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研讨会

时间:2021-06-25发布者: 湖北美术馆

    间:2021年618日下午

    点:湖北美术馆四楼艺术交流中心

学术主持: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馆长

  

发言嘉宾(以发言先后为序):

    湖北美术馆副馆长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美术研究》杂志主编  

陈池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孟繁玮  美术观察》副主编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黄河》杂志原杂志社社长  

孙振华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合美术馆执行馆长  

张文庆  深圳彭万墀西方美术馆筹建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华艺术宫原副馆长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人文图书馆馆长  

王心耀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汤湖美术馆馆长

陈勇劲  武汉美术馆馆长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刘茂平  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  

    湖北省美术院院长  

  

胡莺各位专家,各位下午好,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在开始。下面介绍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美术研究》杂志原主编  殷双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陈池瑜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孙振华

深圳彭万墀西方美术馆筹建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华艺术宫原副馆长  张文庆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郑工

《美术观察》副主编  孟繁玮  

《黄河》杂志原杂志社社长  刘淳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人文图书馆馆长  赵伟

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  刘茂平  

湖北省美术院院长  肖丰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汤湖美术馆馆长  王心耀  

合美术馆执行馆长  鲁虹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张杰

武汉美术馆馆长  陈勇劲  

  

  冀少峰: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在这个非常特殊的重要历史时刻,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当中莅临湖北美术馆参加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我们邀请到国内艺术史研究领域卓有成效的批评家为本次展览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这一阶段的活动特别多,大家都非常辛苦。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湖北美术馆,来湖北美术馆共襄盛举,也说明大家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支持殷老师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我原来做美术出版社编辑的时候我们两个一起合作过。殷老师也为本次展览撰写了很长的研究论文,首先有请殷老师发言

  

殷双喜:湖北美术馆的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今天上午我们一起参观了,很受启发。在阅读展览资料的过程中,我知道湖北在中国20世纪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除了大家知道的武昌起义之外,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早期各地共产党组织,在一大之前一共有58位成员,湖北8位,占了很大比例。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与会者,有5位是湖北人(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刘仁静、包惠僧)。湖北在中国20世纪近现代历史上从来没有缺位,而且都是站在前沿湖北武汉“三抗”,抗日、抗洪、抗疫抗日的时候这里号称保卫东方的马德里,保卫大武汉1954年武汉抗洪,建了一座抗洪纪念碑,毛主席为武汉题词,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洪水。最近我参与央视制作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第一集是“启航”,第二集是“纪念碑”,最近一集是黎雄才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这个作品大家耳熟能详,如果不是这次做节目我不会那么细致的从头看,看完以后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重大题材创作,艺术家作出的努力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黎雄才是当时中南美专的老师,抗洪期间每天在抗洪现场画速写,全程参与,一直到8月份洪水退去,留下了大量素材,直至1956年完成创作,他的创作实实在在从生活中去体验的。作品中反映了很多抗洪工程方面的经验,非常重要不仅是通过细读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党史,也能够了解艺术家的构思。黎雄才采用了像现在无人机一样的高视,让观众看这个画的时候感觉坐在飞机上从高空往下看,只有这种俯视角度才有巨大的群众抗洪场面,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不是坐在岸边上的平视。此画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题内容,从洪水发一直到决堤、护堤、排水、灾后重建每一个章节区间用树和山既隔开又联起来,如同中国古代长卷,采用屏风的方式,既开又有联系,这就是用长卷的方法吸收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优秀艺术题材进行架构。

重大主题性的创作是能够产生艺术史杰作的,这一点不容置疑。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觉得重大题材是应景之作,好象不可能产生艺术史杰作,我认为这是站不住的,我们只要想一想米开朗基罗·芬奇,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在一个修道院食堂,在达·芬奇之前画最后的晚餐的人很多,但是只有达·芬奇第一次把13个人平列在上面,而且用两边的透视和修道院食堂连接,在那里吃饭的人可以一直看到纵深,以前的构图没有这样的·芬奇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宗教画构图方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德国希特勒轰炸这个小镇,在事件发生十天后他就开始动手画了,能够认真的表现,使之成为一个经典,不因为他的作品不是写实的就说这个作品不行,它表达一种强烈的对战争的反思和抗议问题就在于我们怎么样在艺术上通过即兴创作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历史修养主题性创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全因素的创作,涉及到历史、构图、人物形象、色彩各种方面,不是一个画家单向的试验性作品主题性创作中相当一部分是历史创作,历史创作在欧洲艺术史上最难的欧洲美术史把绘画分类了,有等级的,历史画是第一等级的,能够把历史画得好的人,那就是大画家。最近我看到徐悲鸿的藏品,早期没有意识到这个画的特殊徐悲鸿当年想参加罗马奖,法国学院派要求画出作品参加罗马竞赛大奖,如果获奖了就可以到罗马留学徐悲鸿也想参加,但是法国学院规定不是法国籍的不能参加,徐悲鸿作为一个华人就不能去,但即使如此他也画了一幅作品。安格尔一直想当一个历史画家,但是最后他在历史上没有太大作为,他最不重视的是肖像写生和素描,可是他这一辈子就靠肖像素描带来了丰富的收入,虽然他特别想当历史画家。重大题材创作如果涉及到历史题材,最好是这个艺术家要反思和掂量一下,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画历史题材如果你对历史没有研究,不是说分到各个地方,给个任务就能画好的有些画家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实际上很费劲今天主题性创作不是单一的技巧问题,功夫在画外,对历史的理解和研究非常重要。

