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转型的力量——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研讨会

时间:2018-09-28发布者: 湖北美术馆


 

时    间:2018年9月7日下午

地    点:湖北美术馆四楼艺术交流中心

学术主持:冀少峰(湖北美术馆馆长)

 

发言嘉宾 (以发言先后为序):

      肖    丰   湖北省美术院院长

      宋文翔   武汉美术馆馆长助理

      刘茂平   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主编

      鲁   虹   合美术馆执行馆长

      张文庆   上海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谌  强   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新英   关山月美术馆学术部主任

      张广慧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

      张    杰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陈    默   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批评家  

      胡    斌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夏俊龙   河北师范大学版画系教授

      盛    葳   《美术》副主编

      孟繁玮   《美术观察》编辑

      张    炼   湖北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

      杨    锋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李法明   《工人日报》主任编辑

      孟    尧   《画刊》主编  

      陈联光   武汉书画院副院长

 

       冀少峰由湖北美术馆主办的“工业版画三年”,第一届主题是“工业叙事,第二届主题为“工业在场,第三届叫工业4.0:转型的力量,工业版画展连续举办了三届是非常难得的。今天第一有请肖丰院长发言,武汉美术馆馆长助理宋文翔准备

    

       肖丰:感谢冀少峰馆长的邀请。我提前一个小时看了今天这个展览,带来了很多思考,现在向各位专家一起提出和讨论。

       我从小在武钢、长在武钢,对工业很了解。当时的工业版画就是工人们的业余爱好,更是他们美好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种体现。由于后来有专业人士进行辅导创作,而且版画便于复制和宣传,就有了工业版画这么一说这和专业人画工业题材的画有很大的区别。当时的工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他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充满着内在的精神满足和自豪感,产业工人创作工业版画本来是体现自己存在的一种价值,包括农村以及解放军的绘画都是这样的。但现在社会变了,很多工业题材已经不是产业工人操作大量专业人员进入以后,作品表现了丰富语言、技巧国际化特点,工业版画属性也因此在一点点退去比如说农民画,专业辅导时不能过辅导,否则会变得没有其该有的气质和特色工业版画表达钢铁结构有工人独特的一套办法和语言,生活的小情趣和钢铁结构之间构成微妙的程式和钢铁的情意。现在不是这样,有很多当代艺术家工业题材是在追问人们存在的价值和问题

还有一,不光是社会在转型,工业版画也在转型社会转型包括高科技,高科技和工业之间的关系是否跟我们产生一样的一脉相承的关联这是越来越宏大或者越来越精微的,两者在艺术语言中体现现代的表达手法,这就是现代工业的或者现代产业的变化所以是否还是原来的产业人员自我满足的创作热情和方式,还需要全部的社力量自主表达这种社会结构的转换形成了新的工业版画,就是我们这个主题工业版画4.0的升级版,这个非常有趣,这是湖北美术馆抓住的一个点,就是转型。这个转型还可以切得更精准,因为当代问题不是讲宏大,都是讲小切口,但是这个问题我现在还不清楚,希望大家有更精彩的发言,可以解我的惑。谢谢大家!

    

       冀少峰:本届工业版画三年展参展作者的专业技术力量很棒,肖院长提出今天工业在发生变化,已经不是我们过去认识的那种工业,这是今天改革带来的工业逐渐在转型。接下来请宋文翔先生发言

    

宋文翔:感谢主持人武汉美术馆收藏了一批青山区工人作者的工业版画,宋恩厚馆长身体力行地导青山工业版画所做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在我的理解中以往的工业版画可能是定格在那个状态,从这个展厅的效果来看,的确跟以往的青山工业版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个方面:

一是叙事方式的4.0。在展厅里看到有些作品,比方说像《上升的趋势》《跨越神州西气东输》等作品作品的叙事方式跟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览中也有一些延续以往工业版画常用的叙事方式,这几件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他们在画面叙事方式上整体趋势已发生很大改变,我称之为跟展览主题相吻合的4.0,叙事方式的4.0。

二是图像转化的4.0。传统的图像可能是直接来源于眼中看到的直接的图像或者是照相机式图像的那种一般表达,今天在展厅里面看到很多作品在图像转化上已经跟视觉所看到的图像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生长和城市》这件作品

