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心
About the Center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2

2006

    2018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8年大事记

  • 一、记录工程

    我省汉川善书项目获评曲艺类唯一优秀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2016)验收评审会

    更多

    6月9日,微观视界文化传媒作为汉川善书的拍摄团队,与省中心一起受邀参与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活动。汉川善书项目在原文化部2018年验收的全国31个省26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5个优秀项目之一,也是全国曲艺类唯一优秀项目。

    完成2016、2017年度共20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招标及前期田野采录。其中2016年度9位传承人记录成果已按文旅部统一部署,完成了省内通查验收及成果上报,记录成果共计视频成片171小时、精选图片415张、口述文字稿149万字以及大量文献资料。


  • 二、宣传展示

    全球推介会文化遗产展区照片.jpg

    外宾与汉绣传承人互动.JPG

    更多

    7月,圆满完成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第十四场湖北全球推介活动所承担任务。此活动是我省2018年最重要的外事活动,省中心牵头承担了文化遗产展区布展方案的设计布展、传承人展示、嘉宾纪念品的遴选及外包装的设计制作、迎宾礼服的挑选等工作,还配合厅外联处参与全体人员数次进京后勤保障等工作。省中心工作组放弃清明、五一、端午及周末休息时间,经常工作到凌晨,历经四次颠覆性的方案修改;为保证每一份嘉宾纪念品质量,省中心工作人员直接到工厂质检、装箱,为湖北全球推介活动的圆满成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人民日报、人民网、外交部官网、新华网、央广网等上百家媒体对这次展览进行了专题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文转发。

    7月,圆满完成赴意大利、捷克、匈牙利的“荆楚文化欧洲行·长江边的非遗故事”——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活动,组织14个有鲜明荆楚特色的项目进行现场展演展示,在当地反响强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也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肯定。罗马中央国立图书馆和匈牙利国家博物馆均首次举办非遗展,在如此高规格的展馆举办展览对湖北非遗来说意义深远。

    完成“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及“中东欧国家16+1国家协调员团访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设计布展工作。继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后,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已经成为我省外事活动不可或缺的一张名片。

    6月8日,组织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在天津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演出,湖北小曲、南曲、湖北评书、湖北大鼓等10个曲艺项目的12位传承人赴津展演。

    9月,完成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参展任务。省中心组织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天门糖塑、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非遗传承人参加主展馆创作展示、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和“非遗社区行”等系列活动,让观众与湖北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

    加大与媒体合作力度,与《湖北日报》合办《呵护荆楚根脉 留住湖北记忆》9期专栏,深度报道全年非遗大事;与湖北广播电台合办《荟文说戏——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音馆》,完成25期“湖北声音”的录播工作。

    完成对非遗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维护与更新,全年发布信息123条。截止到12月底,公众号关注人数比上一年度提升62%。

  • 三、申报工作

    4月,完成2018、2019年度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成功申报2018年度46个重点项目、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及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生态保护区建设资金共计3824万。

    12月,完成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的收件和审核等工作。省中心收到17个市州、省直单位报送的申报材料141份,经审核,98份符合申报要求,报送省文化和旅游厅。


  • 四、整理研究

    非遗项目成果遴选工作专家研讨会.jpg

    更多

    成端午节评估试点和编撰《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估规范》。

    完成《中国非遗大辞典》湖北12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10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辞条编撰工作。

    完成《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图典(第一卷)》编印出版的招标及文字编辑工作。编写299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简介共计20余万字,精选图片3000余张。

    12月,完成民间文学类、民俗类共29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记录成果的梳理遴选工作,1067条记录成果及首批推荐项目清单报送文化和旅游部。


  • 五、实物征集

    汉绣:百花献寿.JPG

    木雕船模:龙凤呈祥.jpg

    更多

    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论证和公开招标等方式,完成41件(套)非遗精品实物的征集购买,进一步充实了馆内藏品。

  • 六、多方合作

    2018鄂台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讨会参与嘉宾在荆州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合影.JPG

    获奖选手合影.JPG

    更多

    6月9日,协助湖北省台联、台湾传统理论文化发展协会承办湖北省2018年“鄂台非遗及文创产品设计研讨会”。27名来自台湾的专家、学者同本省非遗专家和传承人交流研讨,进一步深化了鄂台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12月13日,完成2018湖北高校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活动。此次活动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工作坊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画展组成。全省共10所高校,147名学生参与竞赛,激发了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热爱。