湖北优秀画家很多,我比较熟悉的周向林,他对绘画的投入,收集素材,不惜一切,今天展出的《红色机器·之一》,他为了画这个拖拉机,自己去买了一个旧的拖拉机,对着去画的。这次展览中有很多画武汉长江大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可以作为一个专题展览。作为新中国建设的重大题材,当时全国艺术家都会关注当时的材料部件都是从苏联进口的,质量非常好当下黄河沿线的城市都做关于黄河的展览我们学校有一位青年学者有一个专题研究《长城》,这个很有趣过去孟姜女哭长城,好像把长城哭倒了,现在长城变成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过程是怎么转变的这也是对历史重大题材的研究。重大题材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好像人人都重视,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把当作一个宝贵艺术资源去研究和反思,背后带来的文化、政治、社会各方面的重大意义和内涵,我们研究的还是不够。早期的革命题材画家既是共产党员又是画家,在那个年代画画,是要到战斗前线的,随时有生命危险,那个时候搞艺术,要有牺牲的准备。但是今天在某种历史条件下,很多创作和历史隔的很遥远,有一种距离感,不痛不痒我们今天要更加深入的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感同身受,能够在创作方面真正产生一些让后人难以忘怀的经典杰作主题性创作从组织领导层面动员,这些是必要的但这不是说组织起来就一定能产生杰作2000年以来重大题材创作,到中华文明5000年,重大现实题材项目,我参加了多次评审,最后总的来看还是只有一部分很优秀,相当一部分比较平淡,而且有些草图一放大就发现作者的能力技术都跟不上,光有热情也不行。这是一个综合工程,挑战性很大。

湖北的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汇聚了新中国以来的很多优秀画家,这次有好多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构成了对新中国美术历史的书写我希望这次展览能够成为湖北美术的经典展览使观众了解每一件作品背后丰富深厚的历史了解作品后面的故事,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术观看是一个综合的展览,现在提出“四史”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这些作品都是综合的,综合的作品应该综合的欣赏。谢谢大家!

  

冀少峰谢谢殷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次展览大部分作品都有二维码,中英双语都有,落实省委书记到美术馆的重要讲话,为群众办实事一个二维码中英文录入工作量巨大,投入也很多,不是每个作品都有这给我们提了很好的建议,为群众办实事,要把作品背后的故事传达出来省领导离开美术馆的时候号召全省机关来这里看展览,后期的讲解任务、接待任务会很多。下面有请清华大学陈池瑜老师发言。

  

陈池瑜:今天非常高兴参加上午的展览开幕和下午的研讨会。这个展览非常成功,作品239件,宣传部长、副省长、文化厅领导和文联的领导都参加了。湖北省委宣传部把这次展览作为湖北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大活动之一,交给文化和旅游厅来主办,文化和旅游厅又交给了湖北省美术院、湖北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承办,花了很多心血,征集作品,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办的非常成功,作品质量很高。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在近现代湖北武汉无论在工业、经济、商业、教育、科技、文化和交通等各个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湖北也是我国美术重镇,在民国时期,继上海美专、北平美专分别于1912、1918年成立后,武汉于1920年创建了武昌艺专。新中国成立后,在武汉创立中南美专、湖北艺术学院美术分部、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美术院、武汉画院及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等及其他湖北高校美术院系,美术力量和创作团队力量很强湖北综合性美术创作成就,包括油画、雕塑、水彩画、版画、漆画等综合成就都很高,湖北美术创作实力很强。

本次参展作品也是湖北美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反映出湖北历年在主题性创作中的代表成果及新创作的主题性美术作品最新成果,把老中青几代的优秀作品集中起来,围绕着建党100周年创作了这批作品,非常好。从新中国美术史来说,主题性创作是新中国美术创作的主要成就,当然还有一些现代性的探索也很重要。湖北在这方面有优良传统,包括抗战初期,武昌县华林曾是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三厅所在地,三厅团结了一批美术家如傅抱石、李可染、丁正献等以及其他来武汉的美术家如张仃等,在武汉进行创作,他们创作抗日壁画、街头美术、版画、漫画等,为宣传抗日服务。后来还有邵声朗创作的连环画洪湖赤卫队,贺飞白创作《桑梓情》,武石的《最后一根钢梁》,还有宋恩厚创作的武钢工业版画题材的作品也非常好,这些都是经典作品。年轻的艺术家如版画家冯汉江的《丰腴大地》等,这些作品也很好。表现革命历史题材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果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这次的“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做了学术积淀。

今天展出的作品非常丰富,油画、国画、雕塑、版画、水彩画、漆画等门类都涉及到,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征集的作品,征集了一些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另外一部分是邀请作品,邀请一些老画家或者著名的有影响画家的作品反映历史题材的作品,包括反映二七大罢工的作品,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还有一部分表现战争年代的作品,如陈立言的《莽莽中原逐鹿时》、贺飞白的《桑梓情》,张善平的《收回英租界》,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这次展览主要部分还是反映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湖北的工程特别多,很多反映工程建设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包括长江大桥、葛洲坝、三峡工程、武汉重型机床厂、荆门电厂、铁路建设等,这是这次展览很突出的现象。版画也有非常好的作品,除了武石著名的版画《最后一根钢梁》,还有刘述杰《春擂》、冯汉江的《丰腴大地》、张京德的《早春之夜》、查世铭的《小鹿组画》、戴怀江《洪湖即景》等雕塑作品中,张祖武的《志愿者》,塑造抗美援朝中的志愿者英雄形象李三汉的《忙》,刻画送水女孩的生动形象刘政德、李正文《大江截流》用抽象几何块面为葛洲坝工程创作的纪念雕塑模型傅中望《生命使者》,塑造一位女医务工作者头像,具有新的造型观念都是很有影响的。水彩画是湖北美术的特色,湖北美术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水彩画系的院校湖北的刘寿祥、孙葆昌、白统绪、吴汉东、陈勇劲,还有很多中青年画家的作品,都是湖北水彩画的代表。国画方面,除了“三老”,即王霞宙、张振铎、张肇铭他们三个以外,后面的周韶华、汤文选、冯今松、邵声朗、鲁慕迅、张善平、刘文谌、陈立言、贺飞白,实力也很强,包括青年画家王心耀,他画的《中国风》把水墨画和油画结合起来,给我的印象很深。国画表现生产建设的作品也不少。湖北的工笔画是全国领先的,包括陈孟昕《暖月亮》、李乃蔚《奔驰在千里草原》等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湖北油画也有学统传承,留日回国的油画家倪贻德,留法回国的油画家唐一禾等人,都在武昌艺专教授油画,1950年代中南美专校长胡一川亦在武汉教授油画,此外杨立光、刘依闻等老油画家,引领湖北新中国油画的发展。

