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与方法——中德当代绘画艺术交流展”座谈会

时间:2013-06-29发布者: 湖北美术馆

 

                     “韵律与方法——中德当代绘画艺术交流展”

 

 

开幕式暨座谈会

整理:张宁

 

  间:2013年6月28日下午

  点:湖北美术馆

会议主持:朗雪波(湖北美术馆策划推广部主任)

 

与会嘉宾:(以发言先后为序)

傅中望                         湖北美术馆馆长

劳拉·桑切斯·塞拉诺     德方策展人

李建春                         中方策展人

奥斯克谢·科瓦              参展艺术家

唐骁                             参展艺术家

黄拱烘                         参展艺术家

孙东东                        《艺术界》杂志高级编辑

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副馆长、艺术总监

王度                             艺术家

唐小禾                          著名艺术家、湖北美术家协会主席

周向林                          艺术家、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

卢缓                             上海美术馆研究员

江雪                              艺术评论家、诗人

胡震                            《画廊》杂志主编

耿菁华                          独立策展人

赵成帅                          99艺术网高级编辑、艺术批评家

肖丰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库罗斯·奈寇颜               参展艺术家

向莉                              南方都市报公共事业部项目总监、收藏家

叶双贵                           艺术家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韵律与方法——中德当代绘画艺术交流展”开幕式暨座谈会现在开始。由湖北美术馆主办的“韵律与方法——中德当代绘画艺术交流展”,这个方案我们湖北美术馆已经做了两年的准备,今天这个展览得以在湖北美术馆完美的呈现,得益于各位艺术家和策展人,以及的我们的工作团队的努力。本次的展览的策展人:劳拉·桑切斯·塞拉诺、李建春。劳拉·桑切斯·塞拉诺1983年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她是一位年轻的美术史学家和独立策展人,曾经在比利时皇家美术馆,法国巴黎大皇宫、瑞士苏黎世美术馆担任策展人,目前居住在德国从事独立策展和研究的工作。李建春是一位艺术批论家,从事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研究,和当代艺术评论的写作,目前是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习基础管理系的教授。

    首先有请傅中望馆长代表湖北美术馆发言。    

    傅中望:这次的展览,原来是准备叫抽象艺术展,把它改了过来,当代绘画艺术展,这样的展览前面也做过一次,我们一直想把抽象艺术能够在美术馆这样一个传播系统当中,向公众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知,因为抽象艺术在中国的美术发展历史当中,抽象艺术应该是属于公众和老百姓的补课的环节,中德艺术家来共同形成一个展览的活动,一方面是学术的交流,一方面是两国的艺术家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来寻找共同的表达,有它的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在湖北美术馆也希望在我们的整个的公众的传播系统中,美术展览的运行当中,形成一个多样的多元的展览艺术类型,在一个公众系统中,让老百姓有多种选择,让公众有多种选择,我们希望在下半年我们还会举行一次中国的抽象雕塑展,来形成湖北美术馆在抽象艺术领域形成一个特色。

