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开展

时间:2023-01-18发布者: 湖北美术馆

由中国雕塑学会、湖北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于近期在湖北美术馆开展,在元旦和春节期间,以精品展览持续为广大观众朋友献礼新春,以优质艺术作品源源不断提供丰富文化食粮,通过雕塑构建艺术与大众的精神对话桥梁。展览由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任总策展人,共展出全国120余位作者的118件(组)作品。该展是湖北美术馆跨年展览项目,展期至2023年3月5日。

展览海报

“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展”这一文化品牌,由中国雕塑学会于2008年创立,其专业性、学术性和前瞻性,昭示了中国雕塑界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中国当代文化复兴的决心与专业使命。2019年,中国雕塑学会与湖北美术馆共同合作,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助推下,举办了“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中国姿态”自此正式落户湖北美术馆。2022年,“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继续秉承主办双方一贯坚守的办展宗旨,延续艺术多元化表现,聚焦我国文化发展的崭新能量、态势,采用声、光、影像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追求个性鲜明、新颖独特艺术风格,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国雕塑艺术持续繁荣发展。

部分作品

邓柯《凝融--黄河抗凌》玻璃钢仿铜 150cm×55cm×58cm 2021年


赵强《4500米的微笑》玻璃钢着色45cm×20cm×70cm2021年


冯崇利《风之痕-8》不锈钢、钢167cm×65cm×95cm 2022年


王伟《母与子》大理石高约130cm


石富 《愿做一株报春花》铸铜 70cm×60cm×50cm 2021年



邓柯的《凝融——黄河抗凌》是对一个瞬间场景的生动表现,惊心动魄的场面来自于作者第一线的观察和体验,人物的动态、气势不仅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甚至能听到黄河的咆哮和抗凌勇士的呐喊;赵强的《4500米的微笑》展现了两位少数民族少年的纯净笑容,唯有真实单纯的自然环境,才能孕育出这样干净质朴的笑容和纯洁无瑕的心灵;冯崇利的《风之痕-8》,作者采用金属作为原材料,一方面通过塑造钢的形态将风形态化,一方面用钢的硬度凸显风的力量;王伟的《母与子》刻画了一位怀抱婴儿正在哺乳的年轻母亲的形象,画面恬静温馨,大理石温润的白色给主体形象增添了神圣感;石富的《愿做一株报春花》,描述了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最小女志愿军战士刘军无论是抗美援朝的路上,还是回国报喜的归途,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在严寒的冬日恰似一株惹人欢喜、给人希望的报春花……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表示:中国雕塑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时至今日,在自我成长、环境改善与政策推动的多重助力下,一种多领域、多层次、包容、现代的东方现代雕塑生态正在形成。今年是中国雕塑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此次展览是一次总结,也是个新的起点。希望“中国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中,能够继续转换视角,将艺术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连接,彰显中国雕塑的智慧与自信。


本届展览总策展人之一、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谈到:“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展”已经举办了六届。这六届展览都以“中国姿态”为主题,体现了主办方的学术立场、艺术态度和问题意识。而“中国姿态”的意义在于,几代中国雕塑家在近百年的雕塑创作中,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根性和雕塑传统,他们通过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和造型艺术的资源,通过对传统的积极转化和再造,成功地将民族传统融入到现、当代的雕塑创作中,从而形成了今天中国雕塑摇曳多姿的作品面貌和百花齐放的丰富生态。


展览总策展人之一、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提到:第六届“中国姿态”展自面向全国征集优秀雕塑作品以来,即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与热情支持,共收获投稿近1000件(组)。经专家联合评审,最终入选118件(组)。这其中,既有对历史文化和民族历程的主题性表现,也有服务城乡建设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审美缩影,亦有承继与创新诉求下贴近时代的多样化表达,又有对新媒介、新观念的跨界追问,更有对中国身份、中国故事的转译与推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来当代中国雕塑创作与观念发展的总体状貌,凸显出以“中国雕塑”为精神载体的新时代“中国姿态”。“中国姿态”这一主题体现了中国雕塑的自信和自尊,正是在“中国姿态”的口号下,中国雕塑越来越清晰地开始呈现自身的系统和特征。


湖北美术馆展览现场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