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四季——秦岭中国画作品展”研讨会

时间:2019-05-25发布者: 湖北美术馆



   间:2019年5月18日

   点:湖北美术馆4楼艺术交流中心

学术主持:尚辉《美术杂志》主编

发言嘉宾(以发言先后为序)

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馆长

刘友凡   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罗世平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赵力忠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研究员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

陈池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杰拉多•罗卢索   罗马美术学院原院长

彭富春   武汉大学教授、省民革主委

鲍里斯•里斯   巴黎高等艺术学院院长、绘画鉴定专家

黄丹麾   中国美术馆《馆刊》主编

布莱恩•西池   曼彻斯特博物馆馆藏部副主任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陈立言原湖北美术院院长

   尚辉:按照会议的流程首先由我介绍出席今天下午研讨会的嘉宾,首先坐在我左边的是湖北省人大原副主任刘友凡先生,湖北省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先生,秦本人大家非常熟悉,我从右边开始介绍,首先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罗世平先生,接下来是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先生,接下来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先生,中国美术馆《馆刊》副主编黄丹麾先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邵军先生,曼彻斯特博物典藏部副主任布莱恩·西池先生,罗马美术学院原院长杰拉多·罗卢索先生,巴黎高等艺术学院院长鲍里斯·里斯先生,最后一位是中国国家画院资深研究员赵力忠先生。

    今天到会的专家特别多,我们每人发言限制在5分钟左右,不然会影响我们的开幕式。我们是一个研讨会,但是有来自三个不同国家的专家使我们的研讨会具有国际会议的性质,待会我们特别想听到来自罗马、英国和巴黎的专家如何看中国画尤其是秦岭的中国画。

    下面首先请冀少峰馆长对展览策划的过程做一个介绍,首先有请冀少峰馆长发言。

    

冀少峰:谢谢主持人尚辉先生,各位艺术界的前辈们、专家学者们,大家下午好!秦岭先生的江山四季——秦岭中国画作品展已经筹备酝酿两年多,秦岭不厌其烦、不辞辛苦的和湖北美术馆进行沟通确定档期,勤奋的进行创作,今天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而且请著名的批评家尚辉先生做学术主持。湖北美术馆是国家首批九座重点美术馆之一,它有明确的办馆理念,立足本土艺术,推出本土的艺术家是我们的职责;对于本土艺术的研究,推广过一批著名艺术家的展览,如杨立光,周韶华等,今天是秦岭的江山四季:中国画展作品展览。

秦岭先生是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教授,主攻山水,在他的图像表达中间我们可以看到他有着北方山水的壮阔,但是也有南方山水的钟灵毓秀,了解他的经历,大家知道秦岭出生在西北,青年时期到天津工厂做过钳工,后来在1991年前后来到了湖北,在湖北一待就是30多年,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湖北。我们可以看到他以自己的生活的地方来作为自己的表达比如说雪山、祁连山、大别山、神农架、东湖等等,我们从他的山水图像表达当中,看到他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还有他对这片热土的热爱。同时秦岭还是一个优秀美术教育家,他在湖北的山水画教育方面也付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情,秦岭先生也是我们老年大学的授课教师,今天在这美好的季节大家来到湖北美术馆共同见证秦岭先生的江山四季山水画展,它把春夏秋冬一年四个季节的美好都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此我代表主办机构之一湖北美术馆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也希望以后各位专家学者多来湖北美术馆,把湖北美术馆作为自己的家,多多支持公益文化事业,谢谢各位!

    

   尚辉:感谢冀少峰馆长,也感谢湖北美术馆举办了这么一个很有意义的个案研究展。冀少峰刚才说秦岭先生在湖北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我要做一个纠正,他刚开始他的美好时光,因为湖北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应该是对他前半段艺术创作的总结,今天举行这样的研讨会也希望来自不同机构的专家对于秦岭的艺术特征进行评析。就像刚才冀少峰馆长所说,秦岭是来自西北,但是在湖北落户的艺术家,秦岭的老师是二李,是李可染先生和李宝林先生,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为祖国山河立传,李可染先生画的最好的是漓江山水,李可染先生也画过昆仑山,但是那是他想象的昆仑山,我相信秦岭画的昆仑山才是有秦岭地域风貌还夹杂着青海人情感的山水,所以他在表现祖国最壮阔的山河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个特点也可以从广义上来讲,画山水、画江南山水、画中原山水、画西北山水的画家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把祁连山、把青藏高原画好的画家很少,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青海的或者是从小生活在青海的山水画家在整个当代中国画坛中是不多见的,所以我觉得举办秦岭的个展实际上让我们看到了赞扬祖国最高峰的那一段山是由谁来画的,是谁画得最好这样的一个命题。当然在秦岭的山水画里面不仅仅是为祖国山河立传,不仅仅是表现客观的山水,更重要的是表现当下人如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写生山水它的主要的命题是来自西方的再现,再现的哲学命题是主客观的背离,由主观来认识客观,但是传统中国画一直是主客一体的,所以在秦岭的作品里面,他受二李的影响都是来自写生山水。但是写生之后如何把它从风景变成山水画,而且变成有个性的笔墨山水,这是今天所有的中国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必须攻克的一个命题。所以我们在秦岭的山水画作品里面更加鲜明的看到了秦岭先生如何融汇李可染的积墨山水形成他苍茫秀韧的特点,秦岭的山水一方面表现的是祖国海拔最高的山水,但是同时他表现的这种壮阔和苍茫又不仅仅是对象的,而是来自他使用的笔墨的处理,用这种特别苍茫、浑朴、厚重的笔墨赋予了秦岭山水画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李宝林先生和李可染先生的区别就在于李宝林先生的山水画里面更多的强调了视觉形式的语言,那么同样秦岭的山水画里面也不仅仅是对于自然山水的表现,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今天在展厅里面呈现的秦岭的山水画中有很多的局部构图,这种局部构图像塞尚强调立体结构一样它是平面化的,但是同时也强调三角形、四方形、圆柱体等等一些平面之中的一种抽象结构关系。今天山水画进行现代性转化,最难的并不仅仅在于你能够在山水画里面抽象出点线面的关系,最难的是把这样一种抽象的关系如何通过笔墨去呈现,也就是说我曾经强调的传统山水画是强调笔墨境界的,一切是以笔墨个性为中心的,但是20世纪山水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写生山水和抽象山水这里面都存在如何把触古入今,古人有关笔墨的精神和境界转化到现代的视觉经验中,这就是一个难题。我觉得秦岭先生在这方面做得是有自己的特点的,他的一些小幅的山水并不弱于他的大山大水,在他的小幅作品里面所呈现出来的现代精神,他的这样一种壮阔、抽象的意味,他所表现的精神性可能也大于他对于山水境界的表现。所以我觉得秦岭作为这一代的画家,他处在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十字路口上,所以形成了秦岭自己独特的面貌。所以我刚才讲秦岭先生才开始他的美好生活,才步入了他的艺术最好的发展阶段,所以我们才能够举行这样的一个学术研讨会。

