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名称:秀本色——张秀书法作品展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1、2号展厅
展览时间:2011年5月27日至2011年6月12日
开幕时间:2011年5月27日上午10:30
开幕地点:湖北美术馆一楼公共大厅
笔秀本色舞江山
代序
认识本色的张秀和了解张秀的本色,并非始于这本《秀本色》。
20多年前,年轻的张秀,接受友人的建议,以惯执毛笔之手而拿起钢笔,并在全国钢笔书法大赛百万之众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成为当年摘取特等奖桂冠的唯一女性。而那时,她的钢笔书法只练了不到一周,但却将那只尖硬的笔锋运攥自如,出神入化,活脱地抒写出笔墨的韵致,由此传为书坛的一段佳话。18岁,正值妙龄,她开始应邀为名胜古迹书写碑文或匾额,秭归屈原祠、黄鹤楼古铜鼎、武当山真武帝修行处、东湖烟浪亭、荆门陆九渊《祈雨文》、蕲春李时珍纪念馆药物长廊……荆楚江山处处留下她的墨迹。前些年,大诗人余光中由台湾来大陆拜祭屈原祠,还特地在她题写的赞颂屈原精神的“光争日月”匾额下留影。打从1980年代初在舒同、沙孟海、启功、谢稚柳诸大师担任评委的“文汇书法竞赛”中崭露头角,她软硬兼施,一路写来,凭借功力凭借才气凭借一手娟秀的字,七获“银河杯”、“青藤杯”等全国书画大赛头等奖,入选多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著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课本等教材或字帖80余种。她的闺秀小楷尤受书界藏家推崇,诚如作家董桥所言,“一笔不苟散发着明清闺秀小楷的流风遗韵”。这本《秀本色》收录了她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力作,是省文联推出的全省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重点创作项目之一,也是她从艺30余年的全景式回顾。
翻开这本《秀本色》,既有闺秀的小楷,又有巨幅的榜书;既有精致的册页,也有粗犷的碑拓;既有工整谨严,又有飘逸变幻。通读全篇,犹见线条纷至,舞之蹈之,一如林木深处,红日冉冉,碰撞出浑圆、灿烂的墨泽。但用墨却始终不离一个“秀”字,意趣贯通,灵性充溢。如此,尤需大的器宇、睿智和妙意方能驾驭。细读张秀其字,结体方整,中宫舒展,外密内疏,字里行间,沉静柔婉、清雅超脱却又不失圆浑厚实,足见潇洒与雄强;笔法气韵,明快瑰丽、秀美绽放而又似有铁线游走,更显古朴与风骨。她娟秀,娟秀到极致却亦润亦刚、不柔不媚;她也奔放,奔放到大气张扬而亦遒亦静、不浮不燥。清雅古朴、劲秀逸美,或许可以概括张秀的艺术语言、审美追求。这种活力与才情,在荆楚墨象“八面出锋”、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生态中,堪称弥足珍贵的秀丽的一景。
笔墨写心空,书道映精神。“秀本色”独具一格而又多姿多彩,这来自书家信念的清寂求索和心血浇灌。当初。张秀以一手娟秀楷字到了省博物馆。她说,这二三十年,除了写展览文字,工作之余常呆在馆藏的库房,得以零距离接触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杨守敬、文征明和张裕钊等历代先贤的书法真迹,亲身感受明清藏品中众多无名书者的笔墨气息。凝视这些散放不朽生命的艺术臻藏,她眼界大开,充满创作激情。她告诉朋友,那时年轻,往往白天看到喜欢的字画,便会通宵达旦地心慕手追。“看真迹予人的震撼绝对不一样,让人兴奋得就像过节一样。”这是穿越时空,与经典的心灵对语,与古贤的精神茶叙。就像她所说的,“博物馆这个环境,钱也许挣得少,但爱好和工作合二为一。”也曾有很好的工作调动机会,但终因不舍,她未曾起心动念。作为书家,张秀受誉最多的作品当推历时半年临写的《曾侯乙墓编钟铭文》。