这次展览的特色,征集的作品有80%都是表现新中国的题材,特别是表现工程建设的,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青年画家和50、60年代的画家不一样,詹建俊画的《狼牙山五壮士》、胡一川画的《开镣》和当时的战争结合的比较紧,因为亲身经历过,这些形象他们有切身体会,而且这些英雄人物都看得见,从情感、形象上,能画出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现在年轻人画历史题材可能有些问题,表现手法较弱,选择的题材不多,这也提出一个问题,怎么画好湖北历史题材。另外年轻画家工程建设题材的作品更多,他们对这方面比较熟悉,这个特点应该发扬。

通过这次展览探索主题性创作的一些规律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四月在清华大学成立110年校庆期间,来视察清华美院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鼓励美术家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这个讲话非常重要,文艺以人民为中心,这次展览是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很好实践,探索主题性创作的新规律,无论是表现历史题材还是表现当代生活,都要与时俱进,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值得探索。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湖北在主题性创作方面,不仅要有高原,而且要出现高峰,通过这个展览拉动湖北的美术创作更上一层楼。谢谢大家!

  

  冀少峰:谢谢陈老师,陈老师对湖北了如指掌,而且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陈老师学习的非常好,我们也都在学习,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陈老师对湖北武昌艺专、中南美专、华中师范的脉络都非常清楚,希望陈老师常回来

  

孟繁玮感谢湖北美术馆的邀请。我提前交了一篇文章,就像刚才殷双喜老师说的,展览中要有二维码的深入解读中国艺术研究院今年也编了一本书叫做《为人民画像》,挑选了100幅主题性创作,以人民为主体,而且每一幅作品都配了一个评论,是一本百画百评的书。《艺术作品中人民性的诠释》这篇文章其实是为这本书写的前言。早上开幕式之后去看了一下作品,我就谈一谈看了以后的一些新的想法。

一个是主题性作品,今年是一个大年份,不仅湖北在做,中国美术馆和北京许多地方都在做,也会让我们集中在今年看到一大批红色美术经典作品和近年来新创作的主题性美术作品。里面有一些作品表现内容其实还是有些重复,手法完全取决于艺术家个体把控。举一个例子,刘统撰写的《火种》这本书里面谈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中共一大是什么时候开的,前些年一直没有一个定论,党史专家就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新的材料,尤其是上海一大纪念馆翻译出版的租界警方给了很大的佐证。邵维正找到了一个稀有版本《陈公博回忆录》,通过书中的记载和上海报纸的史料,邵维正考证到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召开的。后来胡乔木也专门写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白色恐怖租界秘密举行的,当时并没有引起社会重视我们做主题性美术创作也是要反映地域特色的,比如表现党史这种大的宏观主题下,党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地点和当年的地域是有不同贡献的,也有不同的史料能够提供给艺术家作为创作源泉一方面是要发挥地方史料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意义,同时也要关注新发掘、认可的史料我们鼓励艺术家用一些新的视觉材料、图像材料,来丰富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内容成果。这就引出下一个问题红色美术。我刚才看了一下评论集,里面有好多学者都提到了红色美术。红色美术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其实更多体现出一种精神,美术在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历程中去关注现实介入现实表现现实,从来没有脱离现实的作用和价值。在当代红色美术并没有消失,比如去年大家熟知的大批全国抗疫题材美术作品的出现,湖北当地有组织,中国美协也有组织,这背后反映的就是红色美术精神的一种与时俱进的侧面,是红色美术的一种当代形态。在没有找到疫情的源头,百姓比较惶恐迷茫的时候,美术发挥了坚定信心、提振精神、稳定情绪的重要作用,这是和革命年代美术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一致的,吻合的,是一脉相承的。现在红色美术还有发展空间,有继承的可能性,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用好红色资源在当代的一个艺术体现。

  

  冀少峰谢谢孟繁玮,她提的观点很有启示性意义,比如百画百评,这给我们后期的公教活动、语音导览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对于公众来讲,怎么瞬间把这个作品解释出去,我们做这方面的工作。另一个是丰富主题创作,大家不要集中在一个题材。还有就是红色美术精品,这就联想到抗疫,当时雷神山建造以后,压力比较大的护士,湖北美术馆的设计部给他们做了很多动漫卡通画,不要全是白色的衣服,艺术产生了疗愈作用,这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下面有请郑工老师。

  

郑工:去年报了一个中国现代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研究项目,被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为重点项目,因此十分关注这方面的创作。这次接到湖北方面的邀请,我也很高兴,借助这次机会了解湖北省在革命题材美术创作中推出了什么作品,具有什么特点

多年来,我一直在接触历史题材的主题性创作,思考一个问题,从美术史或美术经典作品中读历史,是否重点应落在美术史或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讨论其如何以艺术的方式去表现历史,包括以美术的方式去表现我们党的历史。任何一次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都会遇到这一问题,即如何处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历史学家坚持历史的真实性,强调其客观存在,而美术史家与美术批评家,相对地关注创作主体对历史及现实的理解与体验。强调主体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强调艺术的表现力。艺术学家确定了创作题材与主题之后,其余的艺术表现问题就交给艺术家,而美术史家及理论批评家讨论的是艺术创作中,我们怎么看待历史题材与艺术视角与艺术形式及相应的审美表达,其中有哪些规律。我记得,在一次有关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选题会上,有人说这个题目(指抽象的概念)根本没有办法画美术创作要借助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容易形成图解或简单的图形表达。这个矛盾很突出次中宣部组织的审读会上我就问你们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来谈党史吗?即美术史(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如果从党史出发,美术作品就是历史的图像阐释,就是配插图。如果从美术史美术经典出发,就应该从作品出发党史的问题党史专家解决将题材及主题定之后给到艺术家,艺术家从自己的角度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我写了一评论,如何以艺术方式进入党史”。党史就是一个专题史。党史作为一个专题,也可以写成一部专题美术史,美术史以美术家的创作为主体表达的历史我们首先要关注到主体性的存在。关注创作主体和历史题材的关联性同一个题材同一个主在不同的艺术家那里可以获得不同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这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所决定历史的人物在主体观看当中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每个人的观看方式都不一样,表现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有一些历史的影像材料,这些影像材料“如实”?艺术创作的形象与现实中的人有多大的差别?这些可能出现一些个人理解问题和表现问题,这个分寸怎么把握,怎么理解,是艺术的问题。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中,有写实的,有强调形式的,抽象构成的,这些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介入创作以后,我们怎么去寻找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真实性之间的关系。有关这次的展览的评论,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想法,试图通过几件作品的解读来回答这个问题。

