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体 |登录|注册

省博完好保存黄麻起义铜锣

“铜锣一响,四十八万”,浓缩着大别山儿女的赤胆忠魂——

2021-06-03 09:38 湖北日报

黄麻起义时用过的铜锣。(湖北省博物馆 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王晶晶 程星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这首广为流传的《铜锣谣》,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万众一心跟党走、齐心协力干革命的真实写照。简短质朴的24个字,浓缩了一部气壮山河的红安革命斗争史。

5月25日,在湖北省博物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见到了一面黄麻起义时用过的铜锣。这件早年征集来的文物,与一根系着红布条的鼓槌,均保存完好,成为那段波澜壮阔革命斗争史的见证。

黄麻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我省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的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管理处副主任、研究馆员戴剑华介绍,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1927年11月13日,黄安、麻城3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史称黄麻起义。黄麻起义胜利后,中共黄麻特委领导民众在鄂豫皖地区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创建了第一支正式的红色军队,为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黄麻起义中,大别山下涌现出许多英雄儿女,仅红安就有14万儿女英勇献身,22552名英烈的名字铭刻在共和国青史上。其中,吴立行是在黄麻起义攻城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勇士。翻阅相关记载可知,1927年11月13日晚10时,义勇队队员吴立行随着浩浩荡荡的起义队伍从七里坪出发,次日凌晨来到黄安城西北门外。随着总指挥潘忠汝一声“攻城”令下,叫喊声一片,土炮声、枪声四起。吴立行一马当先,攀梯而上。不料,狡猾的敌人隐蔽在城垛暗处,吴立行刚爬上城墙,即被敌人一颗子弹击中胸部,从一丈多高的城墙上摔了下去,倒在血泊中。

吴立行的牺牲激起了起义军的无比愤怒。吴先恩等数十名义勇队队员组成敢死队,争先恐后地攀上木梯,爬上城头,歼灭了驻守城楼的敌军,与吴光浩率领的攻城突击队胜利会合。攻城的缺口打开了,紧闭的城门砸开了,起义军如决堤的洪水从四面八方涌入城内,黄麻起义胜利了!“吴立行未能看见革命的红旗插上古老的黄安城,没能看见泥腿子翻身的喜悦,他倒下了,但屹立的黄麻精神永存!”戴剑华说。

在铜锣的召唤下,英雄儿女不断涌现,他们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铸就了一个个赤胆忠魂。其中,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副总指挥吴光浩和刘光烈,均为革命事业奉献了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21岁。

在登记在册的烈士中,还有一位名叫秦绍勤。黄麻起义后,留在七里坪一带坚持斗争的秦绍勤,到峤儿寺商议夺取敌人枪支,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面对敌人严刑拷打,秦绍勤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气急败坏的敌人将烧红的烙铁狠狠烙在他身上,还将他的老母亲和新婚妻子抓来陪审,一家三口始终不肯屈服。敌人无计可施,掏出手抢将两名坚强的女性打死,并用机枪扫射秦绍勤。为纪念这位年仅21岁的钢铁英雄,当地群众在他牺牲的地方立起了一座碑,并作诗赞颂道:“英雄秦绍勤,开膛剖肚在北门。宁愿自己死,不连累别人。”

戴剑华说,铜锣声声,是先烈对党忠诚的不朽誓言,也是先辈对后人的殷殷告诫,更是新时代对我们奋进的召唤。老区人民应铜锣之声而起,正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而行,用青春和热血再铸时代的丰碑。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