    与银兴电影院携手举办“非遗进影院”活动。12月28日,启动仪式在光谷银兴影院举行,省中心选派汉绣、大冶刺绣、面塑、剪纸等项目传承人到影院进行技艺展示,并与观众交流互动,反响良好。

  • 七、队伍建设

    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培训班

    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专题培训班

    更多

    3月,举办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培训班和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非遗专家授课,全省共300余人参加了培训,为提高非遗保护工作队伍的整体保护传承能力和专业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7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7年大事记

  • 一、非遗记录工程

    验收通查会

    专家评审

    更多

    在2016年初审工作的基础上,督促指导各拍摄团队对采集的资料进行补充和编辑,完成了2015年度9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验收工作。省中心成立了由8名非遗专家、2名纪录片专家、1名文献专家、9名技术人员构成的验收通查组,根据记录对象所涉及的项目类别和非遗专家的专业方向,确定每位记录对象的审核小组人员构成。

    验收通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专家评审。各小组专家严格按照各自职责范围、验收内容和标准,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全部抢救性记录成果进行认真审核。

    第二阶段意见反馈。省中心以会代训,召开了验收意见反馈会,通报了验收情况,特邀三位专家进行专题培训,省中心各项目负责人和工作团队又进行了一对一的具体修改意见反馈,要求各团队认真修改。

    第三阶段修改验收。专家历时3天,进行第二轮验收,重点检查各团队是否按要求修改到位。

    经统计,全部记录成果为视频成片140.7小时,精选图片452张,口述文字稿104.2万字及收集的大量文献资料。有五项记录成果被省级评审会评为优秀。

    完成2016、2017年度20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招标工作,并完成部分田野采集工作。

    非遗数字化保护系列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是文化部“十三五”重点工程“非遗记录工程”的基石。为完善标准,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于201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批试点工作,我省先后共有6个项目参与其中。

    在此期间,省中心协助各试点单位厘清标准、细化方案、责任到人、执行到位,同时全程介入、检查督办,把握质量与进度。因工作成效优异,省中心连续三年在全国试点工作总结会上作经验交流,并两度作为试点单位代表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系列行业标准专家论证会,参与该系列标准终审工作。

    2017年是试点工作收官之年,省中心认真审核,发现问题;严格整改,解决问题;除上报试点项目数据外,还撰写了《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情况报告》和《非遗数字化保护标准与软件应用情况反馈汇报》提交国家中心,为标准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案例。

    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对2343件(组)馆藏非遗实物进行拍摄、登记、著录,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实物档案。

    完成省中心纸质档案升级晋档和现有非遗电子档案编目工作。使用媒资系统将1526盒纸质档案和约4TB容量的非遗电子资料全部完成数字化双载体存储,达到档案信息专业化管理目标。


  • 二、宣传展示

    圆满完成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波兰荆楚文化丝路行之楚汉神韵——中国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精彩的图片、实物和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让波兰观众领略到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了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柏林和出席G20峰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省中心精心组织感知中国·长江边的非遗故事——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德国柏林成功举办,在素称欧洲五大艺术殿堂之一的柏林海军上将宫产生了爆棚效果,并应邀到当地两所小学展演,激发了德国下一代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为总书记的出访营造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

    人民网、新华网、长江云、欧洲时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对这两次展览进行了高密度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文转发。

    成功举办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网络传播湖北行活动作为中央网信办和文化部非遗司在全国挑选的四个省份之一,来自全国50家媒体对我省非遗进行集中宣传, 117个客户端共转发稿件3600余篇,移动端直播共计144小时,总观看人数超过230万,总点击量超过1.6亿次。

    组织我省楚式漆器髹饰技艺80多个项目及传承人参加了第二届长江非遗大展第三届湘赣鄂皖四省非遗联展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云南官渡第七届全国非遗联展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海上丝绸之路非遗展6项大型展览展示活动,其中第二届长江非遗大展展地面积3万平方米,共邀请长江流域15个省市、5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万余件展品、1028名非遗传承人参加,观众达15万人