三是观念表达的4.0。在这些展出的作品中有很多跟以往的工业版画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观念表达上已经突破了原来的方式,比如《机械师的使用说明NO.1》等作品。我看到的作品并不完整,但是这三方面的感受的确吻合展览的主题就是转型的力量。

    

       冀少峰:接下来有请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刘茂平先生。殷双喜先生做准备。

    

       刘茂平谢谢主持人。从展览本身来谈,今天面对的可能更多是一些疑问或者是困惑,在研讨会上我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首先,我们的艺术发展到今天,假如用当代艺术这个概念,很少做主题性的展览或者用某一个题材做展览,但是湖北美术馆工业题材的展览做了三届,可能跟今天面临的空间材料观念或者形式这些当代概念不太契合,不是我们今天在艺术理论所面对的一些问题。但是能够做得这么好,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性,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版画本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画种,说它是画种都不是太准确,因为版画是很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代也赋予了一些新的形态,当初本雅明写《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时,肯定想到有一天版画艺术会消亡,但是版画作为一种传统的画种,今天是发展得最好的,国外国内展览越来越多,题材表现范围越来越广,为什么在当代艺术之下版画作为一个画种能够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这是我看到展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这些作品有一个转换手后退了,机器走到了前台,才形成我们如今的艺术的样式。这种转换的原因就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业也在变,因此这就是我们做工业4.0:转型的力量的含义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我们的艺术创作方式。我们过去做版画的时候,它是跟我们的手有联系的,是所谓“手上之物”,而且是我们的自然表达,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联系过去的工业,我们看到的传统工业版画所表现的公路、大桥、工地和工厂这些图像或者图景,今天工业是什么形态我们不清楚了因此这就给我们提出第三个问题,今天的工业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工业?这个工业是何种工业?甚至于是谁的工业?这种工业未来将向何处去?工业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业产品也在吞噬我们的生活,与此对应的这种工业发展表达这种工业的艺术样式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今天只能提出这些问题,以表达我的担忧和好奇。谢谢!

    

       冀少峰:刘老师提出了如今工业形态模糊,像过去非常清晰的工业形态,其实这个展览也是面向未来,我们请了很多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当中也有很多面向未来的因素。下面有请殷双喜先生,鲁虹先生做准备。

    

殷双喜谢谢各位,我是第一次来参加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的活动目前在国内以题材、画种来界定一个展览确实不太多,既是工业题材,又是版画画种,这是非常具体。从工业角度来说,它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一种对现代性的认识,对现代性的转换跟中国画相比,中国画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版画是一个机械工业时代的产物。其实人类社会一直在进行产业升级换代,从手工业到机械化自动化到信息化,这就是一个经济的转型包括现在的军队,也是按这四个类型转型的军队正在从自动化向信息化转型,一个国家的军队和工业是分不开的,有什么样的工业就有什么样的军队,所以工业的概念确确实实值得探讨。

刚才看了展览画册,作品指向非常广泛,有个体的感受,也有大场面的再现,反映当代艺术最近十年来对中国版画家的广泛影响,跟建国初期我们的工业题材版画作品相比,更加分散和多样化。关于建国初期的工业题材美术,我做过一点研究,那个时候工业题材不仅是时髦的题材,而且是中心题材,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许多艺术,包括油画和国画都盯着工厂、工地、劳动场面不放。1957年最知名的武汉长江大桥,很多艺术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一大批绘画景象,反映了大型工业建设对艺术的明显支配。

对中国的美术界来说画工业题材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自我改造中国艺术家通过写生达到绘画的转变转变到新时代和人民的方向来。写生一般到工厂、矿山、水库建设工地去,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完成了从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型对我们国家来说工业题材在50年代代表着对未来的美好承诺所有的奖状的图都是工业图像为标志,表示着先进和未来工业曾经对于一个国家不仅是经济指标,而且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指标我们对工业的重新认识不是像20世纪50年代的思想改造和现实再现,而是探索它于现代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共产党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工业工人代表着一种组织、纪律、科学、技术和未来,工业才有未来

    