今天到展厅后感触非常多,原来看的那些传过来的图片和在展厅里看的作品真的不一样。有些图片上看起来很不错的作品,在作品面前一看,感受就不同。比如油画,传过来的电子文本都比原作要好因为在图片上看不出来什么细节,一看原作,很多细节都出来了。很奇怪,有些国画在图片上不是那么引注意,可在作品面前时却感觉很不错,笔法与笔量的许多细节,包括气息,都能让你感受到。电子图像文本隐藏了许多重要的细节,画面显得很整体。湖北建党百年的主题创作及优秀作品展,门类很多,作品丰富,表现手法多样,除了外面借来的展品,还有一些历收藏的作品,以及2021年的新创作,三大版块内容整体的阵容很强,能较好地较全面地呈现湖北省近现代美术创作的面貌。特别是1949年以来创作的作品,很有特色这时,我想到另一个题目,即如何以艺术方式留住历史”。  

如何留住历史?主要看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以及与历史的阐释深度。为什么有的作品是经典,是代表性作品,是值得被留下来的?而有的作品,虽然同一题材同一主题,却可以被放过去,不予关注。这里有三个指标,第一,艺术水平的高下之分;第二创作主体的自觉性;第三,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的密度。我们经常谈题材,革命题材、红色题材,题材当然很重要,在题材被确定之后艺术家该做什么,我们如何让自己的作品留下来,把历史留住,而不仅仅展示自己。这次展览涉及的创作主体,集中在两个历史阶段,即以1979年为界,分前后的大群体。前者涉及到40、50、60年代出生的人,后者涉及到70、80、90年代出生的人1979年至1980年就是一个分期点。作品的手法不一样,创作的情绪不一样,创作观念也不同。后来的创作思想解放,艺术观念被放开,各种各样的手法都进入了,时代氛围不一样如果1979年往前走,那种时代气息非常明显,很多问题可以展开讨论,非常有趣。比如早期的一些艺术家,笔墨语言是不一样,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在很特殊的政治环境中,面对红色题材和革命题材,他们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艺术水准到什么样的程度,心性的自由把握度真的不一样,十分明显。我们看一件作品,对一件作品艺术性的评价最好相隔50年1979年以后的作品不好评价,如果是往前推50年,面目一下子就清晰我是77级入学的,1979年以后的创作,我们身在其中,都很熟悉那些作品风格的变化,个人的手法都很熟悉但是在1978年以前,虽然也不是太陌生,但你可以感受到四五十年代的老先生在艺术语言的把握上真的不一样。你可以感受艺术家个人的品性,感受一个时代的氛围创作者的文化自觉很重要在五六十年代,主题先行题材先行很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进入到创作自觉或不自觉就是个人自我把握问题,是不是迎合某一种要求,这些在作品中都能够看得出来尤其是在新中国创作时期,这一现象非常突出,这和自觉性有很大关系,对现在的艺术家创作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展厅中有些作品是当时创作的,取材现实,现在看却都属于历史了,历史被不断地阐释,有当下的解释,有对过往的历史阐释,历史与现实都在不断地转换。但是不管如何转化,主体在这里是最重要的,在场状态决定作品的质量。

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图像与制作的关系。美术创作就是图像的产生,而生产过程中的制作,与各门类艺术的材料、工具及创作方法相关。比如说油画、国画、水彩、版画、漆画、雕塑这六大门类,图像的制作性都不相同。讨论图像与制作,就是手工的图绘或绘画性与制作中的工艺性关系。油画是手绘,水彩画、国画是手绘,而版画、漆画、雕塑三大门类,制作性较强,作品完整度比较高。在视觉观看上会显得相对完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终评时,我在版画雕塑组,大家觉得这次创作的版画整体水平较高,其实是作品度比其他画种要高,都认为油画、国画的完度不高,这就涉及到制作问题。湖北美术的版画还是很好的,水彩也是湖北的特色,也有相应的制作成分,显得画面很完整手绘其实是一种书写,写意画与工笔画的完成度,其评价标准不一。油画也有这一问题,如写实的,在湖北很出名的冷军,也有一种制作成分,所以很完整。这就关系到对作品艺术水平的评价,不同的创作方法,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在真实性问题上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同。

在讨论图像与制作关系上,有三点应注意。一是作品是否反映了不同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二是作品是否反映一个区域的美术创作的特点?三是作品是否反映不同美术门类的特点?为什么有些画种会发展的很好,跟这个地方的人文环境和人的心性有关系,能反映不同艺术门类创作的格局。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冀少峰:郑老师从美术作品出发,讲到用艺术方式去表达,进入历史,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对我们后期展览举办提供了很好的范式。

  

