动士兵,科学补习所筹备会在武昌斗级营同庆酒楼召开时,军人在其中就占有绝对的优势。参加会议的除张难先、胡瑛之外,还有吕大森、欧阳瑞骅等12人。这当中工程营的士兵有8人,占12人中的三分之二,所以张难先又把科学补习所称为“工程营士兵所发起组织之革命机关”。同年7月3日召开成立大会,所址设在多宝寺街附近,大会通过了会章,选举了所长,干事。张难先被选为工程营干事,直接负责发动军队的工作。

不久,科学补习所通过胡瑛取得了与湖南革命团体东文讲习所(即华兴会的秘密机关)的联系。1906年,湖南、湖北两地的革命团体一度密谋起义,不曾想,华兴会的一个会员把起义之事泄露给了乡绅王先谦,王先谦当即向巡抚陆元鼎告密,陆元鼎派兵包围了华兴会机关,逮捕革命党人,搜出机密文件,从中得知武昌科学补习所与东文讲习所之关系。随后,陆元鼎发电给湖广总督张之洞,导致了科学补习所被破坏。胡瑛、朱子龙、宋教仁等人逃到了日本。

1905年,刘静庵借助美国圣公会的一个阅览室从事革命活动,独力缔造了一个革命机关——日知会。张难先也常去日知会,与刘策划革命活动。 1906年,孙文派遣胡瑛、朱子龙、梁钟汉回汉,与日知会商量响应萍、浏、醴起义,被叛徒郭尧阶告密。幸而此时的张难先正在沔阳,正以仙桃镇集成学校校长的身份掩护革命活动。叛徒郭尧阶也是沔阳人,他知道张难先的行踪,便带领清军赴沔阳,于12月逮捕了张难先,押解至武昌监狱。至此,日知会共有9位革命党人员被捕,他们是刘静庵、胡瑛、朱子龙、梁钟汉、季雨霖、李亚东、吴贡三、殷子衡、张难先。其中刘静庵,朱子龙没有等到武昌首义成功,即病死狱中。

二、痛打叛徒    力保同志

1961年,张难先在《为五十六年前的一笔历史账答客问》一文中,详细回忆了被捕前后的历史过程,其中涉及到痛打叛徒的文字如下:“次日晚,抵武昌汉阳门。他们(指清兵)就喊了一顶轿子给我坐,派了一排兵押我到巡警道冯启钧的公馆内。坐了一会,忽见郭贼从门前走过。我就跑出来,抓着他的领口,捶了他两嘴巴,踢了他两脚,他话都说不出来,脸也黑了。看守我的士兵把我拉进房里,他就跑走了。后闻他被打以后吐血,又得了神经病,口里乱说,不久就死了。这是我平生一件最痛快的事。”

张难先第一次受审是在到达武昌的当天晚上。巡警道冯启钧派来一个文案,要张难先写科学补习所与刘静庵、胡瑛、朱子龙诸人运动军队之事及日知会与孙文派胡瑛、朱子龙和梁钟汉三人商量响应湖南暴动之事。张难先决定先写个简单的供状试探一下,很快就写了一份为何要当兵以及当兵时与胡瑛等人认识的供状,并申明自己后来一直在家乡办学,和胡瑛他们没有任何联系。

冯启钧读了供状后,便亲自提审张难先。几个回合之后,张难先便非常清楚地知道,冯启钧只掌握了朱子龙的证据,却没有胡瑛、刘静庵等人的证据,他正是要从自己这里得到他们的证据。张难先心里有底了,他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同志了。因为郭尧阶的叛变,自己不承认在科学补习所及日知会做的事已不可能,但不可涉及其他同志,只需“自承革命,以一死绝事廷之欲,不涉谁何”。因此,当冯启钧再次让他写供词时,他向冯提出写供词的几条要求:第一,要有好的环境;第二,要有好的纸笔;第三,要有酒有肉。

冯启钧答应了张难先的要求,就在自己儿子的书房内,摆上酒菜,由几名士兵押着张难先去自己家。在冯家的书房里,张难先狂饮急书,承认自己矢志革命,但绝不提刘静庵、胡瑛、朱子龙三人。时隔多年,张难先并不记得当时的供词到底是什么,但大意很清楚:“现在我国大势,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人虎视眈眈,时有鲸吞中国之欲,非革命无以救中国。我是坚持革命主义,有泰山可移此志不可移之概。” 这篇供词很快到了湖广总督张之洞手上。不曾想,张之洞看到供词后,竟然非常欣赏张难先的古文功底和文字功底,遂要求冯启钧把张难先其他的供词取来,张之洞看完供词后,更加欣赏张难先:虽然此人历数朝庭弊病,声言革命,但引经据典都很妥贴,而且此人在家乡办学堂,倡言“当此世变紧急之时,应惜寸阴”,被捕时还在安排学校事宜,这哪里是革命党人做的事呢?