       冀少峰对于参加工业版画很多人说对不起没有工业方面的题材,其实这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同时隐藏着对于现代性的认识老师谈到了工人是领导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上升到了经济指标和意识形态,甚至工业领导未来,这对今天很具有启发性从题材单一化来命名,对本届展览提出微弱的批评,比如说它的行业性,这恰恰是我们面向未来的转型和力量。现在请鲁虹先生发言,张文庆先生准备。

    

鲁虹我对版画研究不深,下面冒昧谈一点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从国际范围来看双年展三年展很多,很少以一个画种和某个题材来做,湖北美术馆做“工业版画三年展确实是很难得。这次在苏老师的开放策展观念指导下,工业版画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我所知,“工业版画”的概念是在建国初期提出来的,当时主要是为了歌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在这方面,当时山水画创作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关山月一批画家画山水时都要画铁路、高压线等等。毫无疑问,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工业版画的概念、内涵、媒材与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这个展览中的传统版画而言,比如说很多木板、铜板、丝网版创作,不仅有新观念、新题材的开拓,也有新手法的开拓,很多作品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有所借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注意到,展览中有艺术家将科技元素纳入到版画创作之中,使版画的表现领域有所扩大。比如北屿在作品中就把网络艺术的元素拿进来做照相的视网板,很有意思。不过有些作品虽然效果很好,但是并不具备复数性,好像与版画没什么关系!我认为如果一个概念无所不包,那么这个概念就失去它的意义了。

我反复看了画册,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展览,无论在观念上、手法上都是很当代的。我只是想,湖北美术馆下一步怎么做呢?这显然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工业版画”这个概念是由“工业”与“版画”构成的,而且都有自己的内含与制约性。如果超越工业,又超越了复数性,那还能不能工业版画”?其实是我的困惑。另外,因为影像艺术也有复数性,所以如果将一些影像作品纳入“版画”的范畴,是否会有点勉强呢?影像的复性和版画的复性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有关“工业版画”的展览已经走到极致,再怎么做还要不要做这个概念命名的展览否可以到此为止,进而找到一个与此相关的新题目呢?不要限制在工业版画”的概念里,以实现真正转型。我的想法很不成熟,说出来求于大家。谢谢。

    

       冀少峰:我们为什么研讨会?就是希望在研讨会上大家共同探讨,后面的嘉宾会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展览还是要继续,诗还在远方。有请张文庆先生。

    

       张文庆会前在展厅里充实轻松地了一圈,从展览课题设置、展览规模展览构成上,又一次让我深刻感受到湖北美术馆历久坚持的文化抱负和学术天赋。变革时代需要使命变革,持续操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时代工业命题内涵丰富的三年展,表明了美术馆人的专业态度和社会责任,表达了美术馆质朴的学术信仰和艺术追求,充分彰显了湖北美术馆的文化自信、文化坚守和转型的力量”所铸就的新时代新经典新文明的文化智慧。从展览的整体面上凸显了艺术家个体思想的强劲、时代特征探寻,并传统之外塑造新工业命题的艺术面貌。通过美术馆的展示平台直面拓展了伴随转型的力量所赋予的属于艺术家自身艺术创作的思想表达,非常值得玩味。期待下一届工业版画三年展的经典再现。    

    

冀少峰:谢谢张文庆高度赞扬了湖北美术馆。其实我也听出来了,他希望在传统之外带来新的工业命题,这个观点提的还是非常有意思。谌强先生也是长期战斗在美术一线,过去到过湖北美术馆,现在由于有更重要的工作来得就少了,他肩上的重任是全国美术馆,今天来到我们现场,有请谌强先生,张新英先生做准备。

    

谌强谢谢冀馆长对工业版画我一直关注,并且有一个感觉,工业版画是一个很重要的、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情感,有深刻社会积淀共和国建设发展强烈印记和艺术形式。工业版画的概念今天依然可以提,对此不必悲观、不必焦灼,艺术的形式和方式,版画技艺的限制和发展,或者作为版画画种的限制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在发展中

这个展览给人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湖北美术馆有两个重要的优势让工业版画三年展很值得去做,第一,湖北美术馆历史、文化、所处的地域,与工业版画在湖北共和国的发展历史中,诞生和发展的根基有深厚的血脉联系。第二,作为美术批评家的冀少峰馆长以及策展团队对工业版画的深刻思考。这个展览在美术理论上富有前瞻性思考我们共同探索和询问将来的工业版画是什么样子。展览的主题“转型的力量,这个转型是未来的、无法完全把握的,但是确实一个明确的方向,随着今后发展会产生新的东西。这与“工业4.0或者中国制造2025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我们的前景和目标,也许现在不能完全清晰地表达,但是没有这个目标永远达不到