    我再隆重介绍一下,我刚才说到二李,李可染先生在天上看着我们,李宝林先生今天坐镇我们的研讨会,他是中国美协河山画会的会长,也是中国画学会的副会长,当然也是秦岭先生的老师。

    下面请刘主任先讲,请罗世平先生做准备。

   

刘友凡:刚才尚先生做了精彩的发言,秦岭先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中国山水画家,他的画展江山四季展览在大家的期待中今天就要隆重开幕了,秦岭先生他的山水画艺术特点我概括为三句话、六个字:第一句话就是古今,古就是立足传统,今就是着力创新,中国哲学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国画讲师造化,师造化实际上就是道法自然在山水画中的体现。秦岭先生对二李风格的传承,注重写生,他在写生中间能够把自然的山水转化为心中的山水,在写生中间有自己的创造,通过写生这个节点把古和今结合起来,在他的作品中间我们看到有中国传统山水笔墨的魅力,又可以看到他创造的一些进步,刚才尚辉先生讲他很善于局部表达,那些小品、小画能够有大的意境,善于以小观大,在形式上有创新,所以我用古今两个字来概括他这次展览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南北。秦岭先生出生在西北,学习在上海,工作在湖北,东中西这样一种生活经历造就了他的艺术人生、艺术特点,我们看秦岭先生的画展他的作品有西风风格的豪放,又有江南的灵秀婉约,所以他的画就比较吸引眼球,比较耐看,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中外。所谓中外就是说善于与时俱进,善于吸收西画的营养元素,习近平总书记讲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进步,这是文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秦岭先生的山水画就印证了这一点,他几乎每年都要到国外去旅游写生,和国外的艺术同行进行交流,他吸取营养将交流的东西转化为作品,所以他的画中墨块、色块、蓝色的天空很有张力,中国传统画中很少有表现蓝天的,但是你到西北去看湛蓝的天空,离天那么近,你不得不画那个天。

所以秦岭先生的艺术特点就是三句话:一是古今,二是南北,三是中西。秦岭先生65岁正当其时,我们也期待秦岭先生以这次画展为起点再出发,我给他的建议:一是由技入道,现在到了由技入道的时候,希望他沿着二李开创的路子再把中国画向前推进。

    我就说这么多。

    

    尚辉:谢谢刘主任的高度概括,尤其是谈到最后秦岭的作品如何把色彩运用到中国绘画的墨色中,这应该说是秦岭先生一个很重要的特色。下面请罗世平先生发言,请赵力忠先生准备。

    

    罗世平:首先祝贺秦岭山水画展览开幕!展览取名江山四季,他的画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主题。山水四季和自然的四时变幻给予很好的结合,集合成画,是他作品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山水有气势,这跟他曾经在青海的生活经历有关,也跟他中国画创作的修炼过程,对山河大地的理解有直接关系。

    秦岭山水画在笔墨和形象之间进行了探索,重画骨重结构,他的画对暗部的结构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下很大的功夫去表现,受光部分注重笔墨的质感,结构毫不放松,结构山水这是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所以他的山水画有力度,既有势也有质,这是山水画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画讲究调性但不枯干,兼有韵致。他的绘画不是一般性地调动传统资源,而是在做一种调性的尝试,这个探索在他的画当中很有特色。调性不是一般性的去组合几块颜色,而是在追求一种独特的时空下的气貌调性。这个尝试是一个带有现代转换意义的尝试,值得很好地总结。

这一展览是他现阶段的探索尝试,这样的追求在他的画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表现,

中国画到今天人们面对的视觉经验不一样了,如何使中国画传统以笔墨为中心的笔墨程式向现代的视觉经验转换。刚才主持人尚辉先生也提到了这一点,这是一个大课题,面对这个大课题,每一个画家可能有他不同的取向和独特的体会。秦岭在这方面是有意识的在做现代空间的表达。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现在每一个中国画家其实都面对这样的问题,作品要面世,不是在自己的画案上,是在大空间里,是在公共空间、美术馆中实现的带有公共性视觉经验与公众的交流。这个交流如何有效?就成为中国画表现不可回避的课题。秦岭很敏感,也很有意识的从这方面思考探索。秦岭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不断追寻,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尚辉:罗世平先生讲了三个方面,实际上归纳起来都是谈到了秦岭山水画的变革和今天视觉经验的关系,就是谈到他对调性的一些处理。下面有请赵力忠先生发言,请许奋院长准备。

    

   赵力忠:就今天展览的作品来看,秦岭画的有一部分是大山大水,一种是小尺幅画,画比较小、画的是局部的。先说大山大水,他在大山大水方面的特点是把北方的势和南方的气融合得比较好,不过分的强调北方的势,如果强调过分了以后容易干、容易燥、容易枯,正因为他把南方的气和韵融入进去了给人感觉到一种调和,用现在的话说比较和谐,可是又不是柔美,这是我看他的大山大水作品的感受。