由于张之洞的欣赏,冯启钧便开始优待张难先,让他单独囚禁,由武弁、吏目各一人在牢房门口值班。吏目是四川人,听说张难先书法不错,便想在旧历年前求张难先写一副对联,张难先遂写下“我佛一生居地狱,中原何日净胡尘”的对联,吏目一看内容,吓得跑掉了。

张难先“在狱四阅月,忽患病,濒死者再矣!乡耆硕黄福、王劭恂等见而怜之,缓颊于按擦史梁鼎芬、巡警道冯启均之前,请保就医。先是总督张之洞爱惜难先,故寻有司疵,俾无成谳。” 因张之洞欣赏在先,按擦史、巡警道都乐得网开一面,批准张难先出狱就医。

张难先用自己的智慧,使清廷罗织刘静庵、胡瑛两人罪名的阴谋落空,自己也最终脱离牢笼。出狱后,张难先加入了革命团体文学社,并在武昌、汉川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武昌起义爆发后, 张难先火速赶到武汉,参加阳夏之战,并协助出狱后的李亚东守汉阳。不久,季雨霖任安、襄、郧、荆招讨使,他又被聘为顾问,任簿书,掌财务。并随季雨霖到仙桃,说服刘英、梁钟汉率部700余人归季麾下。季支援唐牺支攻打荆州,张难先留在了沙洋,结果季误听人言,对唐产生怀疑,电令张难先派胡玉珍营进攻唐的属下关克威部。张难先接电后即刻回电给季:“襄阳未下,荆郧未复,汉水以北,俱为敌有,若复自相残杀,纵不为身,若大局何?”季读电后方改变主意。

辛亥首义告成,正当论功行赏之时,张难先却回到沔阳,以教书糊口。南北议和后,曾被黎元洪委为顾问,因反对将大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而辞职不就,到崇阳主办“人学会”。不久,再次回沔阳以授徒度日。袁世凯复辟时,响应孙文的号召,赴广州投身南方国民政府。

1920年,杜威、罗素来北京讲学,他赴京求学,旋因生活无着,被介绍至参谋部任录事。1923年回籍办理堤工。9月,应李济深函约赴粤,任西江善后督办公署参议兼西江讲武堂教官。后历任梧州善后处参议,琼崖行政委员、监察院委员,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土地厅长。

三、民国清官    人民本色

1928年,张难先就任了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在任期间,他从整理弊病极大的厘金局的征收入手,慎选廉洁自律的官吏,严惩贪污腐败的官员。有关张难先惩治贪官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

1928年,湖北省政府受桂系控制。此时,汉口征收局局长就是白崇禧的胞兄白崇墨。白崇墨依仗弟弟,不理局务,坐拿干薪,张难先毫不犹豫地将其免了职。

关于张难先,还有两则颇有意味的小故事。故事并非全部真实,但却从中反映出人们对张难先的尊敬与爱戴:

1931年,蒋介石带着随从回老家浙江。当时浙江省财政紧缺,入不敷出。张难先率省府官员和驻军将领在机场迎接,并安排蒋介石向官员训话。蒋介石训话期间,坐在他身边的张难先突然站起来,提高声音对蒋介石说:“委员长,有您这讲话,卑职可以放心了。”说着,拉开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一叠单据放在蒋介石面前:“这是尊夫人偕同老夫人半个月前来杭州玩了几天的费用,共计13780元,您看该怎样处理。本省财政捉襟见肘,实在无能为力。”众目睽睽之下的蒋介石铁青着脸说:“谁开支,谁负责。” 张难先非常激动,声调高昂:“蒋委员长废私立公,廉洁自律,是党国的楷模,令张某佩服。”然后,他恭恭敬敬地向蒋介石弯下腰:“我代浙江省一千多万人感谢您了!”

