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生象外——湖北美术馆馆藏水彩画作品展”

时间:2013-06-30发布者: 湖北美术馆

 

                    “境生象外——湖北美术馆馆藏水彩画作品展”研讨会现场

 


 

学术研讨会纪要

整理:张宁   统稿:卢嘉一

 

  2013629

  :湖北美术馆艺术交流中心

  题:透明的存在——水彩与现代性体验

湖北水彩画的特色

美术馆公共收藏的价值和意义

学术主持:傅中望

 

与会嘉宾(以发言先后为序)

刘寿祥  湖北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

金海波  参展艺术家

严长元  《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主编

王兆杰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参展艺术家

谢智武  湖北工业大学教授、参展艺术家

白统绪  湖北水彩画院院长、参展艺术家

    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技法教研室主任、参展艺术家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参展艺术家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馆馆长、参展艺术家

陈国庆  参展艺术家

刘智平  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副主任

韩鄂生  参展艺术家

陈文武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张跃平  湖北美术馆典藏部主任

陶兴琳  参展艺术家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

   江汉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

     湖北美术馆学术研究部主任

    《美术报》评论部主任、策展人

    《画廊》杂志执行主编

李公明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教授 

 

傅中望:“境生象外——湖北美术馆馆藏水彩画作品展”,是文化部举行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的一个项目。“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从2012年开始实施,首先由全国的美术馆提出各自的馆藏精品,向文化部申请再由专家进行评选,然后确定哪些项目能够入选。去年湖北美术馆推出以“工业版画”为主题的馆藏展,并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群珍荟萃——全国十大美术馆馆藏精品展”,这是全省美术馆界藏品的首次进京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经过多方的努力和相关艺术家、社会人士的支持,湖北美术馆的水彩画收藏逐渐形成规模,所以今年我们以湖北水彩画这一特色收藏为主题,来参加“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的活动,一方面是向公众集中展示湖北美术馆的水彩画收藏成果,以便更好地宣传推广湖北水彩画;同时,也是立足藏品,强化对水彩画的学术研究,以研究带动收藏、以收藏充实研究。

今天的研讨会有三个主题:一是透明的存在——水彩画与现代性的体验,二是湖北水彩画的特色,还有一个是美术馆公共收藏的价值和意义。请各位围绕这几个主题来讨论。   

刘寿祥: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水彩画家都来自湖北,或在湖北工作生活过。改革开放之后,湖北美术学院在八大美院中率先开办了水彩画系,外部还有湖北美术家协会的支持,为水彩画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发展后劲,加上湖北特有的码头文化的楚文化,形成了属于湖北的地域性多元学术特色。

现在,湖北的水彩发展在遭遇瓶颈。全国展览中看到的水彩作品大多与其他画种和领域相结合,也有许多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介入水彩创作,使湖北纯水彩的特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体现出来。同时,湖北的水彩画家喜欢创作带有小品意味的作品,制作性太强,而对民生和当下发生的事情关注不够,不仅很难在全国展览中获奖,也很难有所突破。85美术思潮时湖北的势头很猛,也产生了一大批有建树的理论家,但不论是湖北还是全国,理论家都很少介入水彩,增加了交流和推广上的困难,这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本次展览比较全面展示了湖北水彩画家的作品,但是很少有他们的代表作,不能代表湖北水彩画家的真实面貌。展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宜昌的冯中衡老师,非常朴实,有着平静的心境。水彩画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少有技术上的难题,反而使创作受限的还是艺术家的心境,只有学会调整心态,才能更好的创作。

  金海波:今天的展览全面展示了当前湖北水彩画老中青作者们的水平,虽然不能算是精品展,但是显示出了清晰的脉络和精心策划,不仅对于推广湖北水彩画、推进水彩创作有重要意义,也对以后美术作品的保管、传承提供了思路。

湖北水彩画发展到今天呈现出这样的状态,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力。湖北老中青的人才很多,传承有序,特别是湖北美术学院在培养青年学生上做了大量工作,为水彩画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另外从政府机关来说,湖北省委、省文化厅、文联和美协,特别是湖北美术馆对湖北水彩画发展大力支持,为艺术创作、推广、交流学习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湖北的水彩画水平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展览也显示出一些问题。当前水彩画在题材和创作中缺乏多样性,缺乏生气,这就涉及到这两年谈论很多的,如何深入生活的问题。这一次的水彩画展,美术馆在展品征集和展出方面提倡走向生活,提倡写生,在展厅前面一部分也展示很多老一辈艺术家写生作品,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提示。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源于生活,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创作出生动作品。   