我曾见过当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近3000字的书,若与拓片一一比对,她临写之精细之神韵竟与钟上丝毫无差。“曾有好几位书家临写,他们是画,而我是用毛笔写,一气呵成,气韵更生动,最后便选用了我的作品。”讲到这段趣事,张秀静静一笑。她很明了,在文字间徜徉,须要远离浮躁,排开迭复的生活剧情;在书海中遨游,须要不慕功名,视滚滚红尘如无物。奈何古佛悠远,青灯易倦,她与墨为伴,搦管操觚,孜孜以求,始终不辍,其心之静,其情之切,折射出其品悟之深。设若墨分五色,张秀的本色在于墨趣墨象墨韵墨香的不懈追寻。我听说,除了书道,张秀的爱好是旅游,是超级的“驴友”,这或许也与中国文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一脉相承罢。
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秀本色”别具特色而又仪态万方,则源于书家功力的深厚修炼和书道滋养。张秀是位悟性极好、大器早成的女书法家。依我看来,她打破“少壮工夫老始成”这种所谓的规律,既得益于家庭环境的薰陶,得益于与生俱来对书法的挚情端意,更得益于老师正确的指导和亲聆众多汉上名家的教诲。她的书法启蒙老师是长于绘画的父亲张海发先生,教她习字注重结构训练;以后师承周华琴、黄亮先生,更追求字的骨力与气韵;因为工作缘故,又与陈上岷诸位名家有许多接触,耳濡目染荆楚书道薪火相传的风韵与精神。因此“很幸运,学书法没走弯路”。她曾谈及自己临碑习帖的感觉,“人的肌肉是有记忆的,字写得越多越好,技法的单薄之处则更要多磨一磨。”她刻苦钻研而又转益多师,恪守法度而懂得师古不泥。曾听她说,她是从炒菜中悟出从四面八方吸收营养的道理。读罢《秀本色》,不难看出,古贤欧阳询的结构谨严、笔力险峻,颜字的结体方正、笔力雄浑,《兰亭序》的点画秀美、行气流畅,倪瓒的富贵高雅之气,文征明于蝇头小楷的清秀隽永中变化凝重;当代汉上名家黄亮的大气,周华琴的内敛,吴丈蜀的雅拙,陈上岷的清朗,都在不断地充实、丰富着张秀之“秀”。据我所知,张秀也十分关注从同时代书家的创作中吸收养分。譬如曾听她谈起书法家周慧珺,认为其用笔明快、章法奇妙,精气神、骨血肉兼备。书艺之外,张秀亦善自撰诗联,她认为全抄别人无意义。她的文采绝不让于书品,她由自己的“东湖一荷”闲章而升发的对联“东湖一荷荷秀也,西山半月月明兮”,还有“雨如帘帘帘飘渺,竹成行行行空灵”,等等,至今为许多书家和读者津津乐道。安澜之下诗情澎湃,想必也与这样的学养浸润是分不开的。
人常说,艺术家的成功,靠艺品更靠人品。作为一位在创作实践中经受了检验的女书法家,艺术于张秀已是一种生活。她秀得娴静,秀得内敛,没有夸饰,没有铺张,却也不同凡响,她常说,“写字时,我力求做到心手双畅,笔随心走。常觉心里升起一股真气,游于手臂、手腕、手指,飘向笔尖,泻落纸上,有种爽快之感。”谈及书艺,她固然眉飞色舞,妙语连珠,关于自己屡获大奖她却从无炫耀,依旧谦逊低调。因为,她深知是荆楚江山这块诗乡福地成就了自己的艺术,荣誉与掌声不仅仅只归于自我。于是,她为钟灵毓秀的荆楚山水激情泼墨,为助残拍卖真诚挥毫,笑也澄澈,心也坦荡。因而,从《秀本色》,人们读到了一份书学心得,更读到了她用墨香茶苦浇灌出的那份清逸,那份芬芳;她在青灯黄卷中坚守的那份单纯,那份理想,以及盛开在心原的明净气象。
当《秀本色》置于案牍,展帙捧读,是悦目的快乐、由心的感佩;而掩卷沉思,祝贺之余更多的则是冀盼与寄望。衷心期待人秀字秀文秀心秀的张秀,未来的艺术之路一路走好,从楚文化品格的浪漫恣肆、也从魏晋风范的超然率真吸纳宝贵的营养,在楷书中融入行的笔意与消散之美,在行书中熔铸楷的骨力与谨严之态,犹如其自语“楷现行意境,行纳楷笔势”,使之更加婉转变化、灵动耐看。更要立于高标格,弘扬荆楚书道,丰富艺术感觉,凭借功力凭借才气凭借对生活对艺术的真诚,笔秀墨砚创风范,笔秀本色舞江山,将秀美进行到底。
辛卯春,是为序。
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刘永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