    主持人:我们希望策展人首先谈一谈他们的思路,对这个展览作一个介绍,首先请劳拉·桑切斯·塞拉诺谈一下你的策展的概念和对艺术家的认识。    

    劳拉·桑切斯·塞拉诺:各位大家好,感谢你们能够光临这个展览。跟李建春先生一起策划这个展览,对我来说是一次冒险。就像这个展览的标题所显示的是关于中德艺术,是关于韵律和方法的展览。策划一个展览的动机,想展示中国和德国的艺术家怎么样来对待这个展题的,就是韵律和方法。这个策展的过程中,生活在这两个国家的艺术家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这也是那想通过展厅的布局所展示出来的。然后展厅的安排布置要在展厅里面形成一种,从两个国家来的艺术家之间的作品形成的一种对话。德国团队有一个韵律组,然后韵律组是2010年由奥斯克谢·科瓦、库罗斯·奈寇颜和史蒂芬·谢首在慕尼黑成立的,他们出生的地方是不同的,他是在乌克兰,库罗斯·奈寇颜在伊朗,那个史蒂芬·谢首是是德国人,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那个韵律组的意思在乐队里面用乐器做旋律的部分。他们想把音乐里面的概念转移在视觉艺术当中带来的节奏。这个团体实际上也希望和其他艺术家,对这个节奏感兴趣的艺术家相聚和交流。希望大家能在一起交流。这个展览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这个展览实际是由艺术家发起的。然后作为策展人的角色,从这些艺术家当中选一部分作品,再给他们准备一个框架,去研究一下每个艺术家的作品,再从中间找到一种故事。他们就在每个展厅里面,在这个展厅当中展示每个艺术家的相同性。因为这是一个交流展,所以这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希望这个交流展的第一步,希望通过这个交流展,能够形成一个友谊的交流,希望在这里出现的艺术家能够在德国展示他们的作品。我在这里承诺一定会尽力找到资源和地方,然后去展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让这个可能性现实。她会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邀请中国艺术家在德国展览,然后以他们在受到同样的友好待遇对待中国艺术家。再次感谢湖北美术馆,比如说傅馆长和整个工作团队,谢谢你们的支持,你们的耐心还有你们的热情、激情,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展览。谢谢! 

    主持人:谢谢劳拉·桑切斯·塞拉诺的发言,下面有请策展人李建春,因为他一直和劳拉·桑切斯·塞拉诺和有些艺术家关于展览的讨论。 

    李建春:我们今天举办这个展览,首先是基于湖北从而抽象艺术的艺术家,经过这几年的思考和创作实践,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因此这次策展的出发点,不再是向湖北观众展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而是以武汉青年艺术家为主,引入了当代欧洲站在艺术前沿的代表几位艺术家的作品,Rhythm  Section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法国团体,在我们这次展览中,Rhythm  Section在中国和德国的成员占了大部分。

    我与劳拉·桑切斯·塞拉诺在展览中讨论过,Rhythm 即韵律、节奏,对于当代艺术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抽象艺术通过对媒介的特殊使用,和色彩构成等等的探索,而在画面或者空间整体上,达到的一种视觉韵律,同时还意味着当代这个几乎无所不能的环境中,抽象艺术必要的审美品质,抽象艺术家都是那些敢于寂寞,坚持美学信仰的少数人,韵律和方法这个主题,还强调中国抽象艺术家在浓厚的观念化氛围中形成的独特的思路,抽象艺术家似乎更是以抽象作为一种方法,来解决如何被当代生活作出某种反应,以及当代艺术出路和艺术形态之外的更严肃的问题,站在这个立场上,我们甚至觉得绘画也没有必要回到写实主义,抽象艺术或者上当代抽象的精神,已经足够指明当代绘画的特殊性我们将本来是抽象艺术的展览,在中文名中称之为是绘画艺术展,这与其说是一个学术定位,不如说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的一个自信的宣言。这个展览规模虽然不大,却包含了从观念、图像、媒介到空间展览的方式,当代抽象艺术的多种成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敬请各位专家光临指导。 

    主持人:李建春的发言准备得非常充分,感谢李建春的介绍。刚才劳拉·桑切斯·塞拉诺谈了很重要的一点,这个展览是由艺术家发起的,找到了策展人,提供了展览的框架。那么说这个艺术家是怎么样去有他们的创作以及对展览的思路,这是我们也想听听艺术家来谈的。先请奥斯克谢·科瓦谈一谈你的作品节奏韵律是怎么样展开你的工作。

    奥斯克谢·科瓦:今天有很多的抽象艺术家跟评论家来到现场,今天要说的就是关于他的Rhythm  Section,今天参展的艺术家有很大一部分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人们经常问什么是节奏,节奏是音乐还是足球,在我的认识里认为就是节奏的本身。在我的10年的艺术生涯当中,已经慢慢的了解接触节奏这个概念很久了。在这10年的过程当中,他建立了组织跟他的朋友劳拉·桑切斯·塞拉诺,他们一起建立了Rhythm  Section这个组织,他们建立这个组织的目的是,在于让更多喜欢抽象艺术的艺术家能够帮助他们,拓宽他们的视野,然后在视觉艺术上走得更远。在他们的团体当中有大约25个艺术家,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创作,他们在一起交流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团体。通过的这次的展览,团体吸收了更多的成员,在以后会有更好的发展。这次很容幸的有一些参展的艺术家加入到他们这个组织当中,展览结束以后,他们会将这些艺术品带到德国,明年会有很多中国的抽象艺术家的展览。他参加这个展览这几天里,跟很多中国的抽象艺术家有所交流,并且参观艺术工作室,这是他拓展对韵律与方面的一种理解和方法。谢谢大家。