刘淳5月份收到湖北美术馆的邀请,从电脑上看了部分作品,感触很深。我曾经在湖北武汉工作过两年时间,参与扩建武钢工程建设。我记得年前湖北的一个大型展览“从长江走来——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同时举办了一场研讨会,我也有幸参加。我对武汉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1977年5月1日,我在武汉武东剧场观看了《洪湖赤卫队歌剧的演出,当时我还不到20岁,那场演出专门献给武钢工人和武钢建设者,这是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情,也亲眼见到了表演艺术家王玉珍先生。1998年长江发生水患,武汉受到巨大的威胁,我们另外一个作家直奔武汉,8月底一直待到11月,从武汉开始北上,包括荆州葛洲坝、秭归和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库区,也参加几次关于防洪的重要会议。整个湖北抗洪的巨大力量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今天这个展览是一个专题展,我为这个展览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艺术见证历史》。我想说的是,美术作品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的功能就是让人心怡,具有审美、教育功能价值作用。历史学家认为美术作品就是历史的证据,从美术作品中可以寻找历史的真相、寻找历史的依据。“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从选择作品、布展、技术处理来说做了精心准备,耗费了大量心血。湖北美术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价值和意义,1920年武昌艺专的创建,到1938年2月份武汉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军事指挥中心,“大武汉”也带动了美术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刚才大家都谈到美术作品中的历史题材,包括红色美术的价值和意义,并谈到今天的一些绘画还是一种红色美术的延续,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红色美术应该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时代发生变化了,红色的意义也应该发生变化。今天用红色美术来描述可能不一定准确,比如我们今天画的疫情和工程建设等题材或主题性作品不一定是红色的延续,应该说是主题性创作。如果是红色的话,假大空”、“红光亮在“文革”期间达到顶峰,是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我们怎么探讨红色呢1949年之后的美术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基本上一边倒的创作方式,跟今天我们的创作有没有本质区别呢?这是一个问题,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讲,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澄清。刚才郑工老师说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有关系,我非常同意。我举个例子,大概10年以前,中央美院已故老画家冯法祀1957年创作一幅油画《刘胡兰就义》,他去了无数次山西,也去了刘胡兰家乡山西文水县西周村,算是体验生活,然后完成了这一幅作品。2000年之后被新华社一个记者跟踪这个作品,在这个作品的左下角有很多被杀死的群众,我也问过冯先生,那个场景被他描述成“血流成河”。后来为了突出刘胡兰的主体形象,左下角那些被杀的人在画面上被涂抹掉了,这是不是在篡改历史?所以,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从历史画角度提出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非常有意义,不仅仅存在视觉艺术领域,包括文学、电影等等都有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值得每一个艺术家包括艺术批评家去思考。

  

冀少峰其实四年前,即2018年我们在中国美术馆做展览的时候,这个展览就已经开始计划、筹备了。第一个展览是2018年的“从长江走来——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第二个展览是2019年的“壮丽70年(1949-2019)——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第三个展览是2020年举办的“小康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湖北 9+1 美术馆馆藏作品展”,第四个展览就是今天这个展览。这就是四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的四个展览,在四年之前就已经开始计划了。下面有请孙老师。

  

孙振华:我刚才看了一下这个展览,我想到一个题目“图像的党史和党史的图像化这个展览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馆藏的借展的,在历史上形成的地方美术史脉络的一批作品还有一部分征集的主题性创作,比较多的是今年创作的。我个人最感兴趣的,以地方美术史作为线索,以馆藏为主,借展一部分的作品来呈现党史,这开创了一个很好的路子这种方式使党史和地方美术史之间可以找到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真正是图像中的党史,这个党史非常生动,更有历史入感,感人。如果今天我们给大家一些题目,说你们来创作,这是党史图像化,这两个不一样。历史是靠什么记录下来的?中西方都有很多说法,西方有图像研究,也有图像证史说法中国和西方长期以来有一个传统,把历史看成书面语言叙述,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一个很大的美术史研究转向,包括历史研究转向,开始更多把历史研究转向视觉、器物、日常生活的物品,过去更多是靠人的叙述。20世纪以来重大的转变,越来越强调视觉文化因素来证史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历史,我个人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按照党史线索来组织地方美术史作品,把地方美术史镶嵌在党的历史发展脉络中间,用地方美术史来佐证党史,让党史有了更加丰富、更加感性的内容。我看了一下这些作品,不是组织创作,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作品今天画过去,就像我们用文字书写一样,更多是一种想象,我们今天画过去再现和想象历史,我们把当时历史客观存在的作品和党史印证的时候会产生非常生动感人的东西,这种做法特别值得肯定,也特别有价值。

这个展览对未来的表现党的历史主题性创作的启示,很重要的启示是不能把党的历史和红色历史简单化庸俗化我们过去理解党史,常常理解的很狭窄,比如共产党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唐一禾老师画过一张《女游击队员40年代创作的,这个人是国民党游击队,还是共产党的游击队?当时我们党讲统一战线,在抗日的时候他们是进步的力量,也投身到抗战的伟大历史抗争中女游击队员的形象也很感动人,有很多细节值得研究,的装备我看了很久,这里面就是历史,把这幅画搞清楚,中国革命史里面有很多历史细节可能也就搞清楚了,很可能这幅画在49年以后被改过,为什么这么改?改了哪些地方?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个案研究。地方美术史和党史之间能够建立一种更好的学术关联。再如党的三大作风中有密切联系群众,表现群众生活,为什么不能算是党史作品呢?如实事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这都是三大作风的内容。就是对现实中一些不好不健康的东西通过美术作品方式提出批评,这也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不只能是一片光明,只能正面肯定,有时候批判一些不正确的错误现象也是践行党的三大作风,我们为什么不能表现呢?只要不把党的历史简单化,美术艺术家还是有很多余地和创作空间的。谢谢大家!

  

冀少峰:谢谢孙老师,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党史和地方史的联系,值得我们反思。接下来有请鲁虹老师。

  