    完成2017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同江行非遗展。将绚丽多姿的荆楚民风民俗传送到东北雪乡,让当地群众领略和了解到浪漫多彩的湖北风土人情。

    参加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武汉剪纸和武汉面塑的传承人展示了精湛技艺,并向当地群众派送的中国结、剪纸、图书等,深受欢迎。

    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开发红安大布系列衍生品,在此基础上举办红安大布主题时装秀,使传统与时尚巧妙结合,有力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

    完成非遗网站改版、微信公众号的搭建工作,并正式上线。


  • 三、社会参与

    完成全省非遗摄影大展评选工作。从全省8453698幅作品中评选出131幅(组)获奖作品,于首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举办了非遗摄影大展和非遗漫画展。

    完成湖北省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工作。全省共收到申报材料178件,经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31名。


  • 四、传统工艺振兴

    举办全省非遗视频采集专题培训班。全省市州县区非遗保护中心、部分项目保护单位共24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安排现场拍摄实践,老师跟踪指导,课堂讲解点评,学员收获颇丰。

    举办20162017年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专题培训班。各市州非遗中心、相关保护单位、六家拍摄团队近百人参加培训。

    配合省文化厅完成武陵山区(鄂西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培训工作。

    配合省文化厅,完成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在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分别举办了漆艺、刺绣、雕塑等四个传承人群培训班,共培训传承人二百余人。


  • 五、队伍建设

    举办全省非遗视频采集专题培训班。全省市州县区非遗保护中心、部分项目保护单位共24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安排现场拍摄实践,老师跟踪指导,课堂讲解点评,学员收获颇丰。

    举办2016、2017年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专题培训班。各市州非遗中心、相关保护单位、六家拍摄团队近百人参加培训。

    配合省文化厅完成武陵山区(鄂西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培训工作。

    配合省文化厅,完成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在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分别举办了漆艺、刺绣、雕塑等四个传承人群培训班,共培训传承人二百余人。

    2016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6年大事记

  • 一、传承保护

    12.15日审核会议

    采录老河口木版年画传承人陈义文

    更多

    基本完成第一批10位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省中心参照文化部标准制定招标要求,并与招标公司多次沟通,完善标书内容,最终四家单位中标。省中心全部人员分成四个小组全程跟随摄制团队协助工作、不断完善拍摄计划。12月15日,中心召开初审会对四家公司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审核。已完成前期拍摄工作,收集素材资料共13TB,其中视频397小时,图片12821张,文字资料150万字,之后按文化部标准剪辑视频成片130.6小时,精修图片316张,整理文字129.4万字。

    4月,完成《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执法检查。省中心配合省人大和省文化厅,分成四组赴全省各地检查,顺利完成工作。11月,文化部检查组到我省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对我省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试点项目江汉平原皮影戏、天门糖塑、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共完成资源录入3200余条,总数量1777.3GB。其中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的保护单位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作为录入质量优秀代表在全国试点总结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 二、评选表彰

    武汉市:汉剧保护行动

    武汉市:汉剧保护行动

    更多

        9月,完成2015年度全省十佳非遗保护行动评选工作。此次评选共收到来自全省17个市州的54份申报材料,省中心进行了认真评审,评出10项最佳保护行动,并分别总结其获奖理由,引导各地继续发扬创新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 三、宣传展示

    1月22日-2月15日,成功举办“荆楚文化走韩国”--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共有近万人观赏、咨询,现场感受我省非遗魅力。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驻韩媒体对开幕式及展览活动做了大量报道。由于展览效果良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大冶刺绣传承人刘小红于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赴韩国传授刺绣技艺,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5月27日-31日,“楚汉神韵”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新西兰基督城(克赖斯特彻奇市)举行。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伟年见证了省文化厅与新西兰中华文化传播基金会签订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并为湖北国际合作新西兰工作站揭牌。梁部长对展览予以高度评价,对省中心的工作予以高度肯定。

    8月26日到31日,圆满完成"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湖北展出的非遗项目涉及五大门类,让哈萨克斯坦民众近距离感知了湖北文化。中宣部副部长崔玉英表示此次非遗展规模大、特色鲜明、准备充分,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交流活动。省中心的组织策划工作受到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领导高度赞誉。