    唐骁:这个展览我们作为一个团体的形式来呈现,我觉得目前来说,在抽象这方面,应该是很有意思的新东西,那么因为我们这些艺术家之间,之前没有确定形成一个工作小组,但是互相认识有10年以上,对于互相相互的艺术的艺术观点和工作方式相对来说都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发起这个展览的初衷。关于自己的作品,在这个阶段,我在之前的大多数作品还是平面状态上,在平面上寻找更多的一些绘画的东西,在这次的新作品当中,我把很多的因素挖掘出来,让它成为一个有空间,有实体物理的画面空间展现我一开始是从建筑呈现的,我觉得绘画是建筑的寄生体,或者是一种衍生物,因为所有的绘画,不管是所有的绘画不管是什么材料,它需要一面墙,这面墙是可以在任何时空当中去存在,这个墙怎么去产生艺术,怎么让这个绘画这个墙上,和墙体产生对话,这是一个所有艺术家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绘画往往是这么一个轨迹,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里面,我们发现材料,我们在组织画面,我们试图在画面上阐述我们的想法和产生我们的观点,那么最终这个画,它肯定会从你的工作室中离开,它会离开你的工作室,会离开所熟悉和创造它的环境,它到美术馆的的一面墙上的时候,它怎么和这个新接触的墙去产生对话和产生价值,这个是需要做很多功课的过程,或者是一种方法,我这组的作品是试图让这些作品能够向一个寄生线可以游离到很多地方,能够在很多墙壁上面有很多空间里面带来新的价值。

     黄拱烘:平常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和工作室去画画和思考绘画,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展览,我们去认识自己和认识作品,怎么样把跟其他的艺术家建立途径,今天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很难得,我觉得我们团体实际上开始的时候,在座有很多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以前都是跟一个导师学画,在作画的经验和方式,实际上基本有一个框架,但是每个人是不一样的,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在座的很多艺术家来自全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每个人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我觉得这个很好,哪怕这里面有一些意见的分歧,有一些每个人的方式都不一样,这种方法也很好,看到一种差异性。平常我的作品关注绘画的空间和结构方面。我觉得也是因为在中国的艺术家,从抽象画里面应该不是主流,平常很难得有机会去讨论绘画,我的绘画简单来说,我不带观念,试图纯粹从视觉这个层面上去理解和探讨绘画,这是我的作画的方向。 

    主持人:我们谈到展览和绘画艺术是怎么来呈现的,因为现在讨论到很多创作的意义,以及承载美术史的能量,但是我们会忽略到我们索要关注艺术本身的韵律、节奏、材质、方法、精神,那么在这些微妙我们关注的东西当中,会不会被我们往往忽略掉,我觉得这个展览提供给我们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思路,这个显得特别的重要。 

    孙东东:中国的更多的抽象的意向或者是禅学混合在一起,处于一个比较混沌方式。不管是艺术家的实践,还是观众的观看来说,其实都是一些理性的参与,为什么我这种喜欢所谓的抽象艺术,为什么我对于抽象作品总是要加一个所谓,就是因为我觉得可能每个艺术家从他的观念到他的实践出发点都不一样,虽然他们最后呈现的成果都是一种非具象的状态,如果是一个简单的抽象概念去涵盖,或者去形容对艺术家的来说都有一些损失,不完善,但是这个又是约束俗称的概念,可能大家都喜欢用,我们做展览的时候去强调艺术家的实践的差异性,因为中国的当代艺术长期停留在图像里面,大家看的更多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或者是一种叙事性的,往往忽略的艺术的内部的问题,使我们的感官越来越钝化,更加强调的图像的猛烈的感觉,可能最后会走向极端,这时候重新再看这种抽象作品,反而人让我们回到艺术的内容,让观看的人感官更加自觉。 