严长元:文化部在十八大前夕推出了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以此为基础加强学术研究,及公众和推广,从整体上推动美术馆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最终提高所有公众的审美和欣赏水平。展出季的推出建立在全国美术馆不断建设的背景基础之上,同时也反映出美术馆建设的不平衡和不规范,不过。经由这次展出季的推动,大家在美术馆的收藏和展示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

这次展出的是精品还是馆藏品?其实并不矛盾,恰恰反映出美术馆建设中面临的一种困难局面。当前艺术市场发展红火,作为非营利性美术机构的藏品来源很有限,想要收藏精品更加困难,我们推动美术馆参加展出季项目,正是体现出美术馆做公共收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以这次展览为例,捐赠者的作品得以展出,对他们而言是很值得欣慰的事,在这样的基础上就能带动更多的人把他们收藏的艺术品捐赠到美术馆中。同时,湖北美术馆的展览是在“回顾与展望”系列展览基础上的深化,推动了对现有馆藏作品的学术研究,也为全国美术馆行业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湖北美术馆是一个办馆五年的年轻美术馆,却在很多方面走在全国美术馆的前列。不论是去年入选的工业版画项目,还是今年的水彩画,都很好地抓住了湖北美术发展的重要特点。

我提出两点建议: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是国家推出的一项持续性工作,对于每一个美术馆来说都提出了要求,带来了挑战。如果我们只是把馆藏品拿出来展览而没有相关研究,没有主题,那么这个活动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样,既然我们有一个主题,就应该把这个主题和展览的意义解读给大众,让大众参与到展览的过程中来。湖北美术馆馆藏水彩画展很好地反映了湖北地区水彩画发展的特点,如果情况允许,建议可以和其他地区的美术馆做交换展览,或推广到全国做巡回展览,这样对于推动湖北水彩画发展和提高公众认知度有很大作用。现在有很多新的科技手段,如手机微信、二维码等,都可以应用到展览中,并且可以在展览同时举办一些讲座和志愿者讲解,让美术馆与公众进行深入交流。  

王兆杰:湖北水彩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有来自文化馆和学院的贡献,工科院校带来的影响也很大。现阶段,对于画种的分科和界限划分没有以往的限制了,即使在欧洲从事水彩创作的艺术家也是来自各行各业,有广告业、电影业,当然也有工科。从全国来看,以建筑院校为主的工科院校,南方李剑晨留英,北方关广志留法,奠定了全国水彩画的传统教育方式。湖北的水彩跟全国一样,早年以魏正起老师为主成立水彩画会的成员中,有来自工科院校也有建筑院校,华纫秋还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

观看了本次展览之后,我感觉还是有一些作品缺乏生活的气息。现在的水彩画创作有90%都是来自于照片,其实我们不能忽视写生的作用,这一点在我和白统绪老师去广西写生时有深刻体会。当你真正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得到灵感,这样生发出的水彩画创作才能打动人心。

  傅中望:过去建筑系的学生都要画水彩画,这是工程建筑学院的传统,所以有很多水彩画家都来自于建筑学院。

  谢智武:我们都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不可能不受到市场的制约。很多老师都说我们很多作品都在画风景,可是如果画人物就牵扯到出售,如果我们不考虑市场需求,仅仅参加展览也是不可能的。80年代时作品画出来后很难卖出去,不是放在床底就是阳台。湖北的水彩画创作是以白统绪老师为首的,如果没有了经费就什么也做不了,偶尔公司会扶持一下,提供经费和展出场地,大部分时候是申请文化厅拨款,但需要做大量工作。所以,如果说我们完全不受到市场和钱的影响进行艺术创作不太实际,但如果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也不可能做好,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把握好这个度,使水彩画艺术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傅中望:谢智武老师谈到的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水彩画中的风景和人物是否有市场,还是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水平和价值。作为美术馆来说,在收藏中面临的经费问题确实很突出,在这里我很感谢各位艺术家对湖北美术馆收藏工作的奉献和支持,对于展览的举办我们也是尽力申请经费,希望通过收藏来记录我们的历史,保存精神财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白统绪:今天的展览基本上代表了湖北水彩画的水平,涵盖了老、中、青三代画家作品,不过错过了一些精品,还是很遗憾的。刚才刘寿祥谈到我们湖北水彩画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幅作品够不够分量,要看它的艺术形式和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同时,每一幅作品都应该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有时代精神。