    9月,组织项目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省中心向全省征集74册(套)非遗出版物参加非遗保护学术成果展,并带队参加民歌大赛决赛,其中一个节目荣获全国二等奖。

    与荆楚网合作,运用“互联网+”的模式对湖北省内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全媒体报道,并对省中心的重点工作予以宣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开放的、符合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传播方式,从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面向更广大的公众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9月,完成首届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大赛的评选工作。此次论文大赛共收到论文120余篇,省中心配合专家共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50名,并请专家对优秀获奖论文进行点评,颁发了获奖证书。


  • 四、申报工作

    专家评审会议

    更多

        完成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工作。全省共申报209人,经省中心对申报资格、申报材料审核,145人提交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评审会通过112人。

  • 五、队伍建设

    非遗保护工作培训班

    研培计划培训班

    更多

    9月27日至29日,举办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培训班。各市(州)、县(市、区)非遗中心负责人、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省非遗研究中心及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协作单位代表等26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省中心精心策划课程安排,邀请专家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非遗馆建设等专题进行了授课,邀请武汉市文化局非遗处等10个单位作了经验交流。学员一致表示,培训主题集中、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性强,对当前的重点工作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配合省文化厅,完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中南民大、湖北美院、武汉纺织大学分别举办了剪纸、漆艺、刺绣、雕塑四个传承人群培训班,共培训传承人200余人。培训时长均为一个月,课程设置合理、授课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持。


    2015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5年大事记

  • 一、评选表彰

    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保护行动

    武汉市江汉区:汉绣保护行动

    更多

        完成首届“湖北省十佳非遗保护行动”评选表彰活动。为鼓励非遗保护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省中心经认真评审并报省文化厅同意,评选、表彰了22项我省自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以来的新颖而卓有实效的保护工作。

  • 二、宣传展示

    11月21日-24日,参与“2015·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 的联络、接待及湖北厅的设计、布展等工作。此次大展共11个省市、354个非遗项目、589位代表性传承人参加,4天接待观众近15万人次,影响广泛。

    6月13日,省中心组织“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出版成果展”、“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示”等活动参加中国文化遗产日暨首届湖北省主场城市活动,动静态结合地向社会展示了十多年来我省非遗工作的成果。

    8月6日-10日,参加2015“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湖北援建博州工作,赴博州完成了湖北非遗展和非遗讲座。

    10月17日-19日,赴南昌参加“第二届湘赣鄂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

    12月底,与湖北美术出版社合作,出版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该丛书精选我省部分传统美术类项目,采取全彩页印刷,约20万字、千余张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荆楚文化的独特之美。

    6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2015版印刷出版。


  • 三、队伍建设

    3月31日—4月2日,成功举办“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来自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文化局、文化馆等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学员,连同西藏山南地区的学员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4月27日—30日,全省首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荆州成功举办。全省国漆类、剪纸类、雕刻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各项目所在地县(市、区)文化局分管领导参加了培训。

    5月27—30日,全省第二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武汉纺织大学成功举办。培训内容包括非遗产品设计、非遗产品市场开发、传承人有关法律知识解读等,全省挑补绣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培训。

    6月,文化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我省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美术学院、荆州市创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被选为试点培训院校,省中心配合三所学校分别对每班60名传承人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 四、申报工作

    12月22日,完成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申报及评审工作。经组织申报、中心初审、专家评审、公示并征求厅际联席会议成员意见等程序,省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3项、保护单位80个。

    12月4日,完成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省中心按照文化部文件要求,经过初审、专家评审等程序,最终评审出58名传承人上报文化部。

    2月28日,协助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申报评审工作。省中心收集各地申报材料、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召开专家评审会,历时4个月最终命名22家单位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

    1月13日-15日,文化部非遗司主办的全国行漆艺传承与创新展示交流活动在我省举办。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王福州,湖北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副厅长李耀华,漆艺专家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省中心协助省美术馆邀请传承人完成布展工作,举办国家级漆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展。《中国文化报》、新华网、《湖北日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

    9月28—30日,“2015年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座谈会”在咸宁召开。会上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分别做工作总结汇报发言,同时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给第二批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进行了授牌。至此,全省共设立22家非遗研究中心。


    2014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4年大事记

    2012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2年大事记

    2006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6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