    第二点看他小幅作品的感受是,我突然发现他那一面墙上有一部分尺幅不大的作品,都比较小,画的都是局部,很有意思。我们常见的中国画山水一般都是上有天下有地,但他这一部分基本上是画了半截,无天无地,就是画的中间的一段,这样的作品大概集中了一二十幅,有点像画册中局部的放大,画幅不大,却很突出,有震撼力。我印象中在别人的作品中很少看到这样的作品。他把一幅画的局部放大了,画幅不大,可是却能让你看得很过瘾,笔墨也放得很开,与其他的作品拉开了距离,笔墨张扬也比较适度,在这方面是他的一个特点。

    第三点关于色彩的问题,中国画过去讲究色彩一定要突出用笔、一定要突出用墨,秦岭有一部分作品表现的是西北蓝天白云下的山山水水,面对西北的那种蓝天白云你不能视而不见,但如何表现?为此,秦岭做了一些很有益的探索,有时甚至于是自我牺牲式的探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感觉有些地方有他探索的成绩,但有些地方也值得商榷,值得研究、值得再探索。为此,我对秦岭有一个建议,蓝天的蓝的表现一定要和作品下半部分一样要写出来,而不是仅仅染出来,尤其是不要平铺直叙地渲染出来,而是要和你写意的“写”相融合,这些方面你可以再探索,但一定要和下面的写意部分协调起来、统一起来。所以我建议你是否考虑要写出来,而不止染出来,尤其不只是渲染出来,特别不要渲染得淋淋溜溜、光光滑滑的,要渐变,我提这么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尚辉:赵力忠先生历来以短平快为特色,但是他的短平快总能切中要害。他刚才谈到南北方势和韵的结合,实际上这是山水画创作的难点,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讲是秦岭如何把文人山水画的体系和北方山水尤其是青藏高原的山水结合在一起的特点。赵力忠先生刚才谈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也有同感,实际上刚才几位专家都谈到了他的色彩的特点,这个色彩的特点毫无疑问来是自于西北的青藏高原。刚才刘先生说天这么蓝,画家是不是就省略了呢?就是画青藏高原如何画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的问题,刚才赵先生只是谈到用笔的写意的协调问题。那么刚才罗世平先生谈到了他的调性的处理,我觉得这个的确是值得探讨的,这个问题不仅仅涉及秦岭,但凡画青藏高原山水的人都涉及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的探讨是有普范意义的。

    下面请许奋院长发言,陈池瑜准备。

    

    许奋:感谢尚辉老师,我来晚了一步。秦岭整个的创作和他的写生是分不开的,我对他的情况算是比较了解的,有经历过与他一起写生并看他作画,很多作品我也都和秦岭一起经历过。有些作品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操作的过程我也见证过。我对秦岭作品的整体感受有三个,第一个特点是比较浓重的特点,而这个浓重的特点和20年前的浓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个时候,我记得秦岭老师来到学校时间不长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带着西北的特征和特点,在作画的过程中间几乎是90%或者是85%的画面都是很黑的,在画面中间能够出现的是很少、很局部的白。我那个时候觉得他的白特别珍惜,就是白纸都要把它染黑,是那样一种浓重。他来到南方以后的近十几年或者十五年来这种浓重依然保持着很重的墨色,但是同时加入了很重的色彩,以前的浓是墨浓,现在是彩重,所以他近十多年浓重的特点是保持了,从浓墨变成了重彩,形成了一个画面独特的效果,而这个效果使我感受到,应该来说比十多年前、二十年前更加在控制上自由自在了,所以我觉得秦岭的作品第一个特点是很浓重。

    第二个特点是很具有生动性,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程式化,这种生动性特别是在小幅的作品中能体现出来。有很多次我和秦岭老师一起深入到山里面画写生,往往我们看到的这些小幅作品在产生的时候特别的生动,但是,写生到了作品最后接近完成的时候,他总是会用他自己特有的手法进行比较程式化的处理进行最后的收敛,使这张画呈现出他个人的特点,所以有些植物特别是树可以表现出他对客观的山水写生过程中取舍时能够摘取一些非常具有生动特点的形象。最后以他程式的表现面貌呈现在画面中。当然也包括更重要的是他的画面里那么多的山石,各种各样的石头,画面中各种各样的山其实就是来自对客体的写生,所以我觉得秦岭老师在绘画上面非常勤奋,特别是对于客观的山水的主体怎么样用主观的观照成为一种既有程式又带有生动性的画面,我觉得他在这方面应该还是很有体会的。

第三点就是秦岭的作品特别有张力,特别有视觉冲击力,这种视觉冲击力一方面来自他对传统绘画的理解,同时他对于传统绘画有意的去突破的意识,吸收了某种绘画构图的现代构成性,造成了与我们现在视觉意识上比较习惯和熟悉的现代审美意识加以结合,特别是他在用线方面给予他的画面最后形成的张力带来了很好的帮助,形成非常饱满的构图。

所以我个人看秦岭老师的画,有以上三个方面的体会,仅供各位参考。

   

    尚辉:谢谢许奋院长,许奋院长是学院的院长,所以对秦岭先生比较了解,分析了他前后的变化,尤其是对他前期的画的浓墨,就是说像李可染那些很厚重的墨笔到今天的转换进行了评点,他用的浓墨重彩,我觉得这个词很恰当。浓墨重彩也让我们想起了20世纪初海派花鸟画的特点,海派花鸟画是金石重彩大写意,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讲秦岭的山水画是金石重彩山水画,他用笔的厚重实际上是有金石意义的,同时也把他感受到的很浓重的色彩糅合在了一起。除此之外刚才许奋院长特别强调了他张力的问题,另外就是笔墨意韵的问题,我们看到中国画强调笔墨意韵但是张力不够,这就是前面几位专家都在探讨的他的现代经验的问题,我觉得许奋院长概括得非常精彩。

    下面有请陈池瑜先生发言,请罗马美术学院的前院长杰拉多·罗卢索先生准备。

    