鲁虹这个展览的编排和画册的不一样,事实上,画册是按照画种编排的,而下面的展览是按专题安排的。因为我自己平时主要做中国画当代水墨研究,所以现在我就专门谈谈中国画改革的问题我认为,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虽然湖北一些艺术家中国画作品没有收在展览与画册中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到1949年以来中国画改革在湖北的基本发展线索。大家知道,1949年以后,当时的《人民美术》曾经组织了一批老艺术家与老学者中国画的改革问题,李可染蔡若虹等人都参加了,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要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有效改造,以更好的现实政治工农兵服务。而后来的中国画改革路线其实就沿着这个基调进行比如,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扫盲背景下创作的,其不仅很好运用了传统花鸟画与人物画笔墨方式,还很好运用西方写生造型方式,应该说,汤老师这一的创作方法对陈立言、贺飞白等一批人物画家有深刻影响,这一点我在后面谈,暂且放下又比如,我们看王霞宙的作品《葵花向太阳》与张肇铭的《燕子与油菜花》完全可以发现,艺术家其实是希望解决怎么让花鸟画为政治服务的问题而且,在创作中,他想办法西式的写生方法融进了传统花鸟画的笔法墨法这就是所谓传统笔墨加写生的方法相比起来,早期山水画的改革在湖北没有花鸟画成功,比如徐松安的作品《山邨耕收》基本上传统山水画的图式与笔墨中展开仅仅只是在左下角加了一个农民在耕地的情节。不过,到了80年代湖北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周韶华老师,他时在山水画改革方面远远超越了徐松安等人。资料显示,他早期是一个水彩画家,有着比较深厚西方绘画背景,所以,他在创作中走的是融合中西的路子。具体的说,他是努力将西方的色和中国的墨结合,中国画的线和西方的面结合,中国的构成方式和西方的构图方式结合,加上强调借山水以突出振兴中华的内含,于是对山水画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他的学生樊枫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则是用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表现现代都市,也就是创作的城市山水并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而在人物画的改革方面,我注意到,陈立言老师60年代创作《秋忙》还是在沿着汤文选的路子走,但到80年代创作茫茫中原逐鹿时》则强调生活化和亲切化的场面,其作品表现的是邓小平与刘伯承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大别山晨起一起漱口交谈的情节,这与早期神化领袖的创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与他这一做法相近的是贺飞白创作的《桑梓行》,其表现了贺龙骑在牛背上与农民交谈的细节,很感人,处理得也很好此外,由陕西与河北调入湖北的画家李世南、梁岩也对湖北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前者是用大泼墨的手法融合表现主义的造型手法,后者是将传统的线墨体系与西方写实手法的融合。再来看看湖北工笔画,资料显示,其早期都是用传统工笔勾线与渲染方式西画的人物造型和构图,80年代画家陈孟昕在月亮的时候就发生了很大一方面出现了女人体,另一方面用了西画的构成方法或用色方法等看得出来,画家明显在追求装饰风……总而言之,这个展览非常好,为我们做中国画发展历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本线索,我想,如果以后能够做一个更全面反映湖北一百年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画创作展览我们就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或历史线索来进行更细的研究,比如:特定意识形态究竟怎样影响了中国画创作,而具体的笔墨方式又是怎么来呈现特殊的图像等等,我期待着!

  

张文庆:今天上午走进展厅,看到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这个展览无疑是严肃而喜庆的,正因为如此,我简要表达一些思想感受在上海美术馆工作30余年,做了不计其数的主题性展览,今天上午和双喜老师一起走进带有鲜明红色特征的展厅使我犹如精读了一党史书,图像的核心要素让我又一次上了一节视觉体验党课。亲切感受到隐含在艺术之中的信仰之美。展览是宏大而详实的,史诗般的历史故事丰富而令人敬畏,追寻、缅怀、展示红色印迹是美术馆人构建公益平台的责任和义务。今天所有展厅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武汉的壮丽航程,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地标、红色历程、红色精神和红色血脉。这些作品的呈现也必将继续孕育和引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凝聚基因传承,传递精神力量,守护初心家园。这个展览浓缩了我对展览主题的深刻认识,那就是展厅里深刻感知的党史图像画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没有辜负百年奋斗的中国。闪耀着光荣和梦想的湖北美术馆紧随时代步伐,更加没有辜负百年建党的光辉历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文化实践。

  

冀少峰:谢谢张老师,下面有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人文图书馆馆赵伟发言。

  

赵伟刚才郑工老师提到他来是要了解湖北的这次展览,要了解的更多,除了熟悉这次展览的作品之外,更想知道整个湖北美术在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分量和作用。今天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27年前的今天我入党,这个时间点,参加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的开幕式,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相当于我重温了当时的入党誓言。我了解到从二七大罢工一直经过四五十年代,到今天不同时期艺术家在武汉所做的贡献。这次展览的作品内容比较丰富,涉及到的画种比较多,理论支撑非常强大,是一个很有学术性的展览湖北的美术理论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对中国当代美术理论有奠基和开创作用。有这么深厚的基础,再加上一大批的作品,一批优秀艺术家,才能够使这个展览有学术高度,看起来非常令人兴奋红色革命题材展览不太好做,原因是艺术性跟不上,但是这个展览兼顾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几个展厅里的作品我都看了,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重大题材类,一种是民众日常生活。其中重大题材涉及到一些重要地点,比如长江大桥汉正街,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还有一种重大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比如1998抗洪,离我们更近的是抗疫,这都是我们能感同身受的刚才大家谈到,当代年轻艺术家创作以前的东西好像深入不进去,肯定跟这些历史事件与他的生活脱节有关他们没有办法通过文献有那么深的体会,时代的隔阂有时候很难通过文献找到有效的沟通。

今天这一批作品,一共有239件,有一定流动性,有些画家曾经在武汉学习,又分赴全国其他地区,也有画家是从其他地区来武汉工作,这实际上是一种流动,一种交流。所以,这个展览办在武汉,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艺术缩影,如果别的地方办建党100周年的展览,应该可以学习湖北的经验。同时,湖北自身应该从这次展览中吸取哪些经验呢?重大题材普通日常生活的画作中,都画了大量人物,对于有些著名的人物形象,我个人认为还不够典型,还没有把他们的精神更好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能不能和传统艺术结合起来?荆楚之地有很丰富的艺术传统,湖北美术馆里收藏的一些作品是受过当地古代一些作品的启发。今天我们谈红色题材,也不能把传统部分给放弃了旁边就是博物馆,那么多东西,当代艺术家都可以从中吸取营养。90年代年轻艺术家,他们的思维已经很活跃了,如果能够把传统的东西再挖掘一下,我相信湖北的美术创作一定会给全国美术事业增加多亮点。

  

冀少峰:赵老师提到三家合作、两个支撑。两个支撑,一个是美术理论支撑,另一个支撑就是艺术家,对湖北的公益文化事业都有很大支持。下面有请王心耀院长发言。

  

