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唯朴——孔奇艺术展”研讨会

时间:2012-08-19发布者: 湖北美术馆

 

“大美唯朴——孔奇艺术展”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纪要


时  间:2012年8月18日

地  点:湖北美术馆艺术交流中心

学术主持: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与会嘉宾(以发言先后顺序为序):

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副馆长、批评家

尚 辉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批评家

尼玛泽仁   中央文史馆研究员

魏 扬         原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著名画家

徐晓庚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著名理论家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孙恩道       原湖北美术出版社社长

易向前       武汉市美协副秘书长

李瑞洪       江汉大学美术馆馆长

傅中望       湖北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

陶宏家       湖北省政府文史馆副馆长

徐恩存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中心研究员

赵保民       北京市海淀区美协副主席

白统绪       湖北省美术院专业画家

孔 奇          参展艺术家


      冀少峰:今天研讨会由《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主持。尚辉是一位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批评家,不仅策划过很多展览,而且写过很多优秀的文章。今天有幸请他来主持“大美唯朴——孔奇艺术展”的研讨会。

      尚 辉:今天上午的开幕式很隆重,很多业界人士参观了孔奇先生的个展。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也已通过展览对孔奇先生的作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新时期以来,湖北涌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画家和理论家,这对整个新时期的美术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来审视孔奇先生的艺术成就,我们就会更清楚地看到孔奇的艺术探索之路。我希望今天的研讨会能够通过对孔奇先生艺术创作经历与成就的分析和探讨来审视整个湖北地区的美术发展,同时折射出新时期这代人的特殊成长历程。

     孔奇的水墨人物画将现代性的原始意味、抽象构成和传统的笔墨色彩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70年代末80年代初,孔奇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期间,曾试图把素描造型与传统笔墨相结合,创作了许多写意人物画作品,90年代末则开始吸收一些现代主义元素融入作品。新时期,湖北的“美术思潮运动”给孔奇这一批艺术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始试图将西方的现代主义观念融入自己的人物画创作中,作品从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开启了他近30年来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历程。他的这些作品虽然表现的都是人体,但不仅表现了女性的形体美,而且将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了现代性的思考。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他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更包含着他对当下思想巨变的深切感受。所以,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到这代人从写实性绘画转向现代绘画的过程。

     就笔墨语言来讲,他的画面以宿墨为主,同时穿插一些传统中国画的泼墨和皴擦,将色彩融入其中,形成了墨色特有的意韵和氤氲的效果。他从中国画艺术语言的内部生发出对现代艺术的探索,由此便形成了他创作的“自然-时空”等一系列的作品。他的山水画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品质很高,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其中一楼展厅的最后一幅人物作品《自然之歌》体现尤为明显。这件作品是他从传统中国画走向现代画的一个探索,通过多个人物形态表现当今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及生存状态,画面有一种忧郁、凝重和苦涩的意味,反映出当代人在安逸生活中的挣扎。

      孔奇的现代艺术探索不仅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体现出当代的人文关怀,这主要表现在他创作的关于底层人民生活的油画作品。这些具有写生感的小幅作品或表现工地一角,或表现农民工吃饭间歇的自然神情和体态,让我们这些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人看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这些作品包含着艺术家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也是中国主流美术中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理念。

      此次展览的名称是“大美唯朴”,无论是画人物、山水,还是工地、农民和工人,他都表现出一种纯朴,不仅是人物对象的纯朴,还有艺术和笔墨语言的纯朴,并将传统笔墨古朴和拙朴的境界与现代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所以“大美唯朴”的“朴”正是孔奇先生艺术的灵魂。 

     尼玛泽仁:今天的展览给我最深的感受便是孔奇在中西方文化的创作实践中的探索精神。

      孔奇的作品中以人体为平台的探索性作品最为精彩,因为它既是东方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其同时运用了中国画的线条、造型和西方的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奇先生的多才多艺得益于周思聪先生的早期教导,他对线条的把握为其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作品借鉴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元素来哺育母体文化,使其兼具东方美学理念和西方特色,形成崭新的面貌,这为我们其他画家提供了新的思考。