1932年1月,宋美龄对张难先进行了一次突然的查访。当没带随从的宋美龄走进张难先家中时,见到的张夫人与农村老妪没有区别,她穿着一套粗布衣服,正坐在窗边纳鞋底。张难先得知宋美龄的来意后,起身扯开中堂悬挂的山水画,神龛中露出写有“张难先之灵位”的灵牌,张难先指着灵牌说:“我已为自己立下了生死灵位,誓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而死,不贪钱不贪色,不赌博不纳妾。有劳夫人转告蒋委员长,我在职一天,灵位伴我一天,若有半点差错,立即自裁,以谢天下!”看到这生死牌位,听到这铮铮之言,宋美龄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宋美龄走后,张难先大怒:“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老蒋怀疑我,我还做什么官。”他即刻写好辞呈,吩咐夫人收拾行李,又用白纸写出告示,贴于省府大门旁:“余主政浙江省主席三年来,处理公私事务不计其数。现已辞职回乡,若有对不起民众之事,请尽管唾骂……”张难先离开之时,杭州街道两旁,家家户户门前摆着一张方桌,盛一盆清水,放一面明镜,站着全家老少,默默地望着张难先,眼里噙着泪水。杭州当官离任时,百姓用清水明镜相送的仅有张难先一人。

张难先回到武昌后,住在武昌灵山寺巷之灵山窝。虽然1931年的大水灾已经过去,但还有很多灾民生活艰难。张难先便开始为灾民四处奔走,设法救济。

1932年6月,蒋介石设立豫鄂赣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于汉口。总司令部内设有党政委员会,蒋介石特意请出张难先出任党政委员会委员兼监察处主任,并送上“特别费”3000元(另有一说是5000元),然张难先坚辞不受。

张难先上任后,一如既往地整饬风纪,访查贪污要案。湖北处于长江中游,地势相对低洼,水患严重。因此,湖北防汛堤款关系着全省人民的生命安全。可有官员竟鲸吞防汛款七八十万元。后贪污案发,主犯刘文荩被捉拿归案,由湖北省政府送武昌地方法院惩办。张难先非常关心此案,准备重点检查,却不料法院检察官已先将刘犯保释。张难先知悉后迅速报告蒋介石,在取得蒋介石的手令后,他亲自出马将武昌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胡恕逮捕,迫使该院将刘犯抓获归案,然后释放胡恕,将刘犯枪毙。

历届政府,查处有背景的贪污犯都非常困难。张难先知难而上,对省级大员也毫不手软。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偕其亲戚――贵州省府某秘书长之妻夹带大宗烟土,从四川重庆顺江而下,途经武汉时被侦悉。张难先率警员上船检查,搜出烟土数千斤,人赃并获,当即将王伯群解送总部办理。张难先不怕得罪高官及其后台,令湖北贪官股栗。

几件案件之后,张难先的青天之名在武汉广为传播。于是,又有人向张举报:湖北省水利局局长陈克明借1931年大水之机,浮报抢险经费。张派人进行调查,查实报销单据多属伪造,便进行了处理。这时,湖北省长杨永泰提出要将湖北省堤工经费专款提归中央,并命张难先为清理移交委员会主任委员,办理移交事宜。张难先力争无果,深为遗憾:予,鄂人也,如此不利桑梓之事,若因一官为之,吾子孙尚能解于鄂人乎?于是留下辞呈,北上北平。

四、史笔如椽万古流芳

张难先和刘静庵是革命的战友,刘静庵被捕后被判处终身监禁。在狱中,他受酷刑,患重病,却矢志不渝,惨遭折磨后于1911年6月病死狱中。刘静庵最初是由教会安葬的,1928年公葬于武昌伏虎山。1929年张难先即为刘静庵撰写了碑文《烈士先生墓碑》。在碑文中,张难先高度评价刘静庵:“会例星期演讲,先生每登坛,痛述大局危亡状,以输其革命义意。不数月,军学界大感动,相率入会者达数千人”。

正因为刘静庵对革命的贡献,多年来,张难先一直都非常怀念刘静庵。1938年,他请画家张善子、王霞宙绘制了刘静庵的石刻画像。这幅画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藏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内,画上题有两则跋语,其中一则说明此画的来历:“民国二十七年五月,难先敬求张善子、王霞宙两先生素描石刻,……八月,余播迁彝陵题此。” 另一则跋语则是记录画像几经辗转后又重归张难先的时间和地点:“民国三十四年六月张难先复识于陪都歌乐山”。这幅珍贵的画像上,有近30位辛亥革命志士题的像赞,诸如铁血英雄、正气长留、取义存仁等等。

1938年,张难先又与梁钟汉、欧阳瑞骅等人一起决议刻一块日知会纪念碑。由欧阳瑞骅撰碑文,张难先书写,刻碑一方。张难先如是说:‘“武昌革命成功,其种子实播于日知会。日知会本为美国教士阅报之所,刘烈士静庵资以为根据地,会长黄吉亭、胡兰亭极力援助,其势力潜滋暗长,始成辛亥首义之功,其绩不可灭也。”

