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Media Attention

“三八”妇女节 | 春风十里 ,不及巾帼有你

时间:2022-03-08来源: 极目新闻

在第112个“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全国妇联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小红名列其中。近日,《楚天都市报》对她进行了专访,让我们来看看刘小红的故事吧~


3月3日,全国妇联官方发布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来自湖北黄石市的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其实这不是刘小红第一次荣获红旗手称号,2019年,刘小红获评湖北省三八红旗手,2021年获评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值得一提的是,刘小红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

近年来,刘小红创办了手工技能培训学校,成立了“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实施“汉绣巧娘”“巾帼创业英才”等免费刺绣培训公益项目,在甘肃、黄石、咸宁、鄂州、十堰、崇阳等地与当地妇联、残联合作办学,开设刺绣培训班,培训学员达8000余名,帮助大批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3月4日,在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的帮助下,极目新闻记者电话采访了刘小红,刘小红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地强调,“开始做刺绣,是为了生活。现在做刺绣,是为了推广。”

一技之长成“傍身术”

大冶刺绣是鄂东南农村的传统技艺,传承了千百年。谈起和刺绣结缘,刘小红陷入了回忆之中。1968年,刘小红出生于阳新白沙镇,在阳新大冶一带的风俗里,哪家有姑娘出嫁、细伢做满月等喜事,都需要准备上面有刺绣图案的婚嫁用品。而刘小红奶奶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绣花能手,在刘小红的记忆里,奶奶经常被周围嫁女或者得子的家庭请去住家一两个月做绣活,在这样的氛围里,刘小红从小就对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2岁那年,奶奶给刘小红刚出生的弟弟绣了一个枕头,刘小红因为太过喜欢,带去了学校,结果不小心弄丢了,“奶奶就让我重绣一个赔给弟弟,也许是内心里不服输,我就和奶奶赌气,真的绣了一个枕头。”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刘小红笑着告诉记者说,“现在想想,当时奶奶可能就是故意考验我,直到今天我都记得我绣的图案是一朵莲花,一个莲藕,还绣了四个字,‘勤俭节约’。”

从那个时候开始,刘小红把刺绣当成了业余最大的兴趣所在,而奶奶在儿时教给她的刺绣技巧也被她牢记于心,“刺绣时虽然有底稿,但在颜色搭配、明暗对比方面很需要技巧。一幅简单的图案里至少搭配三种颜色,而再复杂的图案也不能超过五种颜色……”多年来,刘小红将奶奶教的针法全部融进作品,精耕丝线,巧用针法。

谈起童年,刘小红除了奶奶,还很感激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开明的家长,从小到大他都支持我的所有兴趣爱好,他看我对画画有兴趣,把家里一间房间的墙上都糊上了白纸,让我可以随手涂鸦。”

长大后,刘小红在一所农村小学当代课老师,刺绣成了业余爱好。1990年,嫁到大冶的刘小红为了生计,摆过水果摊、卖过布头、做过缝纫,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因为只有这一门手艺,刘小红将绣品当作礼物送给朋友,送“刚开始还觉得拿不出手,因为感觉不值钱,没想到大家都很喜欢,还会找我要。”

1999年,她在长城脚下的工艺品店看到一幅绣品卖到3万多元,决定重拾刺绣手艺。“当时我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家里人都觉得我疯了,说‘人家的水平比你高多了,咱们不跟着瞎胡闹了’,但我心里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我觉得我比那个绣得好多了,我就要尝试一下。”

就这样,刘小红在家里绣了一个多月后,丈夫彭国强拿着她的绣品到黄石市工人文化宫摆地摊卖。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天,彭国强的摊位就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四条屏风卖了800元,一幅清明上河图卖了5000元,五牛图卖了2500元。”刘小红说,当时绣品的价格大大超出她的预料,订单也找上了门。