      我希望孔奇先生能够在今后的创作中不仅给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更多的东方元素和精神,为繁荣中国特色艺术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魏 扬:孔奇在展览中提出“大美唯朴”的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也说明他在画画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的思想判断。“朴”是中国审美文化中很高的一个境界,这在孔奇的很多作品中可以体现出来。而如何将这种美学取向进一步深化和明确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我觉得他的油画作品中确实也有“朴”的一面,但并不局限于此,因为农民工的“朴”不一定可以真正概括当代美的价值。农民工虽然对社会发展有着很大贡献,但它所体现出的美学现象是复杂的。最近他所画的一系列新西兰作品我就不太满意,虽然其技法和技巧都没有问题,但其中强调的朴素美还停留在我们中国文人画或小农经济时期所体现的乌托邦审美。

      我之所以谈到这些,是因为“大美”的内涵虽然丰富,但“唯朴”在当代审美中体现得并不明显。当代社会固然需要“朴”,但不能停留在过去小农经济时代的桃花源式的方式,这是危险的。我觉得朴中的美确实值得探讨,值得我们当代艺术家追求和引导,因为这是当今浮躁社会走向和谐所需要的。

     孔奇提出的这个课题很有价值,也希望他可以继续沿着这条路发展。他的作品确实具有当代性价值,但在油画创作上还需再进一步。他所创作的水墨人物虽然在现代看来确实很朴也很美,但我认为他还可以将对朴美的追求体现得更加强烈。希望他今后能够继续深入,提炼出大美中更朴的审美意味和形式,以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谢谢大家!   

     徐晓庚:我看了孔奇生的作品后有以下几点感受:第一,他是一个涉猎多个画种的艺术家,包括山水、人物、油画、水彩等各方面,但以水墨人物最为突出;第二,他所遵循的创作道路以现实主义为主,水墨人物是现实主义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以早期遵循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艺术成就最高。

    孔奇先生对现代水墨做出了很多探索,如对女性的表现和空间的把握等,其中成就最的高当属《自然·天空》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既有现代的线条,也有中国传统绘画中所强调的意境,这也代表着中国在现代水墨中的探索。

     大家对于20世纪中国艺术走向的问题一直很茫然。之前由于受到政治影响对对苏联艺术时期的美术持批判态度,觉得现实主义在中国走不通。但任何一个时期的美术如果不注重现实主义都是很难走下去的,关键是我们看待的眼光。而孔奇通过油画语言反映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则是一个大亮点,也给当代绘画带来了很多启示。

     假如孔奇先生能够把油画变成水墨人物画来创作,扬其所长,也许会在全国美术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成就。所以我希望他能够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一科发展,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绘画风格,以后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成就。谢谢大家!

     冀少峰: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关于美的概念,什么是美?古代美学说:“羊大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充实之谓美。”

我们不应该让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负载太多,不能夸大其艺术内涵,但也不能轻易否定。法国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尔达之前来我们这里办展时便说艺术就是好玩,是一种愉悦心理。的确,艺术可以消除种族、灾难,也可以净化心灵。

孔奇之所以将本次展览命名为“大美唯朴”,跟他的风格是相关的。他在进行视觉艺术表达时会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如草根文化立场,因为他是以草根身份进入艺术界的;还有平民叙事的文化关怀,即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待社会。其中还有个体生活经验和都市化进程方面的关系。我们今天的繁华生活就是农民工给我们带来的,这是孔奇对个体生活经验的表达

       张玉能:看过孔奇的本次展览后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第一,他的作品体现出了武汉精神,即“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孔奇先生敢为人先,他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夹杂着很多个人创意。此外,在分工相当精细的现代社会,孔奇先生的视野和艺术之路很宽,他在以中国画为主的艺术活动中又推出了油画系列。在艺术界,能够同时涉猎多个专业的艺术家不多,而孔奇先生正是“敢为人先”的典型代表。

      第二,孔奇先生的艺术追求非常明确。他有两个基本的题材,即自然和生命,同时也是审美理念和追求。拿“大美唯朴”来说,“大美”既可以理解为用“大”作为形容词修饰“美”,也可理解为孟子所说的“大美”,即崇高之美。他的作品确实通过自然和生命表现了大美。而“唯朴”就是艺术中对自然和生命的追求。孔奇先生在他作品所表现的无论是艺术,还是内容和形式,或者是审美,从总体上都反映了他对于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歌颂,一种表现,我觉得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孔奇先生对于自然和生命的讴歌和追求,我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