    冀少峰:今天看了这个展览以后有一个想法,它由艺术家自发而发起来选择策展人这个有意思,它的比较自由。其实第一张抽象画诞生在1888年,它是一个建筑的,抽象艺术是现代的概念,美国形式主义批评家格林伯格,什么是抽象艺术?抽象艺术就是艺术中的艺术,最优秀的艺术,但是这个抽象主义是现代的概念,它是现代主义阶段,现代主义诞生以后,它一手造就的前卫艺术,一手造就了后卫艺术,所谓的前卫艺术就是抽象艺术,所谓的后卫艺术就是大众文化,抽象艺术的精髓是什么?体现了抽象艺术最根本的就是人的自由,就是要强调人的自由精神,一个是在艺术上的自由,一个是人性上的自由,这是抽象艺术的精髓,而且抽象艺术是反学院,学院是代表的一种权威,那么抽象艺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带来的一种身份的独立,精神的自由,思考的自由,但是抽象艺术是现代主义的产物,所以抽象主义在西方已经没有了它生存的土壤,但是回头看中国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在中国迎来的抽象艺术的土壤,就是中国要经历过现代主义的发展阶段,所以抽象艺术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在中国目前阶段,并不是抽象艺术的初衷,这是一个假象,我们把抽象艺术的当成最珍贵的对象,我们往往忽略了,对结构和空间的关注,我们更多关注背后的自由的精神,这是抽象艺术的要义。离开了自由,抽象艺术就不对了。今天这个展览为什么发现自由,开幕式自由,艺术家自由,艺术家策展自由,主题自由,中间我参加过李建春的对话,和他之间平等的交流也很有意思,这个也是在属于在国内跨地域和时空进行交流的带来的一种新方式。还有整个年轻的一代,他的开放和包容恰恰是抽象艺术表达的,但是记住抽象艺术是现代核心的问题,不是当代的问题,这是我要提醒的。    

    主持人:冀少峰刚才谈到了抽象艺术的词和概念,它同美术史上是发生的,以及刚才同样是孙东东谈到的问题,能不能从抽象艺术怎么样去界定现代艺术,在我们从美术史上抽出来的词,今天是不是能界定现在艺术家他们作品的定义,这是我们效果思考,我们怎么样发现更多的艺术创作当中的可能性,以及艺术批评怎么用一些新的概念来界定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和方式,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在不断超越美术史,在不断超越自我,以及我们看到的可能性,这是也许是艺术家创作最优意义和有趣的方式。  

    王度:从理论上讲它的来源,抽象绘画产生的精神就是一个革命的,是对绘画的曾经是一个视觉领域的新的经验,包括做比较也代表性的抽象艺术画家,康定斯基讲的节奏、色彩、音乐,把音乐的艺术早年当成一个视觉可以传递的信息。因此从观念表达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抽象绘画,包括其他的绘画,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那么我觉得应该服务于你的观念和思考,其实当代艺术也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为什么当代艺术会有多种不同的多种介媒,多种媒质的呈现,实际上就是服务于观念,如果你是站在你熟悉的语言呈现的方式去做,如果是错位,一个不同的观念,就有不同观念的呈现,有照片、装置等等,所以我认为还是所有的呈现方式都是可能的,虽然我没有看展览,但是我觉得大家至少,我从画册上感觉到这些艺术家,很纯粹的一种精神追求,还是想在这个抽象的呈现方式里面,找到一种比较属于自己的语言,很独立很个体的经验,这个展览在湖北,对老百姓,不是像我们对艺术史比较了解,老百姓可能看抽象艺术觉得挺革命的,对面向广泛群众的美术馆机构,能够向公众展示这样的一种艺术样式,我觉得是它的影响是比较好的,可以普及教化大家。谢谢。 

