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名称:

    展览地点:

    展览时间:

    开幕时间:

    开幕地点:

展讯丨影:于轶文

湖北美术馆2024-06-04 17:20湖北


影:于轶文

Shadow · Yu Yiwen



主办单位:湖北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4年6月5日-7月10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特展厅


展览总监:周峰

艺术总监:傅中望

策展人:冀少峰

学术主持:徐文涛

展览统筹:刘力英、胡莺

展览执行:夏梓、李玉娟

展览设计:乔杰、周琦

宣传推广:夏梓、曾静、符坚

展务运输:何淑君、钟妮雅

展览会务:黄利、王佳雯

公共普及:雷雅婷、刘海梦

展览收藏:马文婷、张丽、潘辉




前 言



于轶文一直在寻求艺术上的突破,近期的视觉图像表达给阅读者一种朴茂而又深邃的表达,粗苯的视觉形象,由内而外散发着于轶文对社会的深刻关注和激情讲述。


于轶文近几年一直在低调的进行着一种田野调查,就是怀揣着一种超越现实理想的激情进行一种社会的研究。他以一种非虚构的底层文化视角和对边缘群体的关注给予乡村叙事一个补充,以写生、拍照、日记记录着乡村的岁月变迁,记录着乡村的发展路径,风情风貌和人情世故,记录着村民的所思所想所行所盼。底层的人文关怀,时间线索和人物叙事诉说着鲜为人知的一个特殊的存在。在这些视觉图景中留下了他那理想主义的浪漫,而照片的真实、文字的苦涩、图像的凝重有着一种震颤心灵的冲击和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唤。


于轶文在有意无意间走向了乡村的视觉文化研究。他追寻着乡村社会,乡村治理的视觉文化范式。通过对乡村的文化礼仪、身份性别,地方性习俗,敏锐捕捉到乡村的人及那种久居封闭之地对现代性的渴望,对未来茫然的期许、憧憬与期待。这不能不令阅读者思考现代化进程中民间传统的地位,地方性互助制度,民间生活观念与现代幸福观的可比性。他试图对现实的反思来反思现代性,又通过反思现代性来反思“乡土性”和“民间性”的真实内涵。其视觉图景中的人物笨拙粗犷,有感情有筋骨,鲜活生动,仿佛在从图像中走出。民间立场和底层文化关怀,也使暖壶、灶台、穿过的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方凳、手套、壶的倒影、村民的剪影…真切生动,画里画外透露着于轶文对村民与村庄的热恋与热情。他以一种非客观、非真实的态度直面乡村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和漫长。乡村的生存实境,着实考验着于轶文。但难以想象的坚持和百折不挠般的坚守,不矫饰、不浮夸,为阅读者讲出了一个真实的存在。



湖北美术馆馆长 冀少峰

2024年5月




部 分 作 品


春忙时

布面油画 150cm×190cm

2023



父辈·秤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23




父辈·劳作

布面油画 140cm×100cm

2023




黑色的眼睛

布面油画 50cm×60cm

2023




背影

布面油画 210cm×120cm

2024




布面油画 180cm×180cm

2023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24




鞋系列3

布面综合 180cm×180cm

2023




站立侧影

纸本综合 100cm×30cm

2024




装车

布面油画 190cm×190cm

2024




艺 术 家 简 介




于轶文


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21年至2022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任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系主任,副教授。


个展:

2023年 “用无所用——于轶文个展” 广东半日美术馆

2021年 “村容村貌——一个乡村文本的备忘于轶文个展” 广东尚榕美术馆

2017年 “光阴·龙升平于轶文作品展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4年 “弄离——于轶文在凉灯个人作品展” 北京圣之空间艺术中心


分群展:

2022年  作品《欢声笑语》《父辈》入选 “自由活动:独唱团”展览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2021年  作品《老人》《窗下》《龙升平》入选“大路西行——第二届中国油画作品展” 甘肃省简牍博物馆

2020年  获靳尚谊第四届青年教师扶值基金

2019年  作品《黑色系列》入选“江汉繁星计划”第六回展览  武汉美术馆

2016年  作品《蚊帐》入选“2016全国素描艺术大展” 中国美术馆

2016年  作品《窗》入选“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