    陈池瑜:谢谢主持人,下面我说几句,非常高兴来参加秦岭教授的画展,秦岭教授是我在湖北美术学院的同事、朋友,所以我很关注他。我记得五年前他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办过一次展览,我也专门从清华来参观他的展览。秦岭他是从西北来的,为湖北美术教育、山水画人才培养做出较大贡献,所以对我们湖北美术是一个很大的支持。还有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先生也是从河北来到武汉,对湖北的美术展览、美术理论批评做了很多的贡献。所以我本人非常感谢他们这些从外省来支持湖北的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研究的画家和理论家。

    秦岭老师的太太是我的硕士研究生,所以我和他们家人的关系特别好。我这次从北京回来看他的展览,我就在想五年前参加过他的一次展览,我这次来想找一些差别、一些新的成果,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新的进步和突破。这次展览让我更加坚信了,强化了我的一个意识,就是他在结构山水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刚才尚辉老师也说了,秦岭他是李可染和李宝林先生的弟子,李宝林和李可染先生都是山水画中卓越的画家,可染先生他是在墨韵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创作出了很多非常浑厚的山水画。那么李宝林先生是另外一种风格,他在结构山水画方面是开宗立派的,山水画应该有多种流派,都是李家的,李可染是一派,李宝林是另外一派,李可染先生的那一派有很深厚的传统,李宝林先生这一派的结构山水是带有现代更新的创新意义的作品。所以从宏观上讲对于李宝林先生的结构山水包括他弟子流派应该加大宣传和研究,我认为秦岭是李宝林先生画派里面得力的、成果突出的弟子和干将。

    具体来讲秦岭的山水画的视觉冲击力很强,强调把山石的结构和几何形,比如三角形、方形等,将这些因素抽象成绘画语言。龚贤说山水画要做到丘壑要稳,就是整个山石要站得住,秦岭通过山石的结构和立体几何感来加强画面的稳定感。另外由于山石是几何形的,所以我们看起来和传统的山水画不一样,具有现代立体主义的效果,虽然他没有说立体主义,但是他通过几何的结构来创造他画面的形式,而且这种几何型结构带有抽象性,所以使他的作品在现代形式方面比较强烈。另外他的构图特别,他有一些作品是写生的,他把山体主体的部分像照相镜头一样将画面拉近了,开门见山,他的画面就是一堆山石在你的面前,视觉的冲击力很强,所以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效果,这是他山水画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另外一点就是他的意境,他有一张大画,而且整个展览就是用这张画命名,叫《江山四季》,把四季春夏秋冬的景色画在一幅画上,把它处理得非常好,感觉不生硬、很和谐,这个了不起。而且境界非常广阔,采取了中国画透视的一些方法,就是把高远和平远、深远都用上了,强化了中国山水画表现天地、表现大好河山的方法,春夏秋冬都在一张画上面表现出来,这是中国山水画特别的空间方法。前不久在清华大学博物馆展示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物馆收藏的19世纪、20世纪的风景画,并举行中美学者风景画高峰论坛,我作了大会发言,就谈到了中西风景画和山水画的差别,我们和美国相比在构图和风景方面更加灵活,像秦岭的江山四季在西画的风景画里面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也是体现了本土风景画表现空间的显著特点,这也是他一个很大的收获。而且江山四季这幅大画是气势磅礴的,境界也非常深远和广阔,应该是一张精品力作的大画,是很难得的。

    另外具体来讲,秦岭山水画处理好了很多矛盾,例如画的山石坚硬,力量感强,但是他为了使大家感到不是特别刺激,他把天空或者树木通过墨色的晕染,就是像雾气、水汽、气韵这些柔软的东西都融入进来了,这就形成了气韵和墨色、结构坚硬和比较柔美的色彩的效果结合起来,虚和实结合起来,刚和柔结合起来,壮美和优美结合起来,这些就显得非常丰富。还有色彩用得很好,他墨和色的对点,他将这些矛盾处理得非常好。由于他处理好了这些矛盾,所以使得他的作品很耐看,这也是他创作比较比较深厚的一种底气或者说有一点大的审美魅力的原因之一。

    我今天看到他的作品以后觉得跟以前比有很大的进步,祝贺秦岭教授的创作取得成功,希望他今后创作出更新的作品出来。工笔画家到了50岁以后就不行了,不画了,或画不动了,或改画水墨画了,但是对于水墨画家来说60岁、50岁才刚刚开始,黄宾虹和吴昌硕都是在50岁以后才开始画的山水画,但是最后都成了大器,齐白石60岁还在变法,所以秦岭今年才65岁,现在正是创作的旺盛期、高峰期,我相信他70岁、80岁、90岁、100岁还可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我们水墨画有这个传统,到了60岁才刚刚开始,希望秦岭在今后的创作中为李宝林先生的山水结构画派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为中国山水绘画创新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尚辉:感谢陈池瑜先生,特别强调秦岭对李宝林结构山水的一种继承、发扬,所以他用的是李家弟子最出色的山水画家这样一个评判。刚才在陈池瑜的发言中还总结了秦岭把壮美和优美结合在一起,尤其谈到秦岭的作品中不仅仅有笔墨,有理性的必然的笔墨,还有偶然的水墨,我觉得这个总结非常准确。

    下面有请罗马美术学院原院长杰拉多·罗卢索先生发言,请彭富春先生准备。

    

   杰拉多·罗卢索:非常感谢有今天的机会,我想谈论一下关于秦岭的画作。有两个原因说秦岭的画很重要,第一是因为我了解秦岭老师从自然界里面吸取到了一些深刻的素材。我想起来一些理性的看法和想法的时候,我非常喜欢在大自然里面走路,秦岭老师的画跟传统的环境和现代的环境有关系,他把以前和现代的自然进行结合,他用山水讨论现代画的问题、现代画的进步。我看秦岭的画感觉有时候感觉比较难过,因为现在的自然有一些深刻的问题,我们一看秦岭的山水画环境就心里想起来一种感觉,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就是我们要拥抱这些山、这些水,因为这种环境很舒服。我想把环境放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所以我感谢你们今天给我机会讨论环境的问题,不管一个人是中国人或者西方人,不管是南部的人或者北部的人,自然的问题就是人类的问题,秦岭的画引起我们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老实说今天的艺术是为了表达现代的问题,但是跟传统的心里的感觉也有关系。艺术是人类最自由的办法,为了表达我们的感觉,艺术是最好的办法。为了表达我们人类跟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跟自然的关系是秦岭表达出的最深刻的信息,因为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我感觉秦岭的作品里面有自然、有爱,而且秦岭老师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的。如果秦岭老师有时间也希望可以一起爬山,谢谢!

