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语

时间:2009-09-10发布者: 湖北美术馆

  杨旭挺

    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发现了迄今最早的漆器—朱漆木碗,中国漆艺的历史因而上溯了七千年。此后虽然东方漆文化圈同行亦有发现了九千年、万余年漆器之说……但事实究竟如何则是考古界需要较真的事。不过由此亦不难看出,人们对各自国家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视和对文化艺术话语权在国际交流和竞争中的关注。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漆艺创作和教育的大省不一定是古漆器宝藏的大省,也不一定是产漆的大省,反之亦然。这种现象推及世界范围亦然。毫无疑问中国是漆文化资源的大国,不但盛产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国。在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深厚的历史遗产之间,我们是否可以继承并重获与庞大资源相称的漆文化话语权? 

    绵延数千年的漆文化长河,使天然漆演化成一种有故事有文化的材料,它从培植、采集、精制、直至成为一种艺术表达的媒介,横跨了多种学科,延伸了太多的方向和课题,但全国仅有一本与此有关的杂志《中国生漆》,而且侧重于天然漆的生化与物理研究,象韩国权纯燮那样关注漆艺创作中材料的化学属性还不多见。中国漆艺材料艺用方向的研究,与东方漆文化圈的其它国家相比,从理论到实践应该有很多空白点,或许中国漆艺材料和工具的研究达到充分细腻的程度,漆艺创作的过程才能产生令人神旷心怡的禅意。

    中国虽有过鼎盛的漆器时代,但既使已经大量出土的古漆器也大多深藏于仓库,使我们对中国漆艺经典之作失去耳濡目染的亲近机会,从而缺乏足够的敬畏和认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朱地漆棺的漆画是摄人魂魄的巨作,但还缺乏从漆艺传承的角度,对它进行有效的高精度的拍摄、研究和传播。 

    如果缺乏有效的传播,类似皮道坚先生在《楚艺术史》中对春秋战国漆器那神秘、深邃、幽远、虚玄、斑斓、扑朔迷离、奇玮谲诡、瑰丽流畅的文化感觉,就难以在当代漆艺创作中引起共鸣。而缺乏历史感的人们面对着包括楚漆器在内的遗物时,也一定不可能出现象皮先生所描绘的那样引起世界性的高度关注与“极大的惊讶”(《楚艺术史》P12)。 

    如果我们对文化缺乏严谨的审视,那么在庞大的漆文化遗产面前,我们是否还会迷失在地大物博的误区中,丧失了对漆文化应有的感受力、研究能力和创造力。

    宣和文化机构在为新时期中国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振兴而努力着。漆艺是中国文化的一张极其重要的名片,我们愿意为其尽微薄之力。

附件:

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 话:(总服务台)
  027-86796062
  027-86796067