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世界:源·流——2013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

时间:2013-09-28发布者: 湖北美术馆


一、展览概况

1. 展览名称:2013·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

2. 开幕时间:2013年9月28日上午10:30

3. 开幕地点:湖北美术馆一楼公共大厅

4. 展览时间:2013年9月28日——11月3日

5.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1-6号展厅及公共空间

6. 指导单位:湖北省文化厅

7. 主办单位:湖北美术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8. 总体策划:雷文洁、郭永宏

9. 展览总监:严荣利

10.展览统筹:管成文、司晴川、肖华慧、李和清

11. 策展人:皮道坚、陈勤群

12. 学术主持:张颂仁

13.艺术顾问:乔十光、冯健亲

14.艺术总监:傅中望、冀少峰

15.展览委员会:肖传斌、朗雪波、王小红、张跃平、胡莺、罗良华、刘力英、何淑君

16.策展助理:曾静、潘淼

17.视觉设计:黄利、许健、彭祥风

18.媒体推广:符坚、宋灿、周琦张月泓



二、展览主题:大漆世界——源·流

学术阐述:

       如果说首届漆艺三年展的主题“大漆世界――材质、方法、精神”阐明了一种如何面对传统艺术的清晰的文化立场。那么本届三年展的学术主题“大漆世界――源·流”则展现了从母语出发,梳理历史脉络,实现当代转换的学术方向。

      中国漆艺在上世纪下半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两大历史进程:一是让漆艺从民间转移至高校成为一门学科,它解决的是文化之“源”的问题,它遵循收敛型思路,追根溯“源”恢复自身应有的文化结构,使文化资源建构成一种语言和价值体系,它关注的是漆语言形式的现代性。二是如何使漆艺从唯美和固步自封的圈子中走向思想和文化的批判,让漆艺从工艺美术转换成当代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强调的是用媒材演绎的思想者的素质,它面对的是往各个可能的方向探索的文化再生、艺术创造的“流”的命题,它演绎的是漆语言观念的现代性,它倡导发散性思维,期待百舸争“流”。

       而从河姆渡的朱漆木碗到曾候乙墓的彩绘内棺,湖北成了中国漆文化第一个高峰的重地,从战国至西汉的五百年正是中国繁荣的漆器时代,汉代存世的数万件漆器超过三分之二在湖北,充分说明荆楚漆艺是中国古代漆艺的一个重要“源”头。而由中国蜿延而去的漆文化源流走向了亚欧各国,影响了当今的漆文化圈的格局,所以本届三年展不仅聚华夏漆艺之“流”,也放眼亚欧世界漆艺之“流”。

       湖北漆艺三年展是国际漆艺界重要的艺术交流的平台,三年展将邀请国际漆艺界有代表性的漆艺家参展,使中外漆艺家在三年展中进行漆艺术当代语言的广泛对话。实际上进入新时期的中国漆艺界的每一个学术焦点的背后都有着文化思潮的根源,人们能从不同作品的执着的追求创新、又不断地自我重复、自我拷贝中感受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种艺术潮“流”对艺术家的价值观、艺术观和表达方式的深刻影响;并读出漆艺界在欧风美雨和楚风汉魂等各种思潮和意义的不断交锋、碰撞中的走向和潜“流”。

       同为东方漆文化圈的漆艺界面对西方都有一个在艺术创造中如何吸收文化资源、厘定文化身份、纠结于东方主义与世界主义二元论争等诸多问题,以呈现相同的艺术媒材在不同的国度中如何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艺术“流”派。

       而无论东、西方的漆艺家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命题:就是如何使古老的漆语言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或者说滋生出N种表达方式。人们可以感受到漆语言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不同语境中的传承、异化、转换、创造的艺术“流”变的世界格局。


三、展览结构:

第一部分:源(历史传承)

分展一:楚韵·汉魂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云雕技艺

脱胎工艺

学术阐述:

       在漆文化至少七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从战国至西汉五百年的以荆楚为中心的漆文化鼎盛期,还是六朝战乱及瓷器兴起导致的三百六十年漆文化衰微期,漆艺的创造虽然代有新意、永无止境,漆艺的制作中心,却兴衰更替、终有竟期。一个中心衰落了,另一个中心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崛起。而各中心之间时空的连接演变自然汇聚成漆文化的“源流”,其锦延至今奔腾不息的重要动力是漆艺内在的无限可能性,这可能性就潜藏在各地的漆文化“源流”中。

       “楚韵”无疑是荆楚漆艺古韵,“汉魂”的“汉”在此不仅是指高峰之时的汉代漆艺,更指汉人魂魄华夏精神,山西云雕起源的记载始于宋、元远不及汉,福州脱胎虽是清未沈氏受匾额启发,但其源头直溯春秋。


分展二:母语·流变

中国高校

日本高校

韩国高校

学术阐述:

       众所周知最早列入高教学科目录的是传统的漆艺,但作为非遗的漆艺从民间转移至高校,我们缺乏清晰完整的传承转移计划,也没有在自生自灭濒临消亡的漆艺前现代的最差状态时进行抢救性的保护转移。以中国幅员之广、地域差异之大、田野考察和“转移”工作的不平衡,使人们对漆文化“源流”有了不同的理解、传承、疏离与异化,于是有了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基础。

      在中国漆艺现代性的两大进程中,同属东方漆文化圈的其它国家是我们可以借鉴的镜子。 从华夏发源遍布四方的大漆世界,自然形成了以东方漆文化圈为主体的“母语”传统,我们邀请中国、日本、韩国开设漆艺专业的高校,展示各国漆艺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成果,研究在高校的平台上如何把传统“母语”系统转移传承后,又整合成一套可供研究传授、文化再生、当代设计和艺术创造的话语。教育是根本,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是“母语·流变”展览的初衷。


第二部分:流(当代脉络)

分展三:漆语·中生代

学术阐述:

       中国漆艺界的40后、50后、60后、70后出生的中生代几乎经历并汇聚了诸多当代漆艺的学术焦点,并形成了中国当代漆艺的研究、教学、创作和交流的中坚力量。

       中国当代漆艺的现代性进程就是不断地与各种思潮交融、激荡、辨析、梳理与建构的过程。图式语言、材料实验、书写性、意象化、图像的挪用与观念的表达等都先后成为中生代漆语所触及的新维度。

如果说不可替代性是我们观察漆语言形式现代性的重要切入点,那么面对漆语言观念现代性我们体察的是作者的知识结构、文化自觉、志趣眼界、人文关怀、……,文本成为作者品位境界无可逃循的证据。但形式与观念之间并不是清晰的二元结构,观念表达的方式或者说艺术的方法论是中生代漆语突破的重点。

       本展从两大现代性进程的角度梳理中国漆艺界中生代的历史脉络,从漆语中生代的作品中感受到当代漆艺最悠久的源流。


分展四:纤手·髹饰

学术阐述:

       女性漆艺家众多是中外漆艺界共有的现象,漆艺是个极具禅意的造物过程,经过严谨漆工训练的漆艺工作室尤其有一种禅定修行的氛围,万能的手在此使飘忽不定的万灵有了凝聚笃定的时空,漫长的髹饰过程尤其适合沉静、淡定、内敛的女性参与,而女性的纤纤之手正是女性纤细情感最生动的体现,这或许是世界范围沉缅于手工和天然造物的女性艺术家特别多的原因之一,正因为女性的敏感直觉与情感世界使她们的漆艺有着不同于男性的艺术特质。

本届三年展首次策划“纤手·髹饰”为中外女漆艺家提供一个特别的展示空间,观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迥异秉性的女性、其同样敏感的直觉如何“各美其美”,体会女漆艺家面对东方与西方、男性与女性、主流与边缘、媒材与精神等诸多问题时的交集、困惑、取舍、跌荡起伏的情感世界。……可以预言“纤手·髹饰”将成为聚集中外女漆艺家展示“美人其美”境界的重要漆艺展。




附件: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