这次展览很多艺术家都像美术馆捐赠了自己心爱的作品,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当藏品进入美术馆的收藏后,会得到科学的保存,并且也可以经常在全国展出。如果只是把作品放在家中或个人欣赏,不能让公众分享,也是一个遗憾,今后要继续大力支持美术馆的工作。

傅中望:画家的群体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整体实力就没有在全国的竞争力,湖北画家们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构成了湖北画界的整体力量,无论从教学、创作、人才、展出、传播等方面都拥有良好的艺术生态。就水彩画的创作来看,如何让作品具有当代意义很重要,无论是哪个画种,在创作时应该发挥绘画材料本身的语言特点,找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在给观者呈现出美感的同时还能带来一些思考。      

李宁:我们现在进入大美术时代,用材料来区分画种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水彩是一个很高贵的画种,从古老的岩画开始,就是用水调和矿物质作画,时至今日,通过材料的拓展和观念的变化,赋予当今水彩更多学术上的一些界定。美院水彩画系去年开设水性材料创作与研究,打破一些传统框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探索发现新的材料和视觉语言。从目前的展览看,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并且得到了学院及同仁的肯定。就艺术创作讲,一幅作品的好坏不在于尺寸而在它所蕴含的力量,水彩画创作更多的是玩味,不需要太过于专注于一些具体框架的限制。刚才前面很多老师说现在水彩创作更多需要关注民生,关注当下生存的时代。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大量的图片充斥头脑,可能对原作,对水彩的手工艺产生冲击。不过我相信如果我们继续在学术领域里面去探讨和研究,艺术家完全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和自己的情感去诠释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傅中望:在今天的数码时代,图像时代,不管是水彩还是其他画种都受到各方面的冲击,水彩画应该保持自己的本体语言特色。

  王涌:研讨会标题“透明的存在”揭示了水彩画的两种特性。

在精神层面上,每位作者只有心里清澈透明才能心无挂碍,静下心来进行创作。今天展览中许多老画家的作品我是第一次看到,非常朴实真切。在当今的社会气候下,如何在面临各种诱惑时保持心灵纯净,保持这种朴实感是弥足珍贵的。

另一个层面是关于水彩画的物理特性。每个画种自诞生来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本性,水彩画因其透明性而显得高级凌厉,这个特点值得我们保留。水彩的特性和诗歌非常契合,我们在创作水彩时也经常感到偶发的愉悦,感受到古人所说的上善若水。很多人认为清新的画作就是水彩,但这还不够,应该深入到文化层面,多接触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闻斌关于美术馆收藏的问题我谈谈个人的两点意见。第一,对于美术馆来说馆藏品是立馆之本,强馆之基,其藏品库的内在厚度和藏品的质量深度是衡量一个美术馆学术分量、影响力的主要标志,忽视作品收藏及其学术研究、教育推广等功能,美术馆只能算是一个展览馆。如何能够站在历史的空间下来恰当的进行有计划、有系统、有质量、有特色地去收藏更似一道考验美术馆管理者智慧的课题,这是在现行体制下美术馆收藏工作所无法回避的难关。

湖北美术馆开馆短短五年来,紧紧围绕20世纪湖北美术史的收藏专题展开工作,其中地域性水彩画作品的重点专题收藏在国内凸显特色,以见证历史的眼光,收藏了一系列湖北水彩各个时期的作品,至今形成了上起上个世纪下至现当代的湖北重要水彩艺术家的作品收藏序列,并对老一辈湖北水彩画家的作品进行了保护性收藏。我相信,省馆的收藏及本次展览对积极推动湖北水彩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写下浓重的一笔。对此我要向湖北美术馆团队表达深深的敬意。

第二,今天研讨会的主题为“明的存在——水彩画与现代性体验”,美术馆的收藏应运用多种手段加强藏品与艺术家、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社会公众见面的机会,拿出来和社会各阶层共享,让美术馆的藏品真正成为艺术创新的催化剂、与社会沟通互动的桥梁。坐拥馆藏,美术馆就须有“透明清晰”的定位,拨开迷雾,拾遗补缺,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收藏体系,明晰、合理、系统地去收集、开发、利用藏品,既要梳理出藏品的历史脉络和研究共性与个性,还要关照当下文化,尽最大努力让现代公众感知到它的存在与价值,静和动的“透明”之中体现出勃勃生机。   

