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听涛讲坛:拉斐尔的无尽魅力

时间:2021-10-26发布者: 湖北美术馆

   拉斐尔的无尽魅力



     10月23日上周六下午,“听涛讲坛”系列学术讲座之“拉斐尔的无尽魅力”在湖北美术馆艺术交流中心如期举行。

▲ 主讲嘉宾:丁宁


     本次讲座邀请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宁担任主讲人,由湖北美术馆副馆长胡莺主持。

▲ 讲座由湖北美术馆副馆长胡莺主持


     讲座伊始,丁宁教授首先列举了文艺复兴时期三位重要的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在一段时期内他们曾同时活跃于艺坛,那是一个充满争鸣与交融的时代。这三位艺术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后续的讲述中也多次被丁宁提及。

▲ “听涛讲坛:拉斐尔的无尽魅力”讲座现场





       Part.1

天赋初显——


     “三杰”之中,37岁便英年早逝的拉斐尔是本次讲座的主要人物。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 “三杰”

拉斐尔


     丁宁按照时间顺序,从拉斐尔的童年时期讲起——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基诺对他的艺术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拉斐尔十五岁时的自画像里,他的过人才华已经初现。即便如此,拉斐尔还是谦逊而细致地摹仿着老师的画作,特别是对女性的刻画。而不知不觉间,他的绘画水平早已超过了老师佩鲁基诺。丁宁认为,这一转折出现在《圣母的婚礼》这幅作品上。


▲拉斐尔  《圣母的婚礼》  1504年  


     画面前端折断木棒的人物表现出了其内心愤懑不快,与约瑟夫神圣专注的表情形成有趣的对比。这个动作也曾出现在老师的画作中,但两人对画面细节的处理方式又有所不同,如背景建筑物等。丁宁老师形象地将这幅画作比作拉斐尔的“毕业作品”,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拉斐尔的匠心独运。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 






       Part.2

艺术寻迹——



     通过主讲人的叙述,听众们得以了解到拉斐尔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的不解之缘。康有为一次又一次地追寻着艺术家的真迹,在反复品味拉斐尔的作品之后,将真知灼见写在了他的重要论文《美术革命论》中。

▲讲 座 现 场


     随后,丁宁便带领着大家跟随拉斐尔作品的踪迹“来到”梵蒂冈、大英博物馆等地,共同解读了其中的几幅名作,包括《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寓言(骑士之梦)》(Allegory),《圣母与圣子》(Madonna dell Granduca)等。丁宁认为,将拉斐尔的作品作为旅行路线的目的地,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1510~1511年,拉斐尔为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

创作于梵蒂冈宫的壁画作品《雅典学院》





       Part.3

细节解密——


     

     在之后的讲述中,丁宁将关注点放在了拉斐尔作品中的一些特别的人物形象上。

▲丁宁向观众分析拉斐尔画作细节


     在拉斐尔童年时期,父母的相继离世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在他的画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画作中出现的一些神秘人物很有可能就是他的父母,而他在作品中融入的世俗生活元素也可能取自于童年记忆。


▲拉斐尔  《草地上的圣母》  1505-1506年  


     此外,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也带着母亲的影子、被无限地美化,其中饱含着他对母亲的回忆和柔软情感;在拉斐尔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美丽女子一直是世人猜测、争议的焦点,它的背后是一段浪漫而悲伤的爱情故事。


▲拉斐尔  《披纱巾的少女》  1504年  

(画面中的人物便是反复出现在其画作中的女子)


     坚持在画作上签名也是拉斐尔的特点,丁宁将这些作品放大,当拉斐尔隐蔽的签名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在场的观众都忍俊不禁。


▲拉斐尔画作中的签名细节  







     最后的答疑环节中,现场观众们热情高涨,几位观众就拉斐尔的作品构图及其解读方式等向主讲人提出疑问,得到了老师的详细解答。


▲ 现场观众踊跃互动提问


     拉斐尔所传达的文艺复兴精神中蕴含着跨越时空的现代性。今日,当我们汇聚于此、共同回望这位艺术家的一生,仍能从中得到无限的启迪。

▲ 讲座结束后工作人员与丁宁合影



附件: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