王心耀:感谢主办方给我们带来一个艺术的视觉盛宴,壮丽航程100年,在前面几个展览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这次展览更丰富,三个很专业的机构联手进行综合展示,更丰了这100年的湖北美术图像史。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视觉形象和图像出现,怎么做,是主办方的智慧体现。是不是只是用100年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图解式的展现,这可能有点简单化了。这次的展览从多个角度100年的伟大成就,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更多是体现湖北重要艺术家在美术史活动中,在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新中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成就和发展都在展览中有所体现。这次精心组织了一批围绕党史的图像视觉,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使这个展览的意义就不简单一种图像,而是一个时代的视觉图像,是湖北美术的完整图像史。湖北艺术史和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题“壮丽航程”,记录了湖北图像历史和时代,通过图像视觉反映了湖北美术界的整体水平,从老一辈艺术家一直到现在的新秀,都体现了湖北对历史的尊重,对时代的讴歌,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假设我们只是为了一个口号,做成一个简单的图解式展览,意义就不很大,这个展览的丰富性就在于融入了历史和时代,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党的历史的说,更多的还关注了建设新中国时代在武汉发生的“三抗”,都是大家关注的这次展览也很典型的表现了武汉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武汉的重大建设,比如长江大桥武钢、武重,包括很多大型建设都得到了很好反映。同时也体现了美术界的文化历程,大家通过一部分老先生的作品了解到湖北的重要性作品都跟武汉有关系。湖北艺术家在美术史中非常重要,这100年来出现了很多优秀艺术家。展览中大量是藏作品,这具备了学术性,收藏作品经过梳理,重要的作品留下来,不简单的应景之作,更多是具有美术图像学术意义。借建党100周年好好梳理一下湖北的图像史,历史、时代和学术意义都非常重要的。祝展览圆满成功。

  

殷双喜:这对美术馆收藏提出一个任务,如何判断作品艺术价值,是否超前进入艺术收藏,发现作品合适了,不要犹豫,要想尽办法下手,遇到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要想办法先收下来。

  

冀少峰:谢谢王老师。下面请陈勇劲馆长发言,张杰馆长准备。

  

  陈勇劲谢谢主办方!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的开幕非常重要,对于湖北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回顾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现,反映了各个时期不同艺术家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讲叙百年党史和新中国历史的美学传递。湖北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院、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家机构共同协作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工作选出表现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人民生活、生产建设、防洪抗疫等题材的作品,代表了艺术家对历史的理解和关切,在不同历史节点上留下历史记住的图画。同时,这个展览也是一部完整的党课。展览中很多作品我们都在书上看过,而且横跨一个世纪的时间努力促成了这个展览的呈现,意义重大。

另外,体会到主题性创作的重要性我作为一个创作人员,很深的体会到主题性创作的艰难。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美术家协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过去的一年对馆里布置的相关创作任务,代表了各方面对百年党史主题创作的重视,但往前推进的难度很大现在很多创作者相对来说主题性创作的经验不足,没有经历过大型的组团创作,多半基于个人对艺术解读的创作。美术创作组和美工队形式的组团创作对于现代人来说难度很大,没有体验过这种感受的创作者产生很大的距离感。怎么反映或者试图反映不同时期美术发展的特点,把它图像化,是美术工作者的专业要求。我自己画纪念碑系列的时候参加了数次走进大别山的活动,看到了几十座纪念碑,每个纪念碑后面都有一段文字讲述历史,非常丰富,和当时的人物、红色历史有很大关联现在很多创作者没有太多时间去做这些伍振权老师画《地下长城》,是两个人合作的,还有很多是美术组进行题材分析,史料收集,形成草图,中间有很多环节,最后还要专门找模特,把当时的服装穿上,画速写和拍摄,再进行创作组合,形成一个大型历史画,非常用心相比现在个体创作很难做到这个程度。是不是在高校里能够建立这样一个专业,把曾经有过这些经历的老艺术家请过来,从概念和表现方式上建立一套系统,与大型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形成一个良性的教学延续。

谢谢!

  

张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对全国人民来说确实是政治生活上的一件大事,全国人民各行各业都会在自己的领域里作出贡献,这次展览无论是作为一个领导或者艺术家还是普通观众,从观展情绪来看,是非常令人激动的、振奋人心的。虽然今天是开幕首日,就已显现这次展览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展览,应该总结和分享成功经验,作为一个美术馆工作者,我谈一下对这个展览的感受。

  这个展览的成功不是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湖北美术馆近年来关于主题性绘画展览已经连续举办了四次省馆有很多优秀品牌展览项目,积累了很多丰富经验和作品资源。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湖北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开启多馆合作、多馆联动、资源整合的办展经验,收到了非常好的展览效果。这次展览也是一样,湖北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院作为湖北省重要创作机构,湖北美术学院作为美术教育单位,八大美术学院之一,这三个单位整合做展览的承办单位体现出非常突出的优势,也是很重要的合作经验,成果也非常明显,同时也体现出湖北美术馆、湖北美术院和湖北美术学院在建党百年的重要事件中的责任和担当。这个展览本身从艺术角度体现出党史,体现出一种历史尊重,也体现出湖北艺术创作应有的水准,多馆合作、资源整合的经验成果和这样的案例还可以进一步总结。

  湖北省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体现出国家重点美术馆极的组织能力,展览运作中无论遇到那么多困难,都能非常高效有条不紊地如期办成这么高水平的展览,也体现出省美术馆丰富的办展经验,对其他参与活动的兄弟馆来说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学习的地方。这个展览重点当然是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更同时也是对湖北近百年主题性绘画、艺术创作再一次进行梳理和研究四次主题性展览是对湖北百年红色美术创作的反复梳理和研究,对于湖北美术创作历史、创作成果的宣传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这是美术馆功能于职责应该承载的责任和义务。

虽然这是一个主题性展览,但在学术上的要求非常苛刻从作品面貌上来看,虽然在征集作品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今年是特殊年份,这样的优秀艺术资源全国都非常需要,尽管如此次展览仍然呈现出高水准的学术展览的明显特征。体现在几个方面,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画种的经典作品基本完全呈现在展览中,可以看出组织者对学术的自觉。