从湖北美术馆所关注和思考的工业版画看,湖北的工业版画是最好的,结合前面提到的两个优势,工业版画三年展更具可喜前景。做好三年展非常困难,第一届关注的是传统工业版画创作群体,第二届艺术院校的加入,有艺术家的加入,这一届有了更深的理论思考和更广阔的艺术视野。祝贺湖北美术馆工业版画三年展越做越好。谢谢!

    

       冀少峰:他提出这种未来不确定性,预示着展览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下面有请张新英女士,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鲁虹先生的问题,张广慧先生做准备。

    

张新英这一届工业版画三年展在第二届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进展,面拓特别宽,很多在当代艺术领域非常著名的艺术家国外的艺术家都参与到这次展览,这等于是更深地挖掘了工业版画的可能性和当时处于创作巅峰位置艺术家对于工业态度,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这一届展览非常有价值的方面。我回应一下鲁虹老师的几个关于复性的问题,徐冰老师说过一句话如果说到复性,你说电视是不是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复方式呢不知道鲁虹老师能否认同这个说法

当艺术发展到当代艺术的阶段,媒介本身已经不应该成为一个束缚创作的局限,而应该成为艺术家的工具和手段艺术家其实完全可以自由地表达。我们不应该从概念出发,对“工业版画”进行非常严格的界定,从艺术、策展和批评的角度来说应该有更宽泛的态度和观念,只有这样的思维才能更广阔地去拓展艺术的媒介领域。还有一个问题关于工业版画的题材以及工业版画三年展的发展,在上一届展览策划时,我就曾经思考过,我们的工业版画是否还和原来的工业版画的概念是一样的?我们为什么要在第二届就把专业领域的艺术家纳入进来?如果按照原来工业版画的概念,这些作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工业版画,但是他们通过对于工业题材的表达、对于工业手段的运用表达了他们对于社会发展的态度和对于当下时代的一种认知这才是工业版画应该更深入挖掘的东西既然认同开放性的概念,我想工业版画三年展的策展就有了很多切入点。我们可以从历史接未来的视角去考虑怎么策展,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工业版画的社会性,从专业的角度或者版画概念和版画本身问题的角度切入未来,总之有很多切口

我再谈一下对于展览主题的几点感受:

一是在这些作品里能否看到一个集中的展示,也就是展品中是否有对于社会发展进程的直接记录和反映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浅层次需要关注的地方,同时也是展览最重要的一个版块

二是工业引发的社会转型和人们对其认知方式的改变,以及我们运用艺术手段传达的价值观念。刚才几位老师都提到了,现在的作品里面有很多是从批判和省思的角度对工业发展进程的社会性诘问,我们没有办法和当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怀着同样的情绪和情感去歌颂工业,很多带着意味的作品肯定会出现。那么怎样去看待这些作品、怎样从社会学的角度,文献的角度去认这样的作品,也是这次展览引起大家思考的方面。

三是工业4.0所引发哲学上的思考。每一次艺术的重大变革都是来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的生产关系的变化,那么“工业4.0所引发社会的转变是什么?我想用一个词可以比较准确的概括,那就是unmanned(无人)。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无人操控,比如现在的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和全自动控制生产线和取代人力的机器人,这些表面上看和人没有直接关系,大大提高生产力,使人从劳作中解放出来,也使社会生活慢慢和人脱离了直接的联系,但恰恰这样一个现实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假设某一天无人成为了常态,那么人的位置在哪里?欧洲文艺复兴源于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存在主义哲学便成为在文学艺术界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流派,存在主义哲学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像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萨特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尼采的强力意志理论等等,但不管怎样阐释人的主体性都在第一位哲学理念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像“八五新潮整个艺术界的发展变化。那么今天面对无人”这个问题,哲学、文学和艺术将会作出样的反映?我非常期待,同时更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与工业密切联系着的展览上,窥见端倪。

    