      第三,他在艺术的追求上还是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创作基调。虽然里面有很多融合了现代和后现代的技法,后现代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自然空间系列中间可以看到很多画看不出非常确切的线条的勾勒、形体的明细的表现,我好像看到了马蒂斯某些速写的绘画语言在里面。但是总体上来看,他还是在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创作方法的总体发展主流中间吸取了很多现代和后现代的技法,或者是艺术的理念、审美的观念。我觉得这些东西都说明孔奇先生是一个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艺术家。

      最后,我认为他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的理想就是自然和生命,但是怎样理解自然?怎样理解生命?我们不仅要从形而下的层面,也就是人的生存、人的需要这些角度,比如说农民工的抽烟、农民工的吃饭、农民工小憩画面,就反映出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最生命的原始。但是我感觉到人的生命是像马斯洛的心理学所说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实践。沿着自我实现的主轴,人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需要,最后达到高峰体验。我觉得怎么样在自然和生命的内涵里挖掘、体验方面进行思考,更好地去用自己的“大美唯朴”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语言来诠释自然和生命,这是我希望孔奇先生在今后的艺术创作道路上要深思的,而我也期待着孔奇先生会有更大收获。   

     孙恩道:孔奇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画家,他的展览总体上给我的感觉是很丰富,主要表现在这几点:第一,孔奇今年60多岁了,从艺时间很长,他的经历也很丰富,他的艺术作品跟人生经历有关系,他的作品跨度时间带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他的作品把中国各个时代的特征都体现出来,有很强的文化气息;第二,孔奇的表现技术很丰富,他的技巧来源于两个方面,即东方笔墨和西方色彩。孔奇把西方绘画和东方精神结合得比较好。

     孔奇完成了从草根到文人的转化,从一个平民的情感,到文人的情感,再到农民朴实的情感,但他首先一个文人,是一个很高级的文化人,具有非常丰富内涵的一个中国传统文人。这个过程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因而他的艺术感觉是很丰富的。   

     我现在看展览,包括全国的大展,看的都是形式,一种形式的展览,技巧的展览,现在作品里面真正看到作品中的真情实感的太少了。我认为强调形式并不为过,但是如果要作为一种发展方向就会成为问题。为什么在50、60年代的作品形式上、技巧上不一定这么完美,但是它感染人,作为一个艺术品来说,我认为主要的还是感染人,当然不仅仅是通过形式感染,而是传达真情实感。作品重要的是情感,现在整个美术创作中普遍从形式、技巧出发,假、大、空是文化作品中最丑恶的东西,但现在这是中国文化普遍的现象。所以,艺术家一定要述说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要说假话、空话、大话。谢谢大家!   

      易向前:孔奇的展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农民工这一系列的画。我们古人讲读山,他实际上在读农民工这个群体,体验他们的生活,我觉得当代的艺术家应该有这个责任。从深度上来讲,它记录的是一种原初的、原创的感受,把农民工画得栩栩如生。

     孔奇是一个很注重实力和功夫的画家,通过他的勤奋,才情、智慧,把山水花鸟人物在中国画中都做到了高度,而且把西方的元素借鉴过来,却又不失中国笔墨,这一点在当今的画家中很难做到。孔奇有传统的文化深度,山水是他对传统的消化之后的复述。在人物方面,他把西方精神、西方的流派借鉴过来,对人物的变形,对人物的造型,人物图式的处理是有新意的。   

     李瑞洪:孔奇的作品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都打上了深深的“质朴”的烙印,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比如第一张作品,题目叫《放》,创作于1980年通山的小河边,画的是一个小女孩,非常质朴。

     中国画的创作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艺术,中国画的创作永远没有穷尽。我个人觉得“大美唯朴”展览对孔奇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这个展览孔奇的成功之路已经铺陈了,已经铺就了。展览之后的创作之路怎么走呢?我觉得还是要坚持你的优势,一是坚持是深入生活,二是坚持你纯朴、质朴的品格。   