关于主题性绘画创作,主题性绘画或历史性绘画,通过美术馆等多方面影响,艺术家及艺术创作更多关注历史本身西方很多艺术家非常尊重历史,关注历史,对历史进行反思,不仅仅局限于图像化和叙述式的描绘、呈现,艺术家有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历史的态度只要是创作态度上对历史的态度是敬畏的、尊重的、审慎的严肃的无论是什么手法和风格,一定会创作出非常好的主题性绘画作品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就有对二战和对历史的反思作品,不一定是现实主义手法,但是仍然可以打动人心,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最后再次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冀少峰谢谢张杰馆长,提出多馆合作,去年我们做了“小康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湖北 9+1 美术馆馆藏作品展”9个美术馆加一个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共同参与,今天也是有9个方面,分别是中国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院广州美术学院武汉美术馆、三峡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等等基本上是9个方面,大家都很支持。另一个是他还提出严肃的态度,以及三个不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画种,对这个展览是非常的了解。最后一点他提出主题性创作更加尊重历史,关注历史,这对后期的组织提供了很有效的经验。下面请刘茂平老师发言,肖丰院长准备。

  

  刘茂平:关于这个题目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在后期做展览介绍过程中还要注意一点,我们这个展览虽然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但不是所有作品都是主题创作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一方面主要是主题性创作,另一方面是湖北艺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呈现一些知名艺术家和优秀作品来给党献礼这个问题需要稍微解释一下,我想谈三点感受

  第一,刚才双喜老师谈到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问题,提到湖北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在全国排的非常靠前。湖北有三个革命根据地,一个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贺龙领导第二个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最大的一个革命根据地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三个根据地产生了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红安的将军就有100多人,从这里可以看到湖北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另外解放战争,首先是李先念的中原部队突围,然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一出一进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就把整个国民党华北、华中布局全部打乱了湖北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发生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事件一些关键会议——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等。与湖北如此丰富的红色资源相比,湖北的红色创作和红色资源不太匹配,还有很多红色资源需要深度挖掘。湖北是楚地的核心,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都主要分布在湖北,现在学术界有一个说法,认为中国的文化还有一个传统叫楚骚传统湖北历史资源非常丰富,我们的艺术家要表现这些东西,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后期的创作空间还很大。

  第二,这次展览我们湖北美术学院借了25件作品,在整个展览中体量不是很大这些作品各有特点,但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很多作品在外面借不回来。湖北美术学院在这次展览中的贡献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至少有1/3是湖北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作品从武昌艺专开始,湖北美术学院作为美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了大量美术创作人才,包括主题创作人才。作为一个立大学,在建党100周年的庆典过程中我们学校参与了大量主题创作,举办了国家艺术基金主题创作项目,我们还参与了很多主题性创作人才培训项目,学校举办了多个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的展览,正在举办的是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百年华诞·同心同行——湖北党外人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另外,月底将开幕的是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联、湖北美术学院主办,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永恒记忆·不朽丰碑”——2021大型湖北党史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文献展,都是新作品。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师生画党史系列展,估计有好几百件,学校师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创作了大量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一些作品会走进经典。

  第三,我们学校提供了25件作品,比如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这次展览中还有邹国华、王贵洲、王霞宙、张振铎的《武钢全景》和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卷》一起是两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著名的全景创作,很有特点。这25件作品的主题性不是特别强另外,从艺术史发展来看,现代艺术兴起以后,文学和图像的分离,现代美术反叙事,注重艺术作品形式本身的审美意义美术史界比较强调图像,而艺术理论界强调艺术的自律性,强调文字的叙事性和图像形式之间的分离图像叙事和空间叙事理论产生后,又强调图像的叙事性。这看起来有矛盾。这次作品的图像是怎么叙事的?肯定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是一种图像叙事,但是如果简单强调这些作品的图像叙事会遮蔽掉一个问题,这些作品不是单纯的叙事性图像作品,而是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家的创作有非常强烈的情感性,情绪、思想、观念都得到体现。在图像叙事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掉这些作品的表现性,不是简单的现实主义创作写实和再现,有些作品的创作情感非常充沛,情感充沛的图像叙事,事实和情感之间的统一,可能是纪念性或者主题性创作非常重要的特点。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主题创作不在于简单的图像叙事,而是在于图像叙事过程中是否有艺术家情感体现,艺术家以什么样的史学观驾驭技术,同时实现一种画面完美表达。

对这个展览可能还有一些检讨。这个展览的画很全面,除了连环画没有,其他都有,包括漆画。另外,所有作品表现手法比较单一。再就是大场景大幅面的,大的历史纪念性主题绘画,在这个展览中比较少,所以湖北艺术家在今后的主题性创作中还有很大的空间。另外有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能够到现场,这也是比较遗憾的。

  

冀少峰谢谢刘茂平老师。湖北是一个红色基地,有很多大场景大事件,之前殷老师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为什么没有画,因为不是所有事件都适合画这种题材。下面请肖丰院长发言。

  

肖丰:学者们今天来参加会议,确实给了我们提出很多闪光的想法,这就是学术研讨会的价值和意义。殷老师从他的工作经验,参加重大题材的评审和组织经验出发,认为重大题材可以通过组织作者来完成一些优秀主题性历史题材作品,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现象。陈池瑜老师用线性资料收集总结方式,完整梳理了湖北整体的美术面貌,给了我们一个线性线图。郑工老师讲的非常精彩,他提出要用精彩的或者好的艺术手法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把历史图像留下来,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或者还原,应该用艺术创造方式,让我们重新把历史强化记忆下来。孟老师提出我们要更多发现新的线索,新的文献,对资料收集和文献的掌握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会有新的历史题材创作领域去讨论。刘淳老师讲述了他所经历过的98抗洪,认为现实体验中的创作是最有价值的孙老师更多肯定了艺术不能是简单的图像,而在当时就应该有人很自然的很本能的去记录历史,作品里面自然包含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每一老师讲的都有学术深度讨论,有启发性的价值和意义,是各位老师的长期学术积累和洞察这么短的时间奉献给研讨会非常精彩的观点,非常感谢我代表主办方之一湖北省美术院谢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发言,给我们未来的办展和创作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非常感谢各位参会的专家学者谢谢大家!

  

  冀少峰:今天专家们讲的很有学术价值,有高度,有站位,刘院和肖院总结的非常好,感谢大家!


附件: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