    

   尚辉:谢谢杰拉多·罗卢索院长对秦岭先生山水画的意识解读,从他的角度看到了秦岭作品中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后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破坏的前提下秦岭表现出的山水精神更加的可贵,这就是杰拉多·罗卢索先生想表达的意思。那么我想跟您沟通一下,近几年中意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去年我有机会随着中国国家画院的油画展览到罗马去举办展览,当时有很多来自罗马、来自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院长、专家想来解读中国油画中写意这个词,在您刚才的评价系统里面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关中国画的语言我们也期待您可以在中国、在湖北得到更多有关这方面的了解。非常感谢杰拉多·罗卢索先生的精彩发言!

    下面有请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先生发言,请鲍里斯·里斯先生准备。

    

    彭富春:我本来给秦岭教授的画展写了一个前言,但是我还是想用发言再次表达对他的祝贺。

    我主要从事哲学美学研究,所以我对秦岭教授的画主要是从哲学美学的角度来解读它。按照我对于艺术或者生活一般的理解,我觉得有三个最重要的要素,一个是欲望,另外一个是技术或者是技法,第三个是大道或者智慧。我对于秦岭教授画展的前言也是从这三个角度来写的。

    第一,秦岭教授的画充满强烈的生命的欲望,有些人对于艺术或者对于绘画态度有的是近观的,有的是玩赏的,但是秦岭的画就是他本身,是他一个外在的身体,是一个无机的身体,通过这些画可以直接看到秦岭教授本身对于生命的强烈的欲望和强烈的追求。

    第二,技法方面。我们现在一般讲绘画的笔法、墨法、色法还有构图,刚才各位专家都讲得很好,他这几个方面应该都是个人创造,既崇古,也不忘借鉴西方的东西,不忘创新,应该说话中西古今结合得很好,同时形成了个人的语言。

    第三,最主要要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包括刚才这位罗马的专家院长讲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山水画最根本的就是天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秦岭的画如果能超出艺术之外,能引起哲学美学的解读,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这一点,所以这一点我稍微扩充一下,这个在我的序言当中因为字数的限制没有讲。山水画说白了就是描写、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关于山水我们人类历史上是经历过几个不同的阶段。最早的原始阶段人对山水是崇拜的,我们是宗教山水,第二个阶段就是农业阶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讲天人合一,中国山水画最高的成就是发生在这一时代。但是到了现代的工业社会是人与自然分离,就是天人相分,是技术的时代。在西方叫作自然死了,就是自然虽然存在,但是它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充满了生命力。现在中国处在这个时代,我把它称为后自然时代,因为这是与自然不同的技术的时代。但是人们现在又开启觉醒了,觉得长期的天人相分,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破坏自然也破坏了我们自身,所以大家现在又重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绝对不是恢复到过去农业时代,我把这个理想的时代称为天人共生的时代,就是人与天地是共在共生的。所以我们现在画山水画和宋元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但是山水自然本身对于我们存在的意义以及我们对山水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现在画的山水绝对不可能是宋元的山水画,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复制西方的风景林园,所以在古今变化、中西交流的情况下需要一种新关于自然的智慧、关于山水的智慧,由此也确定了我们一种新的关于山水审美。

    秦岭教授的画在这方面是有所创新的,他表达的无论是南方的山水还是北方的山水都是次要的,关键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对自然是什么态度、对山水是什么态度,大家说可以看到里面的势和韵,但是我觉得最直接的是生命力的表达,这是他的画给予我们的启示。

    

    尚辉:谢谢彭富春教授,更多的是从哲学层面探讨今天画山水画的意义,我想我们看到的山和画到的山一样也好,还是不一样也好,这里面都夹杂着我们对与自然关系的理解。风景和山水并不完全是对客观自然的再现或者表现,它绝对的浓缩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思想对于审美的经验的表达,刚才彭教授的一番发言带有武大哲学体系有关当代美学的探讨。

    下面有请来自巴黎高等艺术学院的院长鲍里斯·里斯先生发言,请黄丹麾先生准备。

    

   鲍里斯·里斯: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秦岭先生的绘画展,我们的友谊是通过多年的学术之间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得以加深,我是巴黎高等艺术管理学院的院长,我们对武汉以及湖北尤其是湖北美院有过非常多的文化交流。这些文化交流对于我个人以及对于参加交换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加强了我们对于艺术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的深层次的了解。秦岭先生是我们交流当中一个非常完美的例子,他的作品是基于你们的文化有一个长达好几个世纪的理解,所以它和我们西方的作品是非常不同。塞尚在作品中会有一些呈现,我们国内有很多作品是塞尚的作品,他的作品是关注在光线以及立体主义上面会有强烈的表达。通常来说作品它比较关注的是去吸引参观者,当然塞尚他的逻辑就会有一些反向,他不仅仅关注于怎么样去吸引参观者,同时他比较关心去呈现创作者内心的状态。秦岭的作品也会有一些人文方面的呈现,以及对光线的把握,是一种纪实的作品,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和世界都会有一种比较客观的反映,他是从自然当中以及自然的环境当中去汲取灵感的。秦岭的作品对于色彩、结构以及线条的处理尤其让人印象深刻,我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对于秦岭先生的作品,我觉得他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谢谢大家!