    唐小禾:我们家三代人画画,我的父亲是在巴黎美术学院学习,上个世纪30年代,他的导师是新古典主义的画家劳伦斯,唐骁是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抽象绘画,他的导师是杰瑞·崔缪克,因为他学抽象,我就感觉到抽象绘画很亲近,原来上学的时候,从西方美术史我们有点了解,比如说康定斯基,但是这么亲近的接近抽象绘画,还是这几次展览,我可以说我是一个抽象绘画的支持者,因为唐骁介绍,我把崔缪克、黄拱烘请到我们学校来讲课,我曾经跟唐骁建议,在我们中国抽象绘画,实际上还是一个弱势,我希望他们能够建立一个抽象绘画的艺术团体,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在学术上多进行一些探讨,多办一些展览,让中国的观众能够更多了解抽象艺术,今天我才知道已经有这么一个艺术家的团体,所以非常高兴,特别这次展览的策展人就是劳拉·桑切斯·塞拉诺,我听说她在德国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策展人,所以我希望在中德的艺术交流上面,在艺术展览上面,我希望策展人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促进双方的了解,具体讲到抽象艺术说不了多少,韵律与方面实际上这是一个很高层面的议题,希望多听听艺术家的意见。    

    周向林:在抽象这方面,我是外行,因为从原来学习绘画,到现在一直都是具象的这方面,04年到去年到慕尼黑学院,唐骁、黄拱烘、李建春这些人接触以后,他们给我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抽象艺术,那个时候,以前接触过看过,但是没有深入的了解,但是那次对抽象艺术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我从我的角度理解抽象艺术,实际上抽象的东西,它并不是完全存在于我们头脑的东西,其实它也是微观存在的,宏观的大到宇宙,小到在微观现实经上看到的图像都跟这个有关联。湖北美术学院因为唐骁和李鹏从慕尼黑回来,所以在全国的美术院校里面第一家正式开抽象课程,明年我们学校八大美院每年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在各个学校进行教学和展示,每年湖北美术学院的油画系有一个教学的活动,把每个学院的学生在这里有一个教学的活动,杰瑞和黄拱烘也是到学校授课,所以我想对学校的办学是一个扩展方式,这个会影响到不同的,不光是教会学生一种抽象的方式,可能对学生的认识上面,会有一个拓展,我想这样的一种方式,可能是对学生是有意义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湖北美术学院抽象艺术的教学,应该是压在了唐骁和李鹏的身上。然后湖北美术馆也会配合做质量的展览,然后把新的艺术,不管是抽象艺术也好,还是关于节奏、思想和感觉的艺术把它发展。下面我想请上海美术馆策展人卢缓。你刚刚看了展览,结合你的经验,对相关的方式谈谈你的感受。     

    卢缓:抽象问题在中国并不陌生,而且关于现代艺术传入中国至今,我们一直面对的,或者深入研究的课题就是抽象,我们今天所谈到的主题很有意思,韵律与方法,韵律与方法它既适合西方抽象艺术的阐述,也适合中国一直以来对艺术的想象和认同,我们在这个展览中,同样看到了中国的很多艺术家,更多从意向性,或者是诗意化的阐释这样的角度进行创造的,哪怕是他们德国学习,或者目前生活工作在欧美的这样的中国艺术家,他们认知的抽象艺术也不完全是西方的结构方法,他们更多会带有中国精神的意向,今天我们再来面对抽象的时候,你不仅仅是在20、30年代,我们当时去理解现代主义的话题,那么我想我们很有价值,非常有必要做这样的交流和比对,我也很希望在更多的场合有这样的展览和话题,让更多的艺术家进行一种深度的交流,在通过这种交流中产生一种新的关于全球化的想象和价值的认同。谢谢。

我觉得展览在展示学的角度上非常好,很纯粹,展览最难的就是很难做到一种很纯粹的布展方式,把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和西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比对,除此以外关于这个学术的建构,我觉得也非常有价值,刚才谈到的韵律与方面,这个词汇很适合中国,更适合德国,关于抽象在当代的价值判断,在学术的阐释上脉络是很清晰的,也就从我们看到的前沿,一直到结束这个场合我们是有节奏的,在展示上有节奏,包括在创作上也有节奏,不仅书写是西方的关于抽象的现代主义方式的延伸,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对于这种精神意向的勾连,也是一条线,线索比较明确,不仅有明线和暗线。       

