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图书共享——书友交流会”第74期:《20世纪湖北美术家·刘一原》

时间:2020-12-16发布者: 湖北美术馆


    “这些视觉图像表达求变革新,面貌独具,具有强烈的张力且气势撼人,抽象与具象兼有、繁复与洗练同在,形与色、动与静、内与外、意与境多元统一。”
——在湖北美术馆主编的系列画册《20世纪湖北美术家》之《20世纪湖北美术家·刘一原》中,馆长冀少峰对刘一原的作品如此评论到。



    12月8日,借着正在展出的“楚天放神——刘一原当代水墨艺术展”契机,湖北美术馆三楼公共阅览区的“艺术图书共享——书友交流会”活动中,迎来了这位“20世纪湖北美术家”重要代表之一——刘一原先生,他以“传统笔墨元素的运用与演绎”为主题,与现场的书友们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一、主题诠释

    活动伊始,刘一原首先就活动主题为大家进行了诠释。



演绎——

    水墨画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前辈们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但在水墨画的创作领域,刘一原先生从艺60年来思考更多的却是,如何使这种传统的绘画表现手法与时代同行,在吸取西方现代性的同时将中国传统资源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下去,以表达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这就是感受与消化之后的文化再演绎。

笔墨——

对于“笔墨”二字,刘一原认为可作双重解释,一是作为“笔墨”的工具,二是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笔墨的演绎离不开创作材料,毛笔和墨等都是中国画创作独有的材料,工具和墨彩决定了它清澈轻盈的表现效果。而以油墨和画布为主要原料的西方绘画则擅于表现画面的厚重感。



元素——

“元素”是指由笔墨产生的点线面的变化,但中国画很少有如西画的面,取而代之的是极具变化性的线条,这也是其优势所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线条符号,古人在创作时,着重表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在于笔墨的情趣。所以自己在创作时十分重视笔墨的点线演绎与运用,力求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西方的现代性有效融合与发展。



二、躬身示范


接下来,刘一原先生在讲解的同时,配以现场亲自示范,试图将传统笔墨的运用以更直观的形式传达给现场观众——


兰草的绘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笔墨中线条粗细及色彩厚薄的多变性,通过毛笔的提按和起承转合来展现类似音乐和舞蹈的节奏,由此展现植物的姿态;



    花卉的示范过程中,刘一原先生则向大家强调了传统笔墨中的意境,不是把每个花瓣都事无巨细画出来,而是追求其意趣和美感;



    树枝的绘制中,粗细干湿及各种穿插都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不同于西方的透视法,中国绘画是通过笔墨的交织、线条来展现画面中事物间空间关系的;



对于具有坚韧感的山石,刘一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反复使用干擦的技法以展示其特性,另外也向大家强调了大写意创作中的整体观念。



三、亲临导览

    活动的最后,刘一原先生带着大家来到展厅现场,通过自己正在展出的“楚天放神”,解读了创作背后的心境与故事。



六十余年从艺经历,时光和汗水把惊艳刻进了展厅里的一笔一画里。刘一原先生从各幅画的创作契机讲起,说到绘制时的材料笔法亮点,每一幅画越发生动活泼起来,刚刚在阅览区里为大家进行的讲解与演示,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与印证。



对于传统上的创新,刘一原则具体以展厅里的具体画作为例,向观众展示其个人风格。


展览作品中有许多与音乐、历史等相关的创作。钟爱音乐的刘一原先生,把他听德彪西、贝多芬等音乐家作品的感受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命运》就是冷峻利落的银、浓重的黑,《欢乐颂》则是簇拥上升的活泼线条。



“绘画也像谱曲,一幅画就是一首协奏曲,这部分是和声,这部分是复调。”


    此外,材料运用上,除传统水墨材料,刘一原还技巧性地加入广告粉的白、金、银协调画面,提点质感。



活动最后,刘一原先生总结道,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创作高峰,我们要理解传统,对传统产生敬畏之心,但也不能生搬硬套地重复传统,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所摒弃,但这是为了加入另外的内容。当然,世界是多元的,传统和现代一样都有价值。同时,刘一原先生也鼓励有志于从事传统画创作的学生们要画好其精髓,艺术要讲究技术,但更需要高度。



活动结束后刘一原先生与参加活动书友合影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附件: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