    

    尚辉:感谢鲍里斯·里斯院长从跨文化的角度,尤其是从法国现代主义艺术塞尚作品的分析跨越到对秦岭作品的研究。他一方面谈到塞尚在光线的情况下如何凸显平面化的立体构成,也通过塞尚来解读秦岭先生作品在线条和色彩上运用的独到之处,从鲍里斯·里斯的眼里让我们感受到秦岭作品所具有的中西的特点,这是我们中方的学者也共同认识到的,但是我觉得来自法国的一位学者来谈这个问题可能更加深刻,非常感谢鲍里斯·里斯先生。

    下面请黄丹麾先生发言,请布莱恩·西池先生准备。

    

   黄丹麾:我认为江山四季这个题目非常好,因为中国的山水画讲究四季、四时的不同,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到风景、雨景、雪景、物景在不同的笔墨表现层次上都是有所区别的,他又提出山水画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也就是说江山四季实际上是抓住了中国画步步移、面面观的这样一个观赏自然的审美态度。秦岭老师的作品深层次展示出了山水文化的精髓,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说“君子见大水必观焉”,然老子说“上善若水”,宗炳说“山水以形媚道”,所以我看秦岭老师的画它确实是由技入道,本身体现了他对秀美和壮美山河的自然观、哲学观,表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表现了他自己对人生、对审美境界的追求,是山水文化。

    秦岭老师的作品可以分为三个绘画类型:第一个类型是强调笔墨造型,这种造型强调阳刚力量,体位和结构他用的是点皴的方法,这种点皴的方法正如董贤所说,他说皴有阴阳、有向背,所以说按照传统的观点很多人都谈中国画有镜面性,所以我一直是持批判的态度,中国画的写实性非常强,从韩非子画中犬马难、鬼魅易,然后到六朝的凹凸画法,然后到黄宾虹、到李可染的逆光画法,中国画它不是一个平面的东西,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线的造型。在秦岭先生的山水画中强调色墨的穿插,色不代墨,以色入墨,色皴和墨皴他采用平面层层的皴染,形成了多面形的解剖,就是他和毕加索的理想比较类似,就是把立体化为多维的平面,所以立体主义并不立体。刚才那位外国的朋友谈到塞尚,实际上我认为塞尚的作品不是立体主义,它更多是以色彩造型和几何进行抽象,当然这种东西是引发立体主义毕加索的这种灵感的。所以我们看到秦岭的山水画就是雄伟似长城、坚韧似铁、大气磅礴,横扫千军如卷席。他的很多作品,我们的感觉是壁立千丈,然后就是结构感、体块感、力量感,然后是森岩壁垒,就是和传统的山水画拉开了距离,他没有平远、高远这种区别,他的画在构图上是平行并列的,刚才陈池瑜老师也强调了,就是说都是尽收眼底的,所以他就是把山石的结构拉近之后形成了一种真实感,强调一种立体性,所以就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虚实、远近的变化,秦岭老师在这方面是有创造的,和传统的山水画是不一样的。还有他许多写生作品是自然的人化,是主体的心胸,所以是化有形为无形,所以他很多作品是顶天立地的,比如《冰山的律动》那幅作品没有具体的像,我感觉是一种气韵,是一种无形,是一种对人和自然、对天地宇宙的体悟,就像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种东西和其他的山水画还是不一样的。秦岭的山水画也没有走向纯粹的抽象——就是几何抽象,它是一种亚抽象或者半抽象,从黄宾虹到李可染的逆光画法的问题现在学界也在探讨,就是说过度的引进了光之后,过度的引进了西方的几何构成,导致了传统笔墨韵律和气韵的丧失,所以秦岭老师他一方面要开拓、要变革,但是他又力图避免西方画的痕迹过重,所以他走的是中西融通、汇合和交汇的道路,但是显然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山水画的笔墨中心论为宗旨,而不是说完全照搬西方,因为完全西化会导致中国画和西洋画界限的缺失,导致你个性的丧失。

    秦岭老师的画以重墨和重彩这两种方式形成了浑厚、苍茫、深远之意境,所以说我们叫浑厚华姿、精深意远,许多人学黄宾虹,但是华滋和意远非常难学,华滋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光、就是韵,在这一点上秦岭老师做得非常好。还有秦岭老师的山水画我们猛一看是粗头乱服,当然粗头乱服他和董贤不一样,董贤的笔法更加传统,更加强调元人的笔墨。实际上秦岭老师的笔法是从北派山水入手,当然他又吸收了李宝林老师西北雄浑大气、阳刚,那种厚重的刀劈斧削式的力量感,这一点是和李宝林先生一样的。但是确实他又有淡墨淡彩的东西,就是形成灵秀、润泽、阴柔、别致、跃动这样的东西。所以很多写生是用平远的构图,那么笔墨是平扫的,他的这种平远是很多南派山水画的做法,因为南方的山不像北方山水画那么大、那么高,但是他的灵秀和润泽是非常好的。所以秦岭老师的作品从表面上看粗头乱服,黑重,很密实,没有远近,不强调虚实,但是这种东西本身是一种走向了博大、走向了壮美恢宏。所以从这一点上看,秦岭老师的画嫁接中西,但是又强调笔墨至上,虽然强调了色彩和水墨的交融,但是还是水墨为宗。

    

   尚辉:谢谢黄丹麾详细的通过对古今笔墨的比较来判断、来分析秦岭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尤其强调他的浑厚和华滋的结合,强调了他的高远和平远的结合,的确在秦岭的作品里面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祁连山的高远,但是同时他的作品里面也有一些像董其昌那样平原的山水,这个是黄丹麾先生刚才总结的。

    下面有请有请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典藏部主任布莱恩·西池先生发言,请邵军先生准备。    

    