烈士朱子龙是江陵人。1938年3月,张难先巡视江陵时,便专门拜谒了朱子龙烈士墓,当时距离朱子龙去世已经32年了,张难先回忆朱子龙“少颖异,有大志”,回忆他进入第八镇司书记,与刘静庵、宋教仁、胡瑛及自己一道,同谋革命,也很叹息他在入狱的第二年便“瘐毙江夏狱中”,“感时念旧,心怆以摧”,即提笔撰写了《烈士朱子龙碑文》。

辛亥先烈王汉,也是张难先所创科学补习所的重要成员。科学补习所事泄被封后,王汉匿居汉阳。1905年,清吏铁良南下巡查,王汉决意去刺杀。从汉口大智门火车站一直追踪至河南彰德,趁铁良下车换轿时,朝轿内连发三弹,可惜均未命中。在追捕之时,王汉投井,时年仅21岁。1946年夏,张难先请名画家周大吉、胡国亭彩绘王汉画像。画中的烈士神情庄重地站立于一株红梅树下,另有一株白梅正待开放。这幅画像上有张难先、居正、李翊东、赵师梅、宛思演、殷子恒、欧阳瑞骅等11位著名的辛亥革命志士题的像赞。此画一直由张难先保存,1979年才由其子捐献给国家。

张难先是科学补习所的创始人,也是辛亥革命的研究者。1943年,年届七旬的张难先,非常敏锐地觉察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觉辛亥武昌首义,于本省本国世界诸史乘,俱占重要之一页。”“武昌首义,实维国魂,不有表示,直衣绣夜行耳,将何以扬国威而销隐患哉?所以首义纪念,乃整个国家之雄风,并非湖北一省之虚誉也。惟明达察焉。” 于是,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搜集、编撰辛亥武昌首义史料上。为搜集史料,张难先遍访政府机构、图书馆、大学,并通过走访、信函等形式,向当事人、亲历者征集史料,仅收到的回信就达十六册之多。1943年冬,在重庆歌乐山住地,张难先开始提笔撰写《湖北丙午党狱汇记》和《湖北革命知之录》。

在编写这些书籍时,他给自己立下了四条原则:一、不请阔人作序;二、不向亲友募印刷费;三、不鼓吹自己;四、不因同志小过而掩其大功。张难先清官一生,家用拮据,李春萱得知这个情况后,拟赠5000作为印书费用,被张难先婉言谢绝。由于张难先是科学补习所的创始人,辛亥革命的亲历者,其所撰书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1945年11月,商务印书馆在重庆出版了《湖北革命知之录》,1946年5月又在上海再版。正是因为张难先的努力与行动,我们才能目睹烈士的风采,还原一些历史的真实。

五、创办耻庐迎接解放

1937年12月,抗日战争进行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湖北省主席何成浚登门思旧庵,请闭门读书的张难先出山,担任省府委员。陈诚担任第六战区军事长官和省政府主席后,又改组省府,任命张难先为民政厅长,遂赴恩施。1940年,张难先辞去民政厅长这一要职,陈诚派人送去银元1000元,张以无功不受馈赠拒绝接收。1942年,在恩施又被选为湖北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张难先在恩施办有耻庐成人识字班。所谓“耻庐”,是张难先在恩施的寓所名称。张难先对耻庐的解释是:我们这些人,几度革命,不仅未把中国治理好,反而遭到日本侵略,实为耻辱也。我年已古稀,又隐居深山,不能报仇雪恨,故用“耻庐”,以示不忘国难。

抗战胜利后,张难先回到武昌,辞去一切公职,读书种菜。1946年12月,曾到南京参加《制宪》国民代表大会,留下白天打灯笼的奇闻。1948年夏,张难先收到了蒋介石寄来的“国策顾问”聘书和津贴数千元,他一概退还,既不要官,也不要钱。

1948年后,随着国民党战场的不断失利,张难先与李书城等人一道,反对华中“剿总”白崇禧;1949年伊始,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住在珞珈山上的张难先便联络李书城、聂国青、周杰等人,积极与中共地下党组织配合,为保卫武汉献计献策。为了防止出现破坏行为和社会秩序混乱、市民生活困难等问题,他走下珞珈山,在市民中进行宣传,同时成立了“武汉临时救济委员会”,使“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基本维持了原状。

1949年5月16日,武汉和平解放后,张难先协助驻汉解放军,继续抓“武汉临时救济委员会”的工作,被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聘为军管会参议。同年9月21日,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府协商会议常务委员,后又被选为监察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赴北京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经周恩来提议又担任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及常务委员会委员。

1968年9月11日在北京病逝。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