张广慧工业版画三年展实际上是站在现在的角度首先对历史进行了梳理。宋恩厚老师作为武汉工业版画重镇的工业版画组织者开拓者,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以来,对工业版画的创作与社会的影响与贡献功不可没。来工业版画进入到一个转型阶段工业环和艺术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创作做的就是工业题材,当时连续几个月在工厂里面写生创作,那热火朝天的场面,有人和机器的关系,也有与工人们相逢相知的关系,这是那个时代的特点。现在我住在武汉市周边的鄂州,近有一个工业区和厂区,但很少看到人出来这个场景使我感到现在的工业环境里没有工人群体了也不可能这个环境写生、摘取一些场面

现在的工业题材是关于工业产品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反映在这个展览里面有三个方面的体现:第一是工业题材的版画有一个问题意识,即对人们栖居的环境产生影响,存在一些负面影响,跟环境问题有关。第二是工业产品进入生活的版画作品在这个展览里面是比较突出的我们实际上分享了生活中很多与工业产品有关的作品这个方面又与城市题材有关联。第三是工业媒介引入到艺术创作的形态,实际上是运用现代工业产品进行创作的一种版画跨界。所以说工业版画到了这个时更宽泛,概念也比较模糊,因为它由工业版画涉及到环境问题、都市问题,也涉及到影像、装置等等,甚至它会随着科技与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工业版画到了目前阶段这种转型实际上也遇到了往下怎么来做的问题它涉及到以上几个面的时候,还带来很多未知的可能性。

    

张杰一下版画的基础性问题版画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五四运动开始,版画作为一种向往先进工业文明艺术形式被迅速推广,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一种时尚的艺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新中国建设以来,版画创作迎来了创作高峰,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版画的直接性和传播性在当时是最有效的。当然版画画种本来就具有门槛不高的特点,无论什么阶层、什么身份对版画都有很好吸收和接纳,这也是它当时区别于其他画种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因素,亦是形成工业版画的深厚基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厂矿企业大量民间的或者是单位机关里都有各式各样的版画创作组织,而且那时候为新中国建设宣传作出了很贡献,也创作了很多好的作品这个基础是非常坚实的。在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以后,一个身份开始发挥主要作用——专业团体发展和强势介入,包括艺术院校、专业的创作团体所谓专业的、强势的介入,是指各大院校占了较大规模,规模、能力、资源、平台等各方面有别于原来群众基础、群团组织的创作,条件和专业能力具有强大“专业”优势,在版画创作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版画创作也因此有了更新的面貌相反原来所看到的庞大的民间版画创作的机关团体组织强大的基础慢慢在萎缩,跟专业力量强势介入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湖北美术馆坚持做工业版画三年展是非常有文化抱负和专业态度的一个表现。其意义在于引起更广泛的关于当下工业版画如何紧随时代更好的发展与转型的深沉思考。再次祝贺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取得圆满成功。   

   

    陈默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工业4.0:转型的力量,我就转型这个概念提出几点想法:

第一,关于工业转型实际上没有工业可能就没有版画,版画一直伴随着工业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版画的转型伴随着版画的材料方式的转型。随着材料多元、方式多元、题材多元、面貌多元诉求多元等等变化30年来版画在我们眼中由原来非常清晰的面貌逐渐变得模糊,版画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与其他艺术材料方式互相渗透和影响的。我比较赞同国外艺术家的做法,他们的名片上不愿意用我们习惯使用的材料媒介来定义自己的身份,只写名字和艺术家称谓。而中国艺术家正好相反,会写上油画家、版画家、水彩画家等,把艺术家的可能性界定得很死,不利于艺术的发展。版画的转型,从抗战时期延安木刻这一条线发展而来,为什么那个时候不选油画和水墨等方式?由于版画便于制作和携带,直接用黑色油墨可以大量复制,便于传播,效果也很好。

第三,展览的主题三年展的命题看似有点狭窄古板,其实在当代艺术目前的语境里面可能会出奇制胜你坚守一个点,这个点将来就是一个面它是会发散裂变的。今天这个展览与前两届比较,面貌已经不一样了,它的坚持的难度守成的价值延伸的力量不可估量。艺术当代性就在于不断出现不确定性、变化性和不可预知性,版画也好,版画艺术也都不是问题,重在最后呈现的结果应该和时代和社会发展同步。谢谢!