    布莱恩·西池: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谢谢你们邀请我来参加秦岭教授的画展研讨会,非常荣幸可以在此次的研讨会上做一个发言。让我这样一个外国人评价秦岭教授的画,可能我不能完全恰当地评价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画作是基于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延绵不断的中国山水传统山水画之上。其实英国人同样也非常喜欢风景,我们不能说我们民族在这方面有多么长的历史,但是他同样充满了激情,利用不同的媒介形式来表达,关于什么是美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比如说在十八世纪威廉·肯特在英国发明了风景式园林,他们拒绝前人遵循的古典规则式园林,坚持认为风景应该通过颜色、光线和视角的对比来传达自然的内在美,比如当时流行的画师的风景园林画就是这样的观念。我之所以提及英国风景园林是因为对于我作为一个英国人来说,秦岭教授的画作让人对自然风景会有类似的联想和神思,中国美学强调的山河溪流这些自然的方面也是秦岭教授绘画的主题。秦岭教授的作品受到西方艺术的启发,他的作品不是具象写实的,而是抽象的,尤其是他对山的表现,他画中的山似乎不受地心重力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疯狂的倾斜,有时候岩石的地层几乎旋转了90度,使得观众可以同时从地面和上方看到它们,例如他创作的《远景》这幅画的右侧相比左侧几乎翻转了90度,然后有一条河流流入了平原。还有在2015年创作的一幅金山古建筑和被云包围的山这样的作品中,这种岩石似乎像一张被压皱的纸,这种角度的翻转和表现令人不安,给山的表现带来一种运动感,总之他的画中有很强的动感、能量和气势。秦岭教授的画虽然是表现风景,但是在这些美丽而苍凉的地方仍然可以看到人类活动的踪迹,例如在2018年创造的一幅画中,在远处可以看到一座石桥或者是被树木遮盖的房屋的屋顶,还有2018年创造的《文成公主庙》表现一座大山脚下的寺庙,让观者有时候往往先重视整幅画作,然后才会注意到整幅画作自然风景中的建筑物,例如一座房子、一座桥和寺庙等等。秦教授的绘画探索色彩、光影和视角的对比与反差,来提升其内在的精神,这和英国风景园林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秦教授的作品并不总是表示平静和安和,他将动感、气势和能量注入画中,观者需要用心感受画中的能量,一种蕴藏在自然中的能量,这是十八世纪风景式园林追求的表现自然的内在美,它和之前欧洲古典式的园林追求对称、规则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我作为一个英国人可以认同和理解的东西,我希望不同国家的朋友都能来到武汉看这些画作,它们很值得一看,谢谢大家!

    

   尚辉:感谢布莱恩·西池先生的精彩发言!他发言的内容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秦岭的作品,所以他会分析秦岭作品中的重力、能量,比如说他会想为什么有的山会在天上,有这么大的角度,这可能是我们国内的批评家不会去想的问题,我想这正是来自英国的风景画家有关英式风景天光、湖色以及它表现的真实空间的一种表现与秦岭作品的一种巨大的反差,我觉得布莱恩·西池先生的发言对于我们来理解秦岭的作品特别是一个来自英国的学者来理解秦岭的作品很有启示。

    下面有请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邵军发言。

    

    邵军:很高兴回到武汉来参加秦岭老师的画展,秦岭老师是我大学时候的老师,我上过秦老师的山水画课,我有限的一点山水画知识和技能是秦老师教的,非常感谢秦老师。秦老师今天的画展开幕我特别在这里致以祝贺!

    看了秦老师的作品也学习了很多,这里也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学生不应当评价老师,只是一点体会,有两点:一个是秦老师山水画独特的艺术审美特点,另外是关于他笔墨的特色。这两方面刚才很多老师都谈到了,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因为我跟着秦老师学过画,所以对秦老师个人的才情、个人的气质、个人的精神气度有一点体会。秦老师的山水画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种审美特色不仅是有他从西北所带来的那种浑厚、大气、质朴,还有他个人的精神气质所具备的才情,他的画面带给我们一种强大的气息,大气、质朴,有时候也是非常直接的。我在西北工作过一段时间,曾经在那里挂职两年,我看那个山觉得那个山特别有结构,可是画出来全部是实的,没有虚的,这个难度非常大。秦老师正是通过自己所独有的气度,这个东西就是势也好,韵也好,它都是用气来带动的,他整个画面是非常生动有活力的,是以气带势、以气带韵,所创造出来一种雄奇的意象,这种意象跟实际西北山水带给人的感受还是不同的。这个东西就说到另外一方面,就是秦老师到了湖北长江流域所特有的自然环境比如水汽氤氲的效果等,早上在东湖边上看到光色朦胧,这个东西和西北特有的意象的一种结合,就是烟雨氤氲的气息、这种秀韧感共同统一在他个人的精神气质中,就是“气”所带动的方方面面,这样共同构成了秦老师山水画独特的审美效果和审美特点,这是我的第一点认识。

    第二点认识就是关于秦老师笔墨上的特色我也想谈一谈。一个是他的写生问题,写生是一个山水画家必须做的功课,虽然写生的方法各种各样,但是我跟着秦老师去写过生,他从自然所获得的意象经常会有一个自我融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印象特别深刻,他甚至于讲哪一笔将来是要怎么样的符号化,或者和古人的哪一笔呼应,就是有了自然支柱这个中间还是有他自己的理解在其中,或者说有自己的熔铸在中间,使他的写生跟别人不一样。另外一个就是他的中国画有一种特有的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是一种特有的笔墨结构,笔墨的结构造型,通过笔墨来营造一种画面结构。我印象最深秦老师经常讲的一句话叫“抠住”,你这几个抠住了没有,我慢慢体会这个“抠住”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关系,尤其是处在比较突出的亮面的明显的地方结构关系抠得很死,然后需要放的地方非常放开、非常的自由,所以可以说是一种收放自如的,非常好的发挥了自己的对于线条、对于笔墨的美感的结构关系。另外就是大量用了皴擦,有大量的皴笔,有一些是乱笔,这种皴笔和乱笔中间又理出来了一种结构关系,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苍茫的、浑厚的力量。

    看到秦老师这么多、这么好的作品,我也作为学生希望秦老师可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再次祝贺秦老师的画展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

    