陈国庆:画家可以分为好画家和有意义的画家,作品应该传达出画家内心的感受。要想画好一幅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达到,但是要表现出自己深切的认识和想法,就需要一种全面的,属于自己的视角和观念。现在很多文章都谈到当代和现代,到底该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很难说清楚。现在的社会形态,无论是外在形态还是文化形态都有一些变化,至少文化氛围很宽松,每个人都能自我地表现自己,我认为这就是当代。相比其他画种,水彩相对滞后一些,虽然与以往相比有些变化,但这样的变化大多停留带技法层面。不应该把水彩画局限在一种概念上,而应该成为文化形态里的一个分支,吧自己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才能真正带动水彩的变化。

刘智平:自水彩画系成立以后,在教学改革上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继承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器用年轻教师并开设新课程,把新的观念意识带入课程。在科研创作方面深入生活,前段时间还举行了江汉平原的写生活动,并举办展览。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和老师都有机会用最真切的感情来描绘身边的事物,并且获得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让整个教学显得更丰富饱满。

  韩鄂生:传统水彩画是画自己的“所见”,记录事件或伟人。所谓现代水彩画,是画“所思”,我思故我在,就像黑格尔所说:“整个世界无非就是精神化的再现。”今天展览中很多还是偏向于画传统的“所见”,而缺少“所思”。

  傅中望:现代艺术既要表现出来源生活的“所见”,也要把自己的思想物化或视觉化,这是很主观的,也是一种选择。今天的水彩画创作中确实有很多并不是直接描绘客观物象,而是在画画家的思考,关注于主观精神的表达。如何使这种表达更加符合水彩画艺术,或绘画本身的特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探索的。

  陈文武:湖北有很多老艺术家为水彩艺术和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冯中衡老师的一生就是湖北美术发展史,他1938年进入武昌艺专学习,1945年毕业,是湖北最早从事水彩的画家。60年代时湖北美协成立了水彩画创作小组,周韶华任组长。1978年魏老师、周韶华和冯老师在三峡度过珍贵的45天进行写生。1979年湖北最早的水彩画会成立,也是当时中国最早的水彩画协会之一。这些艺术家的经历和作品可以很好的反映湖北美术发展的历程,也非常感谢湖北美术馆能够让这些作品与观众见面,这也是现代性的一个体验。

张跃平:湖北美术馆早在建馆初期就定下了以收藏作为立馆之本,并确立水彩画、漆艺、工业版画等六个收藏版块。湖北号称水彩强省,我们确实也是历史长,作者多,成果多,也在历届全国大展中取得辉煌成绩。这一次的展览我们挑出了100件,总共水彩的收藏是160多件,这里面的作者包括了去世的老一辈的作者,以及在世的老中青三代作者的作品,可以说凝聚了我们几代艺术家的结晶。

  一件艺术品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科学价值,才能算是藏品,有资格被收藏。今天展出的藏品很多都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反映了当时画家的生活形态和创作形态,体现出当时社会生产力。参展的艺术家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作品和收藏品赠予美术馆并不要回报,令我非常感动,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感谢。

陶兴琳:水彩画既有传统,又应该反映当代社会,不光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也有现代社会艺术家对水彩画审美的自我感受。在作品中展现出个人观念非常重要,吸收传统技艺和文化的精华也很重要。观念是通过艺术表现手法来传达的,和技术、材料相辅相成,多方面考量会受益匪浅。

陈晶:湖北美术馆在短短成立五年多的时间迅速全面展开了各项工作,包括从收藏到对收藏品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藏品的展示,这对于湖北美术的氛围推动是非常重要的。

水彩画是否能够介入到今天的现代生活,它的介入的可能性表现在哪里?虽然过去人们所认为水彩画就是一个小画种,是即兴创作,是写生,甚至是素材搜集的方式。它经过一代代水彩人的发展,到今天我们意识到水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创作前期的过程,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和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那也就意味着它具有并且应该承担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思考,但是我觉得目前水彩画还没有达到它应该作为一个独画科所应该达到的丰富性和文化的高度。虽然说湖北的水彩在全国已经相当醒目,创作水平相当之高,从全国水彩画发展来讲,也是硕果累累,但是,如果说得偏激一点,在今天中国大的文化变革、文化转型的语境之中,水彩在反映这个转型的现象和当代生活的问题上基本上是处于失语的状态,没有自己的声音。