    

       胡斌我很早就关注到工业版画三年展,因为在我的研究领域有一部分就是关于革命美术的,今天是第一次看到湖北美术馆的工业版画三年展,我主要谈两个方面的感受:

      首先,工业版画这样一个题材介入做一个三年展,在当前的艺术潮流中有一定的必要性其实在国内甚至在国际的某些区域,对于社会主义遗产的重新思考,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潮流,近几年在当代艺术也不断有这一类型的展览。“工业版画带有非常强烈的社会主义的一些印痕在讲工业版画的时候,更多是工业作为一个题材20世纪5070年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人作为创作主体,武钢工人的创作就是一个很重要标志性现象当然很多艺术家会说现在的语境已经变化了,不可能回以前的工人作为创作主体的时代,但是工人作为表达主体的诉求在当下仍然是非常需要、非常迫切的,而且是被严重忽视的因为现在的艺术更多局限在专业创作群体,工人、农民对于审美艺术的诉求得不到彰显。但是当代仍然可以做到版画的社会化或者社会切入。可能工业版画本身就带有跟社会劳动阶层和工人阶层结合的关系,能不能在一个新的语境下跟当前底层的诉求结合起来这可能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这一次主题也提到了智能化时代工业的一些变化智能化在创作中不太好表现,大部分作品更多是机械化时代的表达当然我们可以延伸版画的概念,比如说性概念去拓展。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以后怎么找到符合当代表达形式,而不仅仅是媒介的转换。广东有一艺术家叫刘其敏,用素描和版画很好地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公路的感觉前不久有一个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劳家辉的展览,用素描和喷绘的方式表达了一种电子虚拟图像的感觉一个是概念的拓展,一个是如何用既有的工具体现出当下最鲜明的时代,这都需要艺术家走出书斋,走进其它阶层,对于工业群体和形态有真切的认识,才能找到一个贴合当今时代的表达方式。

        

夏俊龙湖北美术馆的工业版画三年在全国的版画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今天这个展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工业4.0:转型的力量,这个转型更多体现在工业的发展在当代生活里对现代人的影响。比如现的工业发展带来了现代城市的发展。过去,许多人都想尽办法把户口从农村转移市,是对新生活的向往。但现在我们生活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但同时有许学生不转移户口到城市,不把拥有户口作为他们的目标,为什么形成了一种新的转向?这实际上还是工业发展带来的变化。

工业版画的转型应该把视再放宽一点,从艺术表现上感受不到工业的符号,但是客观来讲,表现的内容,可能背后的含义还是在于工业对于现代人生活的影响带来的变化。工业的发展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工业的转型也可能带来一个废墟的城市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认识对于现代及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应当涉及到工业艺术创作视野的新领域和新的表现方式。

    

       冀少峰:工业版画的后期制度,包括这个农转非的问题,跟我们接下来的展览方向有一定关系。下面有请盛葳先生。

       

       盛葳在传统意义上,工业版画意味着工业题材,它跟社会主义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又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工业美学”,在现在的艺术史研究当中特别重视现实主义的那一方面。《美术杂志在50年代发表过梁永泰的《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这件作品引发了很的争论面描绘了一个山里面从来没有人到过的地方,建了一个铁路桥架在两座山中间。有些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认为这座桥不符合工程学,或者说这个桥不是现在通用的桥,还有另外一方面被我们忽略的,在早期工业版画未来主义的倾向,早期表现工业题材版画里,不少作品有强烈的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未来主义的特征这些东西是一笔遗产,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它代表了一种社会主义的现代性与艺术的现代性同步的特征,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特点的,而且跟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前卫艺术也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弱,很少有专门的深入研究如果展览持续地做下去,每次开辟一个展厅来做五六十年代的工业版画的历史研究的话,这将会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另外,对现在研究也能衍生出一些新的课题,比如说玉门玉门这个地方在民国非常有名,吴作人曾在1943年应玉门油田邀请去画这里的生产面貌,他画了不少素描、速写和一张油画,那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景象。但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否可以根据那个地方做当代艺术的项目,也可以加入到展览当中来,这样我们对工业的理解和工业的变迁更加的深入。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机器、工厂、大工业生产衰落,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工业、社会和艺术三者之间新的连接点在什么地方?在当代艺术领域出现了后工业美学现在艺术区的改造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后工业的基础上,它们多是改造原来的工业,这本身就是一种后工业现象创意产业一开始在英国出现,最初的纺织厂厂房在后工业时代被废弃,一些年轻人占领了这废弃的工厂,组成几个人的小团队在工厂里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一般有电脑、小型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这些设,没有大规模生产,而是跟互联网接,进行订制生产这不仅仅是具体制作方式的变化,而且也是社会生活、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构成我们讨论艺术的重要话题