    江雪:首先很高兴李建春先生邀请我参加这么一个活动,因为我是作为一个诗人的身份,和独立艺术杂志主编的身份,我非常容幸看到,德国画家和我们的中国的抽象主义画家。因为李建春自身的身份的一个角色的定位,跟这个策展,我马上想的就是他诗人的身份,再就是策展的主题是韵律与方面,又让我想起了,三位杰出的德语诗人,一位是荷尔德林,第二位是里尔克,第三位是撤南(音),这三位诗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他们的诗歌有两大特性,第一个是韵律,第二个是抽象,就是非常深的意向。那么德国的诗意和中国的诗意,是也一定的关联的,我们怎么把诗意,抽象的诗意导入中国的抽象主义里面,而且由中国的本抽象主义的风格,这是我自己在思考的问题,那么中国的诗意也有在从古代,也有一些抽象的诗意,也是有的。我们中国最近出版了一本书《德国表现主义诗句》,这个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是有相似性的,我刚才看那么多画家的作品,我觉得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有些画面是相似的。其实我觉得也许那种现代主义的里面没法真正的表达和划清界线的,作为我个人在关注抽象主义这方面,也许以后可能从理论上挖掘一下德国的诗意和中国的诗意里面暗藏的源头。   

    胡震:我想还是先提一个问题,我看韵律与方法这个画册,它实际上是德国这一方艺术家,他们构成的主要是韵律这个概念,而中国的艺术家切入的是方法的概念,我的疑问是中国的艺术家当你们从方法这个角度去切入的时候,主要问两个策展人,你们用方法来切入的时候,那么这个方法是指抽象的本身它作为一种媒介来进入,还是说进行抽象创作当中有多种途径多种方法?针对劳拉·桑切斯·塞拉诺,我想问的问题是,韵律的小组包括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当你接到这个工作的时候,你把这些艺术家放在一起,特别是面对德国的一群青年抽象艺术家的时候,你的参照点到底是什么,你做这样的选择,让这些艺术家在这边的时候,参照点是什么?因为抽象本身从表现主义到抽象主义,包括抽象本身的冷抽象和热抽象,包括东方里面说,总在说传统水磨当中的抽象因素,大家对抽象的背景参照的东西非常之多,劳拉·桑切斯·塞拉诺你对这个展览,你要提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李建春:我提出方法这么一个概念的时候,首先是我们这个展览已经先确定好了,叫中德当代绘画艺术交流展,而这个德国这部分,他们已经有一个明确的组织韵律部分,它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它的立场,我不得不考虑,与之做交流的中国这部分本土的艺术家,他们有什么与之相称的概念,站得住脚的概念,能够真正体现一种学术的交流。再就是中国的语境里面,告诉观念化的语境,我们不说行为、装置、影像这方面的关联性,实际上写实绘画也是更多的关注,写实绘画没有观念提出几乎是不能成立的,这种环境中,我们这些抽象画家,在西方学习之后回来,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你到底是从西方学到的形式、媒介、构图等等这些技巧用下去跟语境有什么关系,努力把自己学到的技巧、知识和艺术的思路来融入到创作之中,观念化上说抽象在现在很多,不仅仅是这些策展人之前,我发现中国的画家,不多不少把抽象作为一种方式,实际上就是把抽象作为一种观念方法,它是从整体上把抽象,把这个无所不能,这个观念化,很可能就是反审美,完全无视审美,直接的提出问题,等等尖锐的提出问题。抽象坚持它的美学信仰,美学信仰用音律我们把它翻译到视觉艺术里面,是一种视觉韵味,整体是作为一种信仰来讨论的。我们方法的概念,方法的概念考虑是否成立了,在哲学上的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论,是跟特定的形而上学,跟特定的信念相称的落入到实践上的概念支配,那么方法的同时,毫不犹豫的指向各位艺术家,在他个人的风格观念上用的技巧和方法,或者是运用的媒介来形容自己的风格,一个立场的思路,或者是一个工作习惯,那么方法也是这么来的。在跟劳拉·桑切斯·塞拉诺在通信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方法在抽象艺术中早就是一个重要的,只是没有一个概念。它早期分析实际上是用抽象做一个方法来怎样观察和解读问题。其实抽象还是看生活事物的一种方式。我完成思路的转化以后,对这种的概念之后,我对这个展览非常自信,对整个构思的过程,我和劳拉·桑切斯·塞拉诺在这个通信的过程当中,在论文里面围绕方法,在世界抽象历史中的重要性已经阐述出来了。        

