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 荆楚文化牵手敦煌艺术
美在民间 荆楚文化牵手敦煌艺术
美在民间 荆楚文化牵手敦煌艺术
美
在民间
BEAUTY IN THE FOLK
文化志愿者是美术馆传播艺术的种子
湖北,
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
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
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浑厚的历史底蕴
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敦煌,
不仅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
也是多种文化融汇与碰撞的交汇点
多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在这里绽放出绚丽的艺术火花
又被南来北往的人们带往更远处
BEAUTY
IN THE FOLK
在这个夏天,太阳的金色瞳孔透过云朵,温柔的注视着一群热爱艺术并为之奉献的人们,他们在为什么而忙碌呢?
不同课程的素材井然有序的准备着,它们装满了一件件行李箱,在志愿者们之间传递着,走过了神农架、凤凰、郑州等地,一次次分享着荆楚的传统文化。
不论是淳朴村民还是可爱的同学都给志愿者们留下美好印象,而志愿者们则用奉献、友爱、服务和进步,让自己的青春在这里飞扬起来。
出于对文化的热爱,也出于传播荆楚文化的使命感,自“美在民间——民·艺·坊”志愿者公共教育服务项目开展以来,湖北美术馆的文化志愿者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对这个身份一直充盈着一种付出之后的满足感,他们作为此项目的参与者,也有着或多或少的感触与体会。
作为志愿者,我与公众共同感受到这种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以这些诸多的“第一次”,跨越地域、跨越文化、跨越部门,向公众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南北文化艺术,展示了这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相互交融、相映生辉,使大家领略到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的趣味、多种文化交融的魅力,让文化艺术之美在民间璀璨散发、播种发芽。
而我作为美术馆的文化志愿者,也将和我的同伴们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永远行动在路上。
——纪懿珊(湖北美术馆志愿者)
当我们的材料包一件件整齐的摆放在敦煌市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的活动场馆时,我真切地体会到看似轻巧的小物件,也蕴含了团队里所有人努力的心血。原以为简单的事物背后却是很多人的辛劳付出,这才让一切看起来水到渠成。如此感悟让我觉得自己更应当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同时也要心存感激。我体会到做志愿者的意义所在正是传播了知识与快乐,这也是让我愿意继续下去的动力。
——沈叶青(湖北美术馆志愿者)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对于武汉这座城市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搭建起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友好桥梁。在这一次楚式描漆的体验课程中,有一个敦煌的孩子在小马的身上写下了“湖北美术馆”几个字,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孩子对于湖北美术馆所带来的楚式描漆课程,内心所存的感激与感谢,以及对湖北美术馆和它所处武汉这座城市的向往。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但是湖北美术馆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表率。希望美术馆在文化公共教育项目上保持勃勃生机,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在民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华莉(湖北美术馆志愿者)
在这个八月,“美在民间——民·艺·坊”志愿者公共教育服务项目又跨越了五千里山水,并携荆楚文化精品课程来到了暮光之城——敦煌。三场融合了敦煌本地风情的非遗课程分别在敦煌市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里展开,两地不同文化在这里究竟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赶紧来瞧一瞧吧。
01
软萌萌的“镇墓兽”
面塑课程以湖北和敦煌两地共有的
面食文化作为切入点
从而引出面塑技艺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面塑最早在汉代便有文字记载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
已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形式
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介绍完面塑“揉、捏、压、切”等多种制作手法后,志愿者们带领大家开始制作敦煌文物中的特色代表形象“镇墓兽”。
白色的面团是它们瞪圆的眼睛,可以驱赶魑魅魍魉,飞扬的胡须似是张开的保护伞,佑护着死者亡魂的安宁,水滴状的小面团加上几道痕迹变成了立体的鼻子,一颗颗小胡萝卜是头顶的尖角。
披上不同装饰的镇墓兽开始崭露头角,彩色亮片给威严的镇墓兽增添了几分亲近感。这位小朋友突发奇想的牛魔王,天马行空,加上绚丽颜料的造型,生动活泼又童趣萌生。
面
塑
这位形象怪诞的镇墓兽为敦煌博物馆带来了一股神秘的气息,那么我们继续前行,迎面而来的是下一场神奇的“磨”法。
02
“磨”法绘制神话故事
如果说到“磨”,会想到什么?
可能是摩擦,琢磨或是磨炼
这众多的词汇可能汇聚成一个结果
就是今天我们一同体验的磨绘
通过“磨”法绘制花砖
让神话故事中的图腾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磨绘花砖课程则将楚氏漆艺的“髹漆磨绘”技法与敦煌花砖纹样进行了有机融合。老师由敦煌壁画里的反弹琵琶飞天图,讲到琵琶的装饰和制作工艺,从而引出了以精美华丽见称于世的大漆艺术。
艺术无处不在
红色的花砖艳丽又神秘,画面隐约可见又看不真切,让人不禁想一探究竟,看清它们真实的模样,孩子们跃跃欲试想要施展自己的“小磨法”,让花砖变身,展露出更美丽的一面。
每位小观众都在细心地打磨,当红色褪去含羞露出了黑色的画面,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现在眼前,凤凰浴火而出飞向天空,神鸟展羽低头俯瞰大地,牵驼人牵着骆驼立足观望,敦煌特有的历史文化图腾在花砖上流露着迷人的光泽。
默然回首,一群马儿在向我们走来......
03
黑色漆马裹“红装”
红色与黑色的碰撞会有怎么样的火花?
红色,热情而活泼
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
黑色,神秘而庄严
是生活中出镜率颇高的颜色
当这两种颜色通过漆艺的表达
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百马图
一匹匹骏马整齐的排列,颔首静静的等候着同学们的到来,它们期待着换上不同的行装踏上路途,如同期待着同学们到来的志愿者们一样。
最后一堂课程为同学们带来了生动形象的“漆马”课程,将马作为创作元素,并以“楚氏描漆”技艺和敦煌壁画中的画像砖画面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湖北美术馆志愿者先从敦煌出土的漆器文物讲起,用生动的言语和丰富的图片讲述了楚式漆艺的前世今生,带领同学们穿越千年的历史纵横,探寻古丝绸之路的漆器文化。
活泼好动的男同学给自己的“战马”配上了马鞍与头盔,似要奔跑于风沙中保家卫国,内敛文静的女同学们给自己的“爱马”装饰了莲花图腾,极具敦煌的历史韵味,线条优美灵动,驻足回头静立于沙漠中。
课程结束后,将孩子们的作品一字排开,有在沙场中冲锋陷阵的战马,穿着看起来坚韧不摧的铠甲;有在田野犁间活泼玩耍的小马,身上的花纹柔软细腻;有在广阔土地奔腾撒欢的野马,鬓毛被风吹得左右摇摆……同学们告诉志愿者,他们很喜欢自己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楚式漆马,希望在将来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荆楚与敦煌的艺术交织之美
三场活动在湖北美术馆、敦煌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的齐心协力下圆满完成,十分感谢这次的活动,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将荆楚之美和敦煌之美相结合,也给参加的体验者们留下了珍贵的回忆,愿各文化场馆的合作能有更为广泛的发展,让志愿者的服务精神一直被延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