       此外今天我们更多看到是进入到一个新兴科技所引导的新工业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例,很多艺术展览都会讨论这种问题。最后,还要追问一个理论的问题,工业的演化如何和艺术演化同步?尤其是和媒介的同步问题。因此,我有一个建议,如果将这个展览题目变成工业4.0版画4.0,它可以讨论的空间就会更多一些。

    

       孟繁玮:我也是第一次来参加这个展览,时间比较仓促,在研讨会之前,只参观了工业有声”这个板块的作品,我的发言针对这个板块提一些我的观展感触。

    “工业有声”这个版块的作品中铁路的题材比较多,包括高铁、修建铁路的场景以及工人形象。版画家热衷于表现高铁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铁路最能代表中国工业建设发展的速度突出的成就,甚至可以说,铁路是近二十年来世界范围内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方面基于此,铁路题材的版画作品也比较符合我们这次工业版画展览的主题。

    通览“工业有声这个板块的作品,我个人依然觉得黑白木刻版画是最具画种特色,也是最能体现语言力量的表现方式,换句话说也是最能以画种优势打动人的版画形式。在诺大的展厅中版画作品普遍显得有些小,尺幅也是有限的,黑白木刻作品能以强烈的色彩对比、简单的语言要素吸引观众的目光。

近代以来版画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兴盛发展的基础就是介入社会反映现实,以木板、刻刀区别于画笔、纸、等材料工具显现出这个画种所独的优势和力量,由此赋予版画揭露现实、引发社会思考的艺术价值这是版画的优秀传统,也是今后版画创作应该保持和坚守的特色。

持续性地做一件事,包括做一个系列性的展览,总是要勇气,也是极具挑战和难度的,只有敏锐捕捉现实才能不断注入活力目前来看未来全球发展高速、迭代、运转的一个时代,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总是会发现和呈现不同的价值和新成果。也祝愿工业版画展览能够持续地做下去,越办越好。

    

       张炼:因为前期参与了这个展览,还是有一些感触的。

第一,研讨会如果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可能对我们第四届的工业版画三年展的举办更有意义很多老师们和理论家们提出的这些观念确实需要作者去领会,作者理解这些之后,对工业版画继续做下去会有很大的好处。

另外,从我个人的理解而言,有工业才有版画这次展览分为两部分一是邀请,二是征集,所以在展览中会看到差距很大的作品实际上对工业应该有一个拓宽的理解举一个例子,中央美术学院的杨老师的作品《像素风之一》,“像素是工业概念,画面不带有任何工业的痕迹,这个肯定是跟工业和版画相关联的像素没有工业的发展,本身就是印刷的概念,因为有工业印刷才有了像素,有了像素才有了这个作品这个开源化的拓展对于我们后面做展览肯定会有更好的帮助。

    

       杨锋我过去曾想,一个工业题材的版画,虽说有很多工人参与,也有很多工业题材运用,但是与工业的名义有多大的关系我是版画的原教旨主义者。版画有农业版画、工业版画、军队版画,所谓的农业版画,它是抒情的、乡村的,是人对抒情风格传统文化温暖的感受。工业的产生实际上就是现代化的焦虑的出现。这个现代化的焦虑出现以后,工业的出现实际上也体现人的焦虑工业这个词,不管是前工业也好还是后工业也实际上它是指某个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在中国存在的时间实际上不长,在艺术里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原来在西安看的工业版画,仍然可以归为抒情风格的工业版画,没有人的焦虑感和人对现实的觉醒。现在看到版画有一大部分是属于这样的作品它们可能有这意识存在这样说来,我们学院很多版画应该归为工业版画。这实际上是我们对现代的理解,至于它是不是4.0或者5.0,这些问题都是虚设的、是对未来设想考虑可能跟我们现代进程中急于向前迈进,担心落后的观念有关系,但是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现代性的焦虑我作为一个版画家、实践者,深知这个过程中经常产生这么一个东西,不是我自己使用了某种手段促使其发生,也不是这个画种本身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我对自的看法对这个社会的看法的表达。而这个看法这个点恰恰出现在今天的工业版画上至于今后怎么继续做下去,我后面还有很多路子可走。谢谢!