在今天很多的展览之中可以看到,老中青三代的画家所关注的很多的情境、现象、话题都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这中间有传承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有一些题材时隔半个世纪的历程,大家仍然在画,甚至在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氛围也是非常接近的。虽然说有一些抽象水彩画的出现,在现代性的层面上对形式意味做出了一些探索,体现出了一些现代性的体验,但是在进一步切入到当代生活这一点上,水彩画是不是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去探索尝试?例如观念的引入,水性材料语言的更大的扩展,对于当代生活方式的思考等等,虽然现在可以看到一些画家探索性的迹象,但是还没有形成非常有影响的气候,这到底是水彩自身材料语言的局限性,还是水彩画家自我的限定?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水墨画和水彩在某些方面有一些相似,水墨画作为材料来讲进入当代也有一定的困难和障碍的,但在介入当代这个问题上,水墨画家的热情和关注度要强烈得多,从80年代开始,探索实验水墨,一直到今天水墨与行为,水墨与数码影像,水墨与装置艺术的结合,从传统水墨到实验水墨(也就是抽象水墨),再到当代新水墨,在这个过程中水墨画家进入当代的愿望表现得更加迫切。相对而言,水彩画家表现的更加淡定,安于自己的内心,在技法层面上表现得更加执着,技法表现非常丰富,也非常出色,但是总体上大多还是走的小清新的路线。显然我们不是说要复制,也不可能、不必要去复制水墨画的发展,只是观念的维度、材料的研究、以及介入当代生活,可能是水彩创作可以去思考,可以去进一步拓展的一个方向。 

陈时:无论是在中国水彩的发展时期,还是在湖北省、广东省、江浙地区三足鼎立的时期,以及后来的湖北省、广东省、山东省、江浙地区四方称霸的时期,还是到现在的多元化发展的时期,湖北水彩的艺术家们一直都非常关注水彩本体语言的研究,从不随波逐流。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因为只有把握好自身的本体语言,这个艺术门类才能有存在的意义。把握水彩的本体语言,要注意创造的视野,还要考虑要现实的幅度和叙事技巧。想要继续发展下去,除自身创作外也需要美协等单位支持,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

胡莺:关于这个展览,我想说两点。一是我眼中的湖北水彩画。湖北水彩画,无论是发展的脉络,还是师承的脉络,都很清晰。从民国时期“武昌艺专”西画科的水彩画,到上世纪5060年代专业水彩画家的出现及创作、参展,到70年代末至80年代成立水彩画团体、对外交流和展览、湖北美院创办水彩画专业,再到90年代在全国水彩画大展中屡获奖项,形成全面繁荣的局面,70余年的时间,湖北水彩画可以说经历了从萌芽、成长到成熟、繁荣的阶段,而贯穿于其间的主线之一,就是院校教育,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如倪贻德,王肇民,魏正起、钱延康、孙葆昌、白统绪、麦柏森、华纫秋,刘寿祥,陈勇劲、王涌等,以及更年轻一辈的水彩画家。每一个时期和阶段的作品,都会有不同的面貌,老一辈的艺术家可能比较注重写实,青年一代的会关注观念一些。刚才有很多老师都谈到湖北水彩画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觉得相较而言,湖北水彩画的领域没有那种太过于活跃的闹腾的现象,显示出一种比较安静和慢慢沉淀下来的特质,也很纯粹地保持着水彩画的特质。如果说湖北的水彩画要求新求变的话,它应该是一种稳和缓的变化过程。刚才李宁老师谈到水彩画的“小而精”,我比较赞同。可能跟水彩画本身的天赋禀性有关,我们没有必要说水彩画一定要去反映比较宏大的题材或一些比较沉重的现实问题、生存问题等,或者要它刻意介入所谓的“当代”、以前卫艺术的形式来改变它,我觉得对于湖北水彩画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文化层面的提升,而不是刻意去改变其特质与形式。

第二点,从美术馆收藏的角度来看湖北水彩画。经过我们的努力和艺术家的支持,水彩画目前已是湖北美术馆的一个特色收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没有形成一种体系。因此,这些藏品作为一种资源,对于美术馆的展览、研究、教育推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早期的作品与重要的获奖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流失在外或难觅踪迹,这对于建立水彩画藏品体系和对湖北水彩画的研究来说,无疑是一种缺失。另外,与湖北水彩相关的文献史料也非常缺乏。我们通过“回顾与展望”水彩画展、固定陈列“百年纵横”展征集、搜查到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但也不尽全面,而且存在资料的准确性等问题,不利于客观、全面地梳理和呈现湖北水彩画的面貌。所以我们的水彩画在创作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的研究和史料的积淀。视觉的作品,还是要结合文献来印证和流传于世。目前,湖北美术馆有信念、有决心更有实际的行动来做好梳理、研究、推广的事情,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美术馆的收藏工作,让优秀的作品,得到应有的定位、实现应有的价值。