   尚辉:谢谢邵军从对老师敬仰的角度,另外也从老师那里学到有关笔墨语言的体悟出发,对秦岭先生做出的分析,谈到画山石之间要抠得住,我理解就像画素描一样有写形,需要用笔把它凝固化,虽然这个不能进入学术语汇,但是它很深刻。

    下面请陈立言先生发言。

    

   陈立言:秦岭先生从大西北到我们武昌的昙华林30年了,昙华林是一个风水宝地,出了很多人,所以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秦岭先生刚来的时候他的水平我是知道的,他到了这里以后很勤奋,他对中国画的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刚来的时候他很勤奋,一家人住在一个16平方的房子里面,两层床,上面的床是他画画的地方,每次去都有一大堆的画作,但是确实干巴巴的,都是骨头,没有丰腴,也没有肉,那就是他当时的水平。他当时看到湖北山水画的水分很多,他也很想这样做,但是他当时插不进来,因为北方的山水的根基是在山顶上,我们南方的山水全是在沟里面,所以他要熟悉这个地方的山水,他又进行了很多的写生,勤奋得不得了。他到这里来了以后经过了从写实到写意,从北方的写实到南方的写意,从写生到造境,秦岭先生后来的作品很多画面是他自己造的,显示了他的气、他的神、他的韵,是他心里的东西,所以他不是如实照搬的,他是经过处理的,是他造的。从水墨到富彩,他刚来的时候很少用颜色,你看他现在的颜色用得很妙,所以我觉得他现在渐入佳境,走入了空灵缥缈、气象万千的境地。

    他这30年是成功的30年,在教学上他是一位称职的教授,在艺术上是一位前程无量的山水画家,祝贺秦岭。

    

   尚辉:谢谢陈立言先生的高度评价,我先作一个小结,然后请秦岭先生向大家致辞。

    今天下午开了一个很有高度的研讨会,刚才陈立言先生代表湖北美院的老师,当然秦岭画山水画的老师就坐在后面,还有像邵军这样的学生,更多的是同辈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这样一个小型的研讨会居然请到了来自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一些著名的学者。我们首先对秦岭先生山水画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他的语言触古入今,把传统笔墨进行了当代性的创新,这种传统初心他的基础是来自秦岭先生在早期在西北生活,尤其是在青藏高原生活的一种经历和感受,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成就秦岭山水画的是他幼年时代成长的环境。刚才大家的发言实际上对秦岭先生的艺术创作和成绩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对于湖北中国画家来说秦岭显然是一个外来的介入者,能够获得本地艺术家这么高的评价,我觉得本身是不容易的,这也说明了秦岭把西北的山水和外来的笔墨带入武汉,如何又接受楚文化熏陶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尤其是武汉对新时期中国画的变革提出了思想方法,也进行了很多的有启发的创作实践,像周韶华先生提出的隔代遗传横向移植,他们那一代人代表了“85美术新潮”之后中国画的变革,怎么样增加它形式的张力和西方现代主义进行对接,这都是来自湖北。在某种程度上外地人看湖北可能这个地方的人叛逆意识、创新意识多于其他省区,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秦岭的作品会改变一些认识,就是说秦岭的中国山水画的创作首先来自对传统的敬重,来自他对真山真水的体验和写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新和变革。当然刚才诸位先生专家对他的笔意墨韵、他笔墨的气势和传统文人画的意和韵的结合,他的山水画里面既有华滋、浑朴,也有厚重,这些语言我们批评家运用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真正可以在画面体现出来是艰难的,甚至需要一生。所以刚才邵军说他有些地方要抠得住,抠得住不仅仅是点和位置要对,更重要的是千钧之力的笔的重量。刚才布莱恩·西池先生谈到的是一种重力,在跨文化中我不知道来自西方的学者能不能体会到这种笔墨的重量感,我想这就是我们对秦岭先生在语言上进行的一些分析。当然我们更多的想从艺术的创作方法上对他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说他如何从写生变成创作,如何进行南北方的对接,如何在中西交汇中形成他传统的笔墨和西方色彩的结合等等,刚才各位先生都对他进行了很好的点评和分析。

    今天的研讨会最精彩的地方是来自跨文化的比较,我们有来自罗马、巴黎和曼彻斯特博物馆的几位专家,从高等教育、从艺术管理、从艺术品收藏、从跨文化的角度看到秦岭作品的现代意识,看到了他对有关风景的表现等等,我觉得从这些学者里面看到秦岭的作品,他们的点评同样可以让我们特别感动,感动的原因是因为语言的障碍而不影响或者阻隔他们视觉上的判断,他们的判断同样也是精彩和准确的。

    今天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今天研讨会并不局限在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的评析上,更重要的是来自哲学层面,就是我们今天如何看自然,或者我们从秦岭的作品里面不仅看到他的艺术语言上的创新和变革,更重要的是看今天如何来处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刚才罗马美术学院的杰拉多·罗卢索首先谈到这个问题,我们的展览的前言撰稿人也从哲学的高度来分析、来破解在后现代社会,在人与自然背离的情况下,在过多的注重技术技巧的社会里面如何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种高度,才使我们这样一个小型的研讨会具有比较高的学术质量,使我们的话题得以打开,使我们从这样一种个案的研究中进入当代艺术史研究的层面,所以今天的发言非常精彩。

    最后我们请秦岭先生发言。

    

秦岭:参加今天的研讨会非常激动,各位前辈和领导老师包括外国专家都给我的作品给了过高的评价,使我惶恐不安,我感觉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根本没有达到各位老师所评价的那个高度。但同时对我也是一个鞭策,通过这个研讨会要回去很好的梳理,来反思、来研究、来进行新的探讨。我今天非常感谢各位从外地不辞劳苦参加我的研讨会和画展开幕式的嘉宾,非常感谢外国的专家来到中国进行这么一个探讨和交流,用西方人的眼界对于中国绘画、对待中国山水画让我有了一个新的启发和新的思路,再次感谢,谢谢!


附件: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