    劳拉·桑切斯·塞拉诺:关于韵律和方法的展览的背后的概念,可能李建春先生已经讲了,就历史来说,关于抽象艺术的出现意味着主体性的东西,主体这样的东西,不在是第一位,而是第二位,现在变成更重要的东西,关于艺术的本身的材料或者层次更重要。艺术和形式本身就是独立于主体。如果一旦艺术形式独立的之后,就要开始寻找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规律。在过去一百年,我们知道艺术的抽象是怎么演变的。但不止是说过去100年艺术朝向抽象演化的,而是朝向多媒介的演化的。艺术变得独立了,但是也会去必须反思自身。主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韵律,韵律跟它的构图有关,跟音乐里面的节奏有关,第二个是方法,是材料技术性的问题。对于德方的团体来说,第一个概念韵律是非常重要的。节奏实际上是无所不在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并不是天生的东西,也不是非常自发的东西。因为他们对这个是有意识的注意到这个节奏。这两个概念是这个展览的两条线,这个展览的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的,你看到的作品也的是立体的,抽象在墙角的,透视的,库罗斯·奈寇颜的作品,他的作品把绘画和装置用相同的概念去做绘画和装置来表现出来的。对于这个问题,你如何用什么样的材料构造具体的空间等等。谢谢。   

耿菁华:可能策展人要把韵律与方面,你们进行策展不同的主题,你们的德方和中方有一个不同的划分,但是在我看来,其实韵律与方面在特同作品里面都有体现,而且都是体现得很有趣,很有自己的呈现方式,那谈到这个词,实际上这个词是西方的音乐术语,我们知道西方的音乐都是通过音律来体现的,像巴赫的音乐全部是有一种术语的方式,但是东方的音乐完成不同,因为像东方最早的古琴你听他的韵律完全是不同的,不是一种术语,但是它这个术语是涵盖天下,所以我想这个虽然这种抽象绘画,包括大部分的参展艺术家,都是出自慕尼黑艺术大学,但是他们所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另外自己的东方修养,或者通通过自己的综合身份,很快融入到抽象的体系中间,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也是全世界特有的。   

    赵成帅:为什么说关注到抽象,因为抽象,我把它概括是说应该是说在现代性这个问题上,对这个文化或者是文明逻辑进行了一个最激进的推进,这是对抽象艺术从思想、文化上的进行的定义。为什么这样说?抽象它回答的,从分析立体,一直到蒙德里安,回归到纯粹的语言层面上进行创作也就是说把艺术拉到本体性的问题上来,基本上和那个年代在俄罗斯的形式主义做了一个呼应,从艺术的角度回归到本体层面上面来,获得使人的本体获得独立价值的意义,那如果是抽象回到语言本体的层面,来获得人的独立本体的方式的话,它是在一个内向化的方式上,它必然会越走越窄,当进入到到60年代,全球化进入到后现代一个语境中的时候,它必然已经退却了。但是杜尚这个方式,是一个外向的方式,因为它打消人自然与生活边界的这样的生活方式,通过把悟性解放出来,如果一个苹果是独立的,一匹马是自由的,一张桌子它有自己一个存在的价值的意义,那我作为人这个主体,它才是独立和自由的,它是一种外向的方式,那么杜尚不仅是回答了现代性文明的问题,同时在进入后现代文化逻辑的时候,它依然具有生命力,也就是说现在的观念艺术,也就是说从杜尚这里得到了一个延伸。 

肖丰:我刚才看了他们两位策展人的通信,德方的策展人韵律是他们的主题和他们做的工作,中方策展人想到抽象艺术,想到每个艺术家怎么把它弄懂的问题,提出了方法论,他们交往的信看到,显然一开始他们并没有达成共识,他们的共识是一种妥协的结果,正是因为妥协他们才找到了理论上的合理性才组合这个展览,很奇怪我一开始看这个展览不觉得有冲突,但是我依然还是看到每个艺术家特点,那就是他的自律性,每个艺术家的自己的创作中,持续研究的表达中,还是形成了自身的规律,这个规律在他长时间的积累和演进中,其实是越来越染上了个人的色彩。我觉得抽象艺术是直达你感知的最敏感的地方,所以不需要这么多的解释。   