谢海:水彩画和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之外的很多“小画种”一样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当代性问题,市场策略研究问题,公共艺术收藏问题等。可以说,这些问题都是水彩的“热度”和水彩研究的深度不够造成的,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具备独立审美价值的水彩画艺术当热不热、当深不深呢?藏在水彩画作品背后的玄机又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水彩画的理论研究的缺失是制约水彩画大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北有这么多好的艺术家,现在又有湖北美术馆这么好的展览平台和收藏机制,确实应该培养几个好的理论家,让他们站在更学术的角度,或者更美术史的角度,更线性的角度把美术史稍微梳理一下,借他们的口、借他们的文章告诉世人,水彩画的真正魅力何在。

此外,每一个画种的兴盛都会有她对应的超级明星存在,而这位超级明星既是一个标杆,也是一个被超越和绕开的标志物。就像齐白石之于上个世纪的中国花鸟画,黄宾虹、李可染之于上个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同样,在水彩画领域,王肇明之于广东,李剑晨之于江苏,阳太阳之于广西,黄铁山之于湖南,等等,因为有这样的超级明星,这个区域的活动就多,影响力就广,整体水平就高。其实,湖北的优势更为明显,这里不仅有国内高等院校唯一设置的水彩画系,而且有着老中青几代年龄跨度的水彩艺术家,不管是从简单的技术、制作,还是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乃至战略储备上都是他人所不能及的。所以,我的建议是武汉需要有热心的人,有整体布局的人,比团体作战。湖北美术馆拿出这么好的平台,水彩画家要拿出热情跟他对冲,机会一旦错过可能就真是没有了。

尽管很多人已经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关注把水彩从工业造型和建筑里面拿出来做一个独立的画种,但却很少有人思考运用型的水彩画到水彩纯艺术性的转换到底是有什么不同。题材从以前完全作为快速而便捷的记录转化成一个独立的画种,形式和手法就不得不变。十届美展,十一届美展,透明和水彩的水在水彩画当中越来越薄弱了,失去了它原初的属性。创作主旋律的作品没有错,创作宏大叙事的作品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大家一窝蜂随大流而失去个性和特点。 

  胡震:水彩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创作和理论不同步,缺少理论研究和批评。与油画、雕塑、装置比,水彩画显得更加边缘化,当然,水彩画本身就属于小画种,加上当代艺术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对它本身的功能和所起到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忽视。对于边缘化的问题,我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应从思想和观念上真正打破所谓的学科和画种界限来探索新的路径。不论是水彩还是油画、雕塑,包括影像,在当代艺术中不过是一种媒介而不存在高下之分,对于艺术家而言只需要选取最适合自己的,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对它进行充分利用。

第二,水彩画家们要主动地介入到当代艺术的思考和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发展当中来。当代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也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推动器。应该敞开思想,打破过去的固有的思维模式,探索水彩本身是的可能性。

第三,改变题材的单一性,寻求最适合自己表达的对象并进行尝试。

  一个好的美术馆,其功能无外乎就是展览、收藏、研究及教育。近年来,湖北美术馆不仅力图打造一个适合湖北艺术家的平台,并努力提高自身学术高度,特别是在对湖北美术历史的梳理和艺术家个案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产生很多重要展览,这种以展览带动收藏的方式值得推广。

李公明:水彩画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的艺术性,但其历史价值也不可忽略。包括今天展览在内的历届中国水彩画展览,都有许多珍贵的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出现,也许它们并没有强烈的艺术性,但却是是对历史的介入。从革命时期到现在,水彩画都很难深入到文艺工作的真正主流中去,但保留了很多文化、社会、宗教等珍贵材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如果可以收集到早期艺术家创作的手稿、速写及生活记录,做成文献,是很有意义的。

当代艺术并不一定是宏大的话题,也可以包含非常细腻的内心体验。本来水彩画可以这样做,但就目前状况来看更接近于沙龙水彩,这并不是价值判断,但它审美维度的单一化值得我们去考虑,我更多的希望可以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认真看清楚水彩画的重要的价值。

傅中望:价值判断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对艺术的选择和创作完全出于兴趣爱好和文化背景,不论在水彩画还是其他画种都是一样的。

     

附件: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