于是,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刘小红开启了在黄石市工人文化宫摆地摊的生活,谈起那段日子,刘小红感慨地说,“为了绣作品,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这期间我爱人承担了所有家务还要外出挣钱,孩子们每天做完作业,就帮我分线、穿线。整整几个月我连楼都没有下过,终于绣出了十几幅作品。趁着暑假,我们一家来到黄石文化宫摆地摊,晚上就在广场上打地铺。过程虽然艰辛,但是结果非常好!我的绣品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认可,作品供不应求,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后,2008年,她和丈夫卖掉房子,在大冶黄金地段租了一间24平方米的门面,取名刘小红刺绣馆。那一年,绣品店营业额达60多万元。

潜心钻研琢磨出四种针法

大冶刺绣是传统民间手工刺绣,图案工整娟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且变化无穷,不同针法可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它和名气极大的苏绣、湘绣有何不同?做成什么产品更受欢迎?有了自己的店之后,刘小红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大冶刺绣发扬光大,又如何把大冶刺绣进行技能的创新、传承和发展。

她在汉绣基础上,兼收苏绣与湘绣精华,融入西式、古典和现代的元素,琢磨出“双面打籽绣”“巢针绣”“双面盘金绣”和“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4种绣法。

此后,她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6年,她主绣的作品《星云之梦》跟随神舟十一号飞船遨游太空,这是中国首次将非遗刺绣作品镶在太空舱跟人类一起进入太空,从而轰动了刺绣界,并载入史册。回忆起那段创作的日日夜夜,刘小红至今难忘,“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来绣,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点多。而且《星云之梦》不同于平时刺绣常用的布料,选用的是太空特制布,布料质地坚硬,穿针特别费力。在刺绣的过程中,刘小红的手指经常被刺破,但是为了赶工期,她就用创可贴贴住伤口,继续刺绣,“5天用了2盒创可贴,好在最后结局是完美的。”刘小红笑着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开启共同富裕路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找刘小红学习刺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善意提醒她,“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面对这样的言论,刘小红总是一笑置之,“非遗应该是把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懂刺绣,会刺绣,这样才能让这门手艺传得更久、更远。”

在位于尹家湖畔边的刘小红刺绣艺术馆,透过一栋两层小楼明亮宽敞的落地窗,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布匹和丝线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2019年1月,大冶市刘小红手工技能培训学校暨刘小红刺绣基地挂牌,成为黄石地区首家进行传统手工刺绣系统培训的定点机构;2019年3月,刘小红荣获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随后成立三八红旗手工作室。

刘小红刺绣团队大力开展妇女手工技能培训工作,为更多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服务。近几年,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刘小红通过实施“汉绣巧娘”“巾帼创业英才”“爱·她力量”等免费刺绣培训公益项目,在甘肃、黄石、咸宁、鄂州、十堰、崇阳、通山、阳新等地和当地妇联、残联合作办学,开设刺绣培训班,共培训1000余位徒弟,培训妇女达8000余人,带动大批贫困妇女、留守妇女、残疾妇女就业创业、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计划”贡献巾帼力量。如:通山县石门村村民焦丽娟等人为代表,通过参加大冶刺绣手工技能培训后,创业开办石门绣坊。还有来自云南昆明的赵曼琳,2019年慕名来大冶学习刺绣,如今她个人已成立刺绣工作室。“现在来找我学习刺绣的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12岁的孩童!”刘小红欣慰地告诉记者。

目前,刘小红全家都投身于这项事业中,丈夫彭国强负责装裱,女婿张涵负责销售和开拓市场,正在上大学的儿子,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和妻子也回到刺绣馆,从事刺绣设计工作。刘小红的女儿,大冶刺绣的新一代传承人彭肖肖致力于创新刺绣传承模式,除了通过短视频传播刺绣课程,“小红绣”项目还一站式向刺绣学习者提供刺绣材料包、刺绣创意成品以及刺绣体验课。“传承大冶刺绣是我们全家的责任,希望未来更多人能加入我们。”

刘小红告诉记者,“这次能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很激动很兴奋,同时也感觉到肩上责任的重大。非遗需要创新,也需要传承,下一步,我希望将大冶刺绣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让大冶刺绣走出湖北、走向世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女同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并勉励各行各业广大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每个女性都不平凡,都可以闪闪发光,让我们为女性鼓掌喝彩!

附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