    主持人:下面请策展艺术家库罗斯·奈寇颜,然后来谈一谈他的作品呈现方式,因为他的展览里面非常的独特,我们两个展厅,4号厅和5号厅,中间的地方,他的作品是在地上摆开,这块上他的空间之间的,我们也可以它是一个雕塑,也可以说是一个装置。

    库罗斯·奈寇颜:我们都是可视的,像我们今天坐的位置,一个个摆成一个圆圈。这就是他所感兴趣的地方,不同的可视物体以某种特定的规律形状呈现在一起组合在我们平面上的。有时候它会在不同的排列当中找到节奏或者是韵律。所以他发现这种韵律或者是节奏是存在任何的一种生活当中形式,包括不同艺术家,和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来自德国或者是非洲存在一种的新发当中,存在于一种形容当中,存在一种生活的意味比较多,这一次我所展示的作品有两个类型,一个是实体的作品,另一个是在墙上的绘画,而且我不仅做绘画、装置作品,还做版画,摄影,也做一些灯光艺术。在于他看来,这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他要说的话或者想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大家感兴趣,在这个小组当中,也是这样的方式存在,不同的艺术家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材料和创造手段来围绕韵律这个主题来进行工作。这是作为一个小组,他们会和小组之内的艺术家和之外的艺术家,举办很多不同的活动和展览,他非常感兴趣在展览的过程中,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他可以从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中,学到很多东西,去感受到很多不一样的方法,这也是觉得这个小组它所存在很有意思的地方。刚才还有一点需要补充,我也非常赞同好几批评家和专家说到,你进去之后没有办法去分辨是从哪个文化,或者是哪个国家,或者是哪个艺术家在做的,他是混合在一起的,同样这个展览它所呈现的是对话,是从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对话。谢谢。

    主持人:我们在创作作品中,和他在创作作品中,可能有很多东西是无法提前预测和把握的,很重要的一点,他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多东西是不可预测的,这种不可预测带来乐趣和发现,给他带来了很多观念。   

    向莉:我很惊奇在湖北这样一块土地上,既然产生这么多对抽象感兴趣的艺术家,今天看唐骁的作品,突然发现了很大的改变,对空间的探索和表达,尤其让我眼前一亮。余小真的作品,用一些很传统的中国元素针线,和她对中国女性传统文化的理解,把中国很多的抽象的概念,用她的方面呈现出来,这也是我很惊奇的,也是以后要和余小真探讨的地方,抽象我一直关注,在06年到07年开始到现实,并且我觉得这种中西方艺术家,能够在同一个展厅来进行一种对话格式的展览,一直是我认可的,并且我曾试图做这样的展览,其实中国的艺术家对方法的探讨也是值得研究的,我之前接触的抽象艺术家,张羽、张铨、陈若冰这样的艺术家都是有合作的,他们对中国的古典文化,对这种古典文化在抽象方法上的表达和阐释和最后的呈现都是很独特的,他们更多从哲学上进行了深挖,对我来说,所谓的抽象艺术100年,其实并没有完,而且它有更新的发展性的可能性和方向性,都是我们值得去研究的。

    叶双贵:李建春刚才告诉我,中西没有差别,中西的抽象语言,我问他差别在哪里?他说没有差别,劳拉·桑切斯·塞拉诺说差别在每个艺术家的心里,我觉得这就是差别,这是一个很深的问题,我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问他,我还没有思考清楚,我以后还要今后在继续思考。 

   主持人:希望大家今天非常愉快的一天,有更多的交流,在这里代表湖北美术馆感谢策展人,感谢艺术家,感谢翻译工作者大家在这里的交流,也感谢嘉宾和观众在这里陪伴我们这里度过一个美妙的下午,然后大家在一起交流产生的想法,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建立更多的联系。今天座谈会到此结束。

   

附件: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