     傅中望:我本身也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个人的选择是由于他个人的学术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其它各个方面所导致的。我觉得,孔奇先生的创作完全是他的有感而发,因为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想表达,想去表现,特别是农民工。他画农民工不是大家认为农民工很受关注,很火,他就去画。他长期以来关注这个课题。他原来在通山文化馆工作,了解农民,了解农民从乡村走到城市以后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命运,他们在城市当中所发挥的作用。 

      他是一个具备多种能力的画家,他原来在文化馆干过,我下农村的时候也在文化馆做文化工作,做文化工作的人基本什么都能干,吹拉弹唱,甚至写标语、画国画、画油画、画水粉,什么都干过,由于这个经历他也培养了画油画的能力。我觉得他的画面来是非常生动的,而且确实有一些很感人的场面,其实就像写日记一样,记录这些工人的生活。

      作为一个艺术家,你画什么,怎么去画,怎么去画好,这个很重要。首先要有自己的一种判断和选择。孔奇长期以来又画中国画又画国画,两个画都画到一定的高度是很有难度的事情。其实很多艺术家完全没有用一个画种的界限界定,画种只是一个方法,最终可能还是艺术表达的需要,用什么方法去画不是很重要。孔奇以后的道路怎么走,农民工是否要画下去,怎么画,终极状态是什么,两个是结合,还是同时进行?我想孔奇下一步会进行思考的。  

      陶宏家:孔奇先生的展览是省委省政府办的,是省财政拨专款给他办的。这几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和省文史研究馆按照这种思路试图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和美的艺术氛围,想每年为湖北的艺术家办一到两次的展览,努力构建一个艺术家展示自己艺术成就的平台。通过这种展示我们试图营造、构建一种美的、一种包容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艺术氛围和环境。在这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和环境之下,我们想去培育、推介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家大师,进而为这个社会留下一批传世的作品。孔奇先生的这次展览就是在我们这种思路之下诞生的。孔奇先生用五年时间创作了300多幅作品,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应该是艺术家深入基层,关注民生的一个鲜活事例。    

      徐恩存:其实大美唯朴我个人认为是可以从中国美术史上找到很多证据,比如说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石雕,西方比利时画家,油画家,人物造型极其原始主义,拙朴、浑厚、强悍,德国的版画家也体现了这种大美唯朴的境界。如果孔奇在今后的创作当中借鉴的话,会给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的视觉感受力和张力。

庄子在逍遥游说谈到“有所期待”,“无所期待”,我觉得他的这些建筑工地的油画尽管在技巧上还停留在一个比较老的形式当中,语言甚至有些陈旧,但是我感觉到它表现了这个时代下人的“有所期待”。他画的水墨人物,山水、花鸟,体现了“无所期待”,一种超然,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刚才孙社长谈到对于创造形式不太理解,我个人认为形式本身也是内容,不要把形式和内容隔离开来,艺术从本质上讲是形式的创作,形式实际上是考验一个画家的智慧和创造能力,你有没有创意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 

      赵保民:孔奇先生的思想感情很质朴,也很大胆,大胆是他对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的探索。他作品的内容很鲜活,通过农民工这个题材传达出他对社会底层人的关注。刚才很多理论家、领导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也都做了记录,回去以后我要仔细琢磨琢磨,我自己下一步画画怎么画。,多多向孔奇先生学习。谢谢大家!

     徐恩存:80年代是很令人怀念的时代,湖北作为美术思潮的发源地,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怀念和研究的课题。孔奇先生接续了这样一个文脉,严格地说,在他的创作过程当中没有石涛,也没有董其昌,但是我觉得他有中国文化的余脉在里面,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笔墨的传承,而是中国千年文化文脉的传承。他的山水中透露出和其他画家不同的山水,他的人物和花鸟画都有和金陵画派、长安画派以及北方画派不同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楚文化浪漫气息。