    

       李法明借用新一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启动仪式上的一段话“要以中国故事、人类主题的眼光讲中外听得懂、听得清、有共鸣、有实效的好故事,……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哲学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为贵的处事观,讲好中国故事。”还有下面这段话对工业版画创作、特别是选题更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用如云之笔(版画家用刻刀)描绘当代中国的奋进风姿,述说那些彰显中国最新发展成果的人间奇迹,高速铁路通达四方、宏伟桥梁飞架南北、高速公路密如蛛网、“天宫”“蛟龙”奔月探海、“天眼”“悟空”傲视宇宙、“墨子”“北斗”横空而行、“天宫一号”成功发射、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线贯通、世界量子保密通信正式开通。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些理应成为主题创作的中心题材,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丰富、立体、生动的中国。塑造世界的中国关怀,实现中国思想的完美表达。”从以上表述可以读出中国工业版画的创作之路契合国家大美术创作主题,所有最代表中国科技高度和工业制造水平的发展成果,与工业版画探寻的题材高度吻合。我们所处的正是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工业、泛工业领域、及所引发的后工业反思,必然是艺术家关注的生活原型和创作题材。自2012年湖北美术馆首创工业版画三年展以来,从“工业叙事”到“工业在场”再到“工业4.0:转型的力量”一直延续着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工业版画艺术精品之路,每一届新的三年展,都与时代发展,工业文明同步,更彰显三年展承袭传统、前驱当下的艺术担当。

“工业4.0:转型的力量2018工业版画三年展”由于专业院校的加入,更充分展现出三年展多元融合的丰富,学术探索的深度和艺术家参与的广泛性。

在肯定历届三年展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用发展的视角审视过往,提出几点问题:

一、要从理论上认识工业版画仍是版画艺术,避免把工业题材狭隘化,扭曲了版画本源;

二、在创作实践中避免过分直观地将工业题材的版画当成工业宣传画构思,矮化艺术性;

三、在多元融合的形式探索中避免因形式废主题,表述曲意怪诞,使工业主题费解难懂;

四、谨防过分依赖电脑技巧,抑制了主客观的汲取和想象,丧失了绘画艺术的魅力。

抛砖引玉,不堪成熟,仅供参考。

衷心祈盼,参与创作的艺术团体、专业院校的艺术家借三年展平台,启动心智,各扬所长,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不拘形式,找到最适合的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再创工业版画精品,希望每一届三年展都成为高原之上,再筑巅峰

  

       孟尧:工业版画三年展转型,这个转型有两层意思一是本身在工业社会结构的转型,另外就是艺术家在创作方式上面临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基础方式的转型版画因为自身的技术制造方式和工业时代天然的血缘关系,有非常大的历史渊源,但是这个展览更大意义是从媒介出,不是对媒介自圆其说,或者是仅仅传统印象中的版画语言的展览。“工业4.0:转型的力量这个展览的价值在于后续如何用艺术和科技的联合,通过跨界的方式带来无愧于人类认知的升级和迭代。

    

       陈联光工业版画三年展连续办到了第三届,对于湖北美术馆来说很不简单从第一届到第三届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而且参展作者的层面比原来都更大原来是以创作工业版画的工人群体作为主体,现在实际上形成了各个地方一些大的企业的工业版画的专业性研究院,他们的层次已经由原来的业余作者进入到相对专业化的工业版画创作了。现在又有一些学院、画院、协会这样的专业机构进入作为工业版画往后发展应该搞一些互动,特别是通过美术馆这个主要的平台,这样对下一步推动很有好处。

    

       冀少峰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来了很多参展艺术家都没有时间再来讨论,一会在展场可以继续交流,同时我也转达一下本届展览策展人苏新平先生和艺术总监宋恩厚的问候,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的研讨会,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谢谢!

 

附件: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