     孔奇的画给我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回到原初。现在有很多画家处在困惑迷茫当中,他们不知道绘画的最高境界最终目的是什么。画画不是要画像,大象无形,只有大写意才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本质,包括中国的京剧也是写意的,不是写实的,中国画尤其如此。现在有很多中国画越来越写实,远离了中国画的文脉,远离了中国艺术的本质,我觉得这个很可怕,长此下去真正的中国画就会被西方绘画殖民了,一个古老的民族将失去自己的艺术沉淀。孔奇先生的作品当中尤其是他的水墨人物当中体现的是一种内心的远景,绘画是形而下,还是形而上,关键是看有没有内心的远景,有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孔奇在长期的创作当中始终坚持中国经验,他用了很多方法,吸收了外国的东西,也吸收了中国的东西,有象征主义的,凝聚成了感性生动的作品。

     孔奇先生在画人体方面的时候是借题,用这个意象去承载审美追求,去承载他的内心远景,并包含了自我的情感追逐。孔奇先生用线、用点,用虚实关系,特别是虚实的互动关系造成了画面的相对性和模糊性,这恰恰是他作品当中的特点。但是,孔奇先生油画建筑工地的作品中有表象的具像性,用西方的方法和观察角度审视现代社会,审视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但是,这些作品给我的感觉是不够深化,甚至有点不知所云。孔奇先生成功的作品就是水墨人物画,这些水墨人物画当中的点线面除了以实写虚,和以虚写实以外,在节奏韵律上的变化,巧妙的运用,甚至达到了自然天成的地步,不可临摹,不可复制。而且他消减了时间因素,把时间空间化,这种组织达到了一种视觉愉悦的效果,同时也恰恰是情绪化的表现,他的水墨人物画是情绪化的水墨表现,情绪化的墨色。

     孔奇先生的展览给我们提供很多启示,让我们思考很多问题。   

     白统绪:孔奇是一个多面手,各个方面有才能有天分,他的作品有国画、有油画、有水彩。农民工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心,他花五年的时间深入到生活当中,不畏艰苦,表现农民工群体,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是为了今天的名利,而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的担当。

     他的最高水平还是他的水墨人物画,看了原作以后确实震撼人心,尤其是点线面的结合,他把韵律、节奏跟自然结合,把西方的构成、西方的色彩和我们中国传统的一些精华,很好地融合起来了。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水粉,感觉非常新鲜,水粉画在国内有很多的展览,全国的展览,专业性的展览,但在全国展览中,大多的作品画得非常细,画的时间非常长,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看着有点累,画家也画得很累。但是孔奇的水粉画很轻松,在湖北独树一帜的,他的特点和个性很鲜明,和在一些展览上看到的水粉画大不相同。孔奇画的水粉画比较生动,临场感特别强,可以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舍弃掉,单纯利落,落笔不重复,一气呵成,整体的气氛把握得非常好。

    孔 奇:刚才很多人提到我涉及的面比较广,其实我学画的时候也是从素描造型这些基础开始的,我原来也学工业设计,水粉、油画等各种画种都有所涉及,后来又到中央美院进修,再到后来又考进中央美院国画系,这是我的一个学习经历。画国画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一个画种,但我曾经学过油画,再加上我对农民工有一种深厚的感情,所以就很自然地采用油画这种方式反映到我的画面中去。我认为一个画家什么都要尽量涉及到,但是要以一门为主。古今中外,所有的大师都是这样的,中国的很多大师,徐悲鸿、李可染、齐白石,什么都涉及过,像我们的傅馆长虽然是做雕塑的,但是他对其他绘画也很有研究。当然我不是大师,我要朝大师的方向去努力和争取。

      对我个人而言,今天这个展览展出的作品离我的想法和追求应该还很远,下一步我要更加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至于“农民工”以后画不画,还要看以后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艺术家有时候选择创作对象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事情,比如说,我画的关于新西兰的作品,我去了新西兰之后很多东西感动了我,我就画了一个系列,农民工同样是这样的,选择画什么跟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审美趣味有关。对于我自己创作的农民工系列的作品,我觉得技法上很一般,我自己也不是很满意,但是我记录了农民工这个时代,以及农民工对时代所做出的贡献。   

     今后艺术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我自己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今天特别要谢谢在座的老师,还有理论家,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这让我下一步认真地去思考怎么走,好好地把我的艺术之路不断地往前走